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许昌

话说许昌京剧团

2013/10/18 17:42:58 点击数: 【字体:


    许昌京剧团的前身是“二黄戏班”。“二黄”或叫“汉调二黄”是汉剧的前称。“二黄戏班”由艺人李喜胜组建。李喜胜是山东德州人,自幼学唱京剧,专工武生行当,在德州一带颇有名声。1935年他携眷属李艳峰、李少峰,徒弟董俊岭等来到许昌。在许昌洋街(今胜利街)由商行王相臣兴建的“华顺舞台”落脚。1936年李喜胜组建了“二黄戏班”,俗称“李家班”,从此扎下根,很有名气。时隔不久,李喜胜、陈栓、王略三人,买下“华顺舞台”,改建成竹木结构、草棚屋顶的戏园,名叫“三星舞台”,是“二黄戏班”的专用演出场所,不接待外地戏班。由于“二黄戏班”演出剧目丰富新颖,演员功底扎实、嗓音清脆、演技超群,喜欢看二黄戏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从而名声大振,前来搭班的京剧演员络绎不绝,如高松山、郑国杰、辛美荣、韩慧林等。“二黄戏班”的演出剧目有《虹霓关》《红鬃烈马》《打渔杀家》《武松》《走麦城》等,久演不衰,影响城乡。

  1951年“二黄戏班”由政府接收,市文化馆代管,更名“红光京剧团”,首任团长高松山、副团长韩慧林。“三星舞台”也更名“新声剧院”,由京剧团代管,从此可以接待外地剧团演出。原戏班班主李喜胜,曾任过国民党许昌花业同业公会主席,日寇侵华,许昌沦陷时,他卖国求荣,甘心投敌,被逮捕法办,从此结束了他在许昌的艺术生涯。1955年,根据河南省关于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办法,批准“红光京剧团”为职业剧团,颁发了演出证书,并命名为“许昌专区京剧团”。团长是来自北京的京派演员刘鸣堃,副团长高松山、郑国杰,指导员曹广仁。演员有董俊岭(武生)、韩素秋(旦)、王学义(净)、赵桂琴(旦)、秦宗保(生)、刘玉凤(刀马旦)、陈俊克(净)、邓同录(生)、王国柱(须生)等。青年演员有王保华、蔡根臣、赵克环、张富海等,琴师刘保魁、王文亭(兼音乐设计),鼓师李庆丰、周小保,画师冯西齐、张家石、范有信。剧团行当齐全,实力雄厚,剧目丰富多彩。1956年由刘鸣堃主演的《时迁偷鸡》一剧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戏剧会演,刘鸣堃获演员一等奖,董俊岭获演员二等奖。1960年邓璞亭任团长期间,为加强演员行当阵容,不惜重金邀北京、武汉等地的京剧演员来许昌搭班。如杜培芝、沈燕琴、沈利琴、哈金增、田喜秀以及琴师侯梅生、李春朴等,纷呈流派,鼎盛阵容。演出剧目更加丰富,如《群英会》《徐策跑城》《文天祥》《失空斩》《白水滩》等。更具影响力的是刘鸣堃排演的“猴戏”如《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十八罗汉斗悟空》等,现代戏有《白毛女》《刘介梅》《八一风暴》《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等。该团常巡回演出在外地,曾到过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有一定的影响。

  1965年,邓璞亭团长与史友仁合作编写的现代戏《烟城怒火》(原名《火烧东公司》)排练上演后,便轰动城乡,一鸣惊人,各个电影厂家纷至沓来。该剧首先被西安电影制片厂选中。正当紧锣密鼓地进行修改,加工排练时,突如其来的“文革”运动开始了。一时间许昌文艺界大乱,京剧团随波逐流,传统戏和现代戏被禁锢,服装道具被焚烧一空,部分艺人惨遭迫害。有的艺人被下放工厂、农村接受再教育。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虽然恢复了正常,但剧团已是损兵折将,人心涣散,后继乏人,困难重重。故而在1976年,根据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当时的许昌地委决定撤销许昌京剧团,从此京剧在许昌销声匿迹。可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瑰宝京剧在许昌的形成与发展,创新与繁荣,为许昌戏曲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必将会载入史册,闻名遐迩的“猴戏”也给观众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作者:李宗南【原标题:话说许昌京剧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日报 2013年10月18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吹管乐器 “筹”是源头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