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走进许昌 >> 许昌概况 >> 浏览许昌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许昌旅游观光概况

2013/3/30 10:44:04 点击数: 【字体:


许昌旅游观光概况   

 
    许由墓

    树木有本,流水有源,千姓万氏,俱有祖先。在中原腹地的鄢陵县,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贤人许由墓冢一座。据史学家考证,许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内外许氏之先祖。

    许由,字武仲,上古人。相传许由为昆吾部落首领,其部落沿颖水之滨刀耕火种,牧马猎羊生活,繁衍生息,是当时中原地带一支很有影响的部落氏族。

    我国历代文献对许由其人多有记载。《琴操·卷下》: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者仍山而食,渴者仍河而饮…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座,邪膳不食,人称高士。

    有人见许由用手捧水而饮,极不方便,便送一瓢与许由,他用瓢饮后,将瓢挂于树杈,风吹瓢鸣,许由怕影响别人休息,随摔碎于地。

    许由的贤能清雅,高风亮节被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尧十分饮佩,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坚辞不受,尧又召他为九州长,由听了尧的这番话,许由以为功名利禄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到小溪旁将耳朵洗了又洗。许由怕尧再派人请他入朝为官,隧率许氏部落逃隐到 箕山之下,颖水之阳,也就是许昌以东的这片大平原隐居起来,过起了躬耕自资,自食其力,修闲自在隐居生活。许由安居乐道,还创作了一首《安乐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 ,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

    许由不喜功名利禄,独爱恬静与田园生活,感动着一代代后人,历代文人墨客曾写诗作赋赞美许由,明代大诗人付梅曾写诗赞道:
 
    独爱云林境界幽, 绿荫蔽日翠共浮。

    率瓢崖畔挑烦热, 洗耳溪水枕细流。

    每有凉风来树底, 更无尘事到心头。

    许由高士今何在, 千古箕山五月秋。

    华佗墓

    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 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医华公之墓”石碑,系当地从医者所立。据传,由于华佗医术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专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探家回乡。曹操派人将华佗押回许昌,打入牢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仍流传于此间,至今墓前香火不断。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华佗,名 ,字元化,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汉杰出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精通内、外、儿、妇、针灸等科,特别擅长外科,首创世界手术麻醉药“麻沸散”。曹操闻其名征召华佗来许,辟为侍医,著有医书《青囊经》等。

    张公祠

    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着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

    此外还有曹操割发代首处、张辽城、永始台、愍帝陵、伏皇后墓、董贵人墓、张、潘二妃墓、八龙冢、王允墓、马腾墓、曹彰墓、郄虑墓、徐晃墓、夏侯渊墓、夏侯惇墓、毛玠墓、贾诩墓、徐庶之母墓、司马城等众多三国遗迹散布在许昌各县(市)的土地上。

    除地面上的古建、遗址、墓葬、桥梁外,许昌各县(市)境内相继出土了大量的汉砖汉瓦、汉代铜器、钱币等文物。在汉魏故城附近,出土过制作精美的鸟纹、绳纹板瓦,鱼纹、云纹、花叶纹画像砖,上称“千秋”、“万岁”字样的青砖和瓦当,饰龙凤战车图形的空心陶立柱等。还出土有汉代铜鼎、铜矛、马衔、车饰、箭簇、钱币和曹魏时期大型行军造饭锅,石碾及犁铧等。1985年在古城皇宫遗址区出土了一件深浮雕四神柱础,上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像,据考为许都宫殿建筑构件,属国家一级文物。

    三国时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县的“马栏”村,相传 是当年曹操的牧马草场,《鄢陵县地名志·马栏》载:“东汉末年曹操屯兵牧马于此。”如鄢陵县的“议台”村,相传是当年曹操聚集群臣议事的场所,《鄢陵县志》载:“议台……世传曹操所筑。尝集官僚议事于此。”如许昌县的“哭佗”村,今更名为“呼佗”。相传华佗死后,其妻千里寻夫至此痛哭不止难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区的“碾上”村,相传许下屯田时,这里是曹军碾米的集中场地。此外尚有“运粮河”、“枪杆刘”等流传至今。

    许昌赋

    许昌赋(黄廷法 文)

    曹魏故郡,颍川新府。河汉同济,地位中土。控东西之通衢,扼南北之要路。中原逐鹿,几多豪杰放马;西洛锁钥,向为兵家必谋。干戈罢尽,又为帛库粮仓;生息休养,河清则天下富。嗟夫许昌!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物美而博,其人勤而聪。值此和谐盛世,光明筑台,文以载道,赋写百城。遂意兴风发,书我家乡,亦为文阁,添列新景。

    不登高山,难知天地之高远;不临中土,难见历史之浩瀚。九都洛阳西陈,七朝开封东列。郑韩故郡临侧,殷商安阳在望。惟我中原,史丰人旺。寸寸版图,寸寸华章。另有郭老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溯流而上,观我许昌。昔有大隐许由,躬耕垄亩,洗耳避贤,高风雅望;及至魏文亡汉,基昌于许,三国风云,叱咤浩荡。许昌由是得名,汉魏遗风,已沐千年。于今阡陌史馆,断碑残砖,随处可见。比比风骚人物,经世文章,道德武功,皆为当时独领。禹王治水,情系民生,开山疏河,化熊斩蛟,奠四百年夏统;考叔退秩,尤思王道,吐哺遗母,警示庄公,玉人融融亲情;蔡顺避乱,悉心奉母,两色桑葚,情撼赤眉,添列廿四孝谱;武圣关公,忠义两全,春秋难备,挂印封金,不恋利禄功名。李元礼严于摄下,凌居八俊之首;司马徽采桑耦耕,不慕诸侯之荣。钧台多勇烈,晁错杀生成仁;阳翟出富贾,不韦韬慧撒金。神医华佗青冢云愁,吴带当风壁画尤存。子建文章,洛神钟情;建安风骨,白也称颂。挟天子号令天下诸侯,煮青梅笑傲世间英雄。据史载:恰一声惊雷,刘备落箸,鬼神动容。俱往矣!夫风流人物,文治武功,皆投狐踪。惟借古鉴今,承人志行,继往开来,方为人间正道;遂兄弟同心,集思广义,开拓进取,焉能不至大同?

