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商丘

太丘城:陈太丘会“梁上君子”

2013/12/27 14:31:00 点击数: 【字体:

太丘城:陈太丘会“梁上君子”
陈寔遗盗


    “梁上君子”“太丘二子”的故事为大众所熟悉,《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也收录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而这些典故的发生地,都是在永城古太丘城。

  而最能让太丘城扬名的,莫过于脍炙人口的“梁上君子”这个故事和故事的主角陈太丘。笔者赴太丘集采访的当日,当地老百姓最熟悉的、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个。

  采访中,听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醉心佛学、西天取经、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陈袆,竟是陈太丘陈寔的后裔。正因为有玄奘度流沙、历磨难从天竺那烂陀寺取得真经,著述《大唐西域记》,才有后世以其事迹演义传唱,遂成脍炙人口的《西游记》故事。

  时光悠悠,古太丘城历经变迁,如今已有3000年沧桑历史,太丘书院、陈庙霜松、老君堂、西汉文帝丞相陈平墓、北宋鲁国公曹彬墓、淮海战役太丘战斗烈士墓、太丘城遗址、文冠树等名胜古迹,展示着这方古老沃土的不凡魅力。

  汉晋:国都县治 太丘失城

  西汉时,大概因不明白这里曾是犬国的地望之意,或嫌其“犬”称不雅,遂改称敬丘。

  西汉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六月,梁孝王逝后,在此设立敬丘侯国,都太丘城,属沛郡。境内有酂县、芒县、砀县、敬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后,明帝时,改敬丘称太丘,设太丘县。《殷商氏族方国志》记载:“汉明帝征徇犬丘人之敬,移犬右之点于大下,而为太丘。”《水经·睢水注》云:“睢水又东,迳太丘县故城北……汉明帝更从今名。”杨守敬疏:“《汉志》颜注引应劭曰,《春秋》遇于犬丘,明帝更名犬丘。下犬字为太字之误。”这样,围绕大、犬、太字而改来改去,实是不理解这里原是犬夷国故地的缘故。

  据永城历史文化学者盛朝新介绍,晋代太丘县废城毁,并入酂县之永地,故永城曾以“古太丘”称之。东晋初祖逖北伐,曾进屯太丘城,说明此时城尚在。西晋亡于匈奴族建立的汉国后,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祖逖率领亲族和同乡逃到江南。公元313年祖逖要求北伐,被司马睿(晋元帝)任为豫州刺史。遂至淮阴(今属江苏)铸兵器,募集2000余人北上。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先屯芦洲(今安徽亳县东),派员至谯城(今河南夏邑县北)劝说坞主张平、樊雅归附,未成。祖逖派兵攻之,年余不下,于是诱杀张平,进据太丘。后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太丘城约毁于东晋末年。

  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今徐州)、睢阳(今商丘)二郡之地置永城县,县治所设于马甫城(今旧城)东北三里。自此以后,即无太丘县之称。从此,是隶属永城县的一个集镇——太丘集,作为这一带的重镇而延续下来。

  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城内文萃街设太丘驿站,西接会亭驿站。明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左思明在太丘驿站故址建“太丘书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将书院迁至黉学内。

  当地群众说,太丘城自古为风水宝地。古时,睢水绕城而过,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经太丘故城北”。史载汉代丞相陈平墓在太丘城北,北宋开国大将曹彬墓就在太丘城西北。至今太丘集西北依然能看到睢水南岸由高到低的坡度,这是当年阻挡黄河流水淤积缓冲后残存的地貌。

  解放后,1960年成立太丘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太丘乡,2007年12月12日撤乡设镇,治所都在太丘集,即当年的太丘古城。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丘市、县文物工作者在太丘城先后发掘了两座大型汉画像石墓,共出土汉代画像石刻20余块。可见,在西汉末到东汉初的几十年内,这里成为汉代大臣及富豪的家族墓地。

