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商丘

商丘曲艺的贡献——东路坠子

2013/10/25 11:11:24 点击数: 【字体:

商丘曲艺的贡献——东路坠子
“坠子文状元”张大贵(资料图片)


    在祖国曲艺大家庭里,有一种以商丘为中心命名的曲艺——东路坠子。一度,东路坠子的辉煌,曾盖过它的母系——河南坠子。

    “坠子文状元”张大贵、“活张飞”张志坤、“坠子武状元”刘世红,还有坠子“四大名旦”、“四大家族”、“四大名将”……曾经,我市的坠子艺人明星荟萃、享誉周边。

    现在,曾经为我市带来辉煌和荣耀的东路坠子,也像其他曲艺品种一样,需要挖掘和保护。

    犹如仙人, 清末来商

    坠子曾是我市影响最大的曲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曲艺最盛行之时,坠子的影响也一直排在豫东琴书和豫东大鼓之前,是名副其实的我市第一曲种。1988年,我市文化部门曾对全市的曲种及曲艺艺人进行调查,当时,我市共调查了曲艺艺人972人,其中,坠子艺人达到508人,占到51.2%。

    在全国曲艺百花园中,有一个重要的曲种,叫河南坠子。我市的坠子属于河南坠子的一个流派,称东路坠子,因为唱功扎实,名家辈出,东路坠子的影响曾一度超过河南坠子。

    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河南坠子因其主要的伴奏乐器坠子而得名。一说由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的结合而形成,产生于1900年前后。一说脱胎于三弦书,后与道情结合,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也有人认为,莺歌柳书即是三弦书的一支,因此,几种说法均可成立。

    河南坠子什么时候传到商丘,河南曲艺史上没有记载。从诸多曲艺艺人的口中总结的情况看,大概在清光绪年间传到我市。

    据永城《曲艺志》记载,河南坠子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永城乔破楼村人乔茂先传入永城县城内。先在永城县城西部地区活动。据乔茂先的女儿乔德侠说,她父亲初演唱时,自己踩打脚梆,自拉自唱。后来发展为一拉一唱,即伴奏者踩打脚梆拉弦,演唱者执简板、敲书鼓,边打边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永城龙岗魏庄的吕岳山(艺名立山)怀抱着鼓,手持简板,坠子伴奏演唱,称为鼓坠。

    据虞城县老艺人张志清和胡德胜介绍,虞城县郑集金胡庄的艺人胡明善,约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十七八岁时学唱道情,二十五六岁学唱鼓坠。1904年出生的虞城县坠子老艺人邢湘云说:“我十几岁时,听了鹿邑县刘老亭的坠子书后,才下决心由道情学唱坠子的。”

    1879年出生的民权县艺人李明贵,1910年前后常在开封相国寺演唱道情,他看到坠子很受欢迎,就学唱坠子,后在睢县、民权、杞县一带很有名气。

    睢县的马至川1864年跟鹿邑县的景明生学唱坠子。在我市的农村,至今,还有把坠子称为道情的。

    以上这些情况可以说明,坠子传入我市的大概时间及坠子是由道情演变而来的这一发展过程。

    入“商”随俗,茁壮骄人

    民国时期,我市的河南坠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演出阵容,并形成以商丘为中心的河南坠子流派,因对河南坠子的贡献卓著,后来独将商丘一带河南坠子命名为东路坠子。一批在曲艺历史造诣深、影响大、名声响的高人相继出现,将东路坠子推向曲艺艺术的巅峰。

    当时商丘县的张志坤,被誉为“活张飞”、“翁倒山”,曾在济南同著名曲艺艺人谢大玉同棚演出,在天津与乔清秀、徐二玉多次接触,学到不少演技和曲目,他演唱讲究,有名人风度,拥有很多“粉丝”。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2年2月1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豫剧《浣纱记》西施归于自殒之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