    溯流从之,观我许昌。物博人杰,史蕴绵长。汉魏全国五百景,许地七分之一强。春秋楼、张公祠、华佗墓,香火缭绕;丞相府、灞陵桥、射鹿台,游人接踵。乾明寺、文峰塔、天宝宫,承前余势;三绝碑、尹宙刻、挺风图,图文峥嵘。而今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三国旅游圈精心打造。时下三城同创,强市富民,农业科技园俯压百里。并有莲城、园林、宜居城之美誉。春来绿树掩映,城在林中;夏至曲水碧荷,十里飘香。又有烟城、档发、电器城之殊荣。秋收金叶满仓,内拨外调;冬下宾朋云集,广交会忙。最是钧瓷珍玩,更获四海盛赞,俗言可注:“纵有家资万贯,不若钧瓷一片。”中药不过禹州不灵,花木不开鄢陵不艳。假发工艺,业内龙头;许继电器,同行领先;黄河制造,行销寰宇;许西资源,全国贡献。京广铁臂,南北纵伸;高速架构,八方贯穿。一泓清流,调汉水入京燕;万里管网,输西气至东南。咦!吾地皆近水楼台,吾乡只合为福地!此间之乐,乐于其它万水千山!

    今之福地,彼亦乐土。遥跨时空八万年,早有先民寓此间。戊子年初,石出惊天,头盖骨化石凿凿,纠补考古学关键,泱泱中华今人,实于许昌起源。

    当下署理诸君,开明贤达,务实求真。明察天时地利之优势,善体民声民意之所向,顺乘中部崛起之长风,劈斩困扼险阻之巨浪。同心同德,共筑辉煌。愿我新许,世代永昌。

    三国胜迹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汉魏故都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
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为了使三国旅游更好的开发,使许昌的三国故事更有说头开头许昌还特意规划了《魏都风情区》! 魏都风情区项目位于我市老城区,为东、南、北护城河及西湖公园与湖滨路所围合的区域。该区域用地结构不合理、功能布局混乱、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为此,市委市政府2007年初提出了关于打造1.8平方公里魏都风情区的美好构思,希望通过该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强化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文化特色,倾力打造一个全面反映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的魏都风情区。北京大学北达天工城市规划设计院在认真走访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历近一年时间编制了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组织文化、旅游、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对魏都风情区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在不断吸纳各方意见的同时,经过多次的专题论证和修改完善。该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于今年2月27日经第二次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原则通过,同时,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吸纳各方意见、深化完善方案的要求。因此,该规划的最后确定仍需一个继续修改完善的过程。

    魏都风情区规划是对区域格局、功能、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宏观性控制,许多地方尚待研究、细化。目前,该规划已在规划局网站上公示,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更好的去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进一步的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献言献策,使规划方案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实现既保护老城格局,又体现 “古韵新风”;既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又能激发老城活力,增强老城魅力;既完
善城市功能,又提升城市品位的规划目标。

    在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址分布于各县(市)区,主要的有: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东汉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

    曹丞相府景区 总投资约1.2 亿元人民币, 总占地面积约30000 平方米 , 总建筑面积约8000 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整体建筑规划设计由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研究院专家组实施完成,整体创意策划由北京创意村营销策划公司专家组实施完成,室内外陈列布展的设计和施工由中国军事博物院专家组实施完成,期间先后聘请了多名曹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了项目的整体方案论证。该项目的整体布展策划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融入了部分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使之更具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等现代旅游元素。

    曹丞相府景区以历史为背景,以“汉风魏韵、梦幻相府 ” 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汉魏三国的博大与辉煌。 游客通过该项目将会更客观的了解一代枭雄—曹操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中在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 等方面的建树,更进一步了解魏晋文化、三国文化和汉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具有弘扬和传承汉文化的特殊历史意义。

    曹丞相府景区 主要有魏武游园、曹操塑像、艺术照壁、府衙、东西望楼、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围廊、藏兵洞、相府花园、青梅亭、宴楼、浴楼、珍宝馆等标志性建筑群构成,景区外围有帝王街、将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国演义大舞台等旅游配套项目与之相辅相成。曹丞相府大型人文旅游景区运营后,将会充分满足广大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旅游需求,进一步扩大许昌这座曹魏历史名城的对外知名度,更好展现许昌的城市对外形象,有效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汉魏故城

    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禅台

    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

    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春秋楼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在此史实基础上,《三国演义》作了不乏附会的详尽描写:为保护甘糜二皇嫂的安全,关羽在“土山三约”之后归附曹操。曹操赐给关羽府宅一处,让关羽与二皇嫂共住。关羽分一宅为两院。皇嫂居内院,关羽只身在外。院中有楼,为关羽秉烛达旦夜读春秋之处,即春秋楼也。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

    原名八里桥。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许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灞陵桥、关帝庙景区进行修葺,如今灞陵桥关帝庙已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此庙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现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互联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