  盛朝新说,被编为太丘一号的汉画像石墓就在今太丘中学的院内,坐东向西,为王莽时期的夫妻合葬墓。该墓由前室、两个中室、两个侧室、两个后室组成,全用石条垒筑,全长7.4米,宽5.65米。二号汉画像石墓的形制大小与一号墓的相似,墓内的石面上也刻有许多画像,墓内出土有一组陶鸭、鸡和驯养的狗、猪的动物模型,表明了这一带人对动物狗的喜爱。狗被雕塑得两耳竖起,两眼圆睁,身后稍曲,后肢着地,一幅机灵、听话、讨人喜爱的形象。

  采访当日,记者又在太丘城实地察看了老君堂、陈寔祠旧址、革命烈士墓等历史文化遗迹。该镇石庄村孟庙村民组泰山庙院内有一株古稀珍木文冠果树,此树已有100余年的树龄,在全国尚属罕见,1958年果实曾寄毛泽东主席品尝,当地至今传为佳话。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太丘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繁盛文明的古城。其名虽多变,但是,一个“丘”字却稳如泰山,反映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

  陈寔:任太丘长 太丘道广

  笔者在太丘镇文化广场,看到了一代廉吏、东汉桓帝时曾任太丘长的陈寔塑像,瞻仰了这位因教训梁上君子化盗为良而美名远播的古贤风韵。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官员、学者,以清正廉明、理政有方、善于以德感人闻名于世。“太丘道广”指其在太丘城任职时交游甚广。脍炙人口的“梁上君子”的故事即此时发生在太丘,并载入《后汉书·陈寔传》。

  史载,汉桓帝时,陈寔任太丘长。他理政有方,秉公办事,善于以德感人,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一天晚上,陈寔发现自己的住室里有个小偷躲在屋梁上,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把子孙们叫到跟前,严肃地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他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走上邪路。干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躲在梁上的小偷句句听得仔细,羞得无地自容,跳下来连连向陈寔磕头,认罪求饶。陈寔仔细盘问,方知连年歉收,生活贫困,他才当了小偷。陈寔看他不像个坏人而且确有悔改的决心,就送给他两匹绢,叫他当本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

  此事传开,成为民间美谈,太丘县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盗窃案件。从此“梁上君子”成了一个典故。现在中学教科书里就载有陈寔的事迹。

  明代张纶过永城,瞻仰了陈寔祠后,写下了很有影响的《太丘古祠》一诗:“古祠烟锁几经秋,文范先生在此留。窃竹穷民无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一生清节铭贞石,千古高风长太丘。桓衮累征终不就,功名识破水中沤。”

  诗中涉及到两件事,一是一个竹匠的母亲有病卧床,为给母亲治病,竹匠翻墙越院到陈寔家的竹林里偷竹子,被当场捉住。了解实情后,陈寔不仅没责罚,反而送竹子给那位竹匠,让他编织物品卖钱给母亲治病,被传为佳话。另一件事,就是上面谈到的已经载入史册的“梁上君子”的故事。

  《世说新语·方正篇》记载的“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是说,陈寔任太丘长时,和朋友相约一天中午同去办事,时逾中午朋友不来,陈寔毅然不等而去。朋友过午而至,质问陈寔的大儿子元方,家父为何不等?元方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你不守信用理应如此。”后人作律诗赞曰:“千金一诺重如山,万物初开诚为源。事者有期须事事,言之无信莫言言。日中人去休目真目,时过我来应愧颜。君看陈公化盗处,长留圭臬在人间。”东汉时,陈寔被美誉为“循良吏”。“循良吏”即指遵守法度有政绩、民众赞扬的官吏。

  《世说新语·政事篇》还记载陈寔一件执法如山、主次分明的事:陈寔做太丘长时,有强盗杀死了一个财主,他带人前去追捕。半路上又听报有一个女人生下婴儿抛弃不养,他立即回头处理弃婴一案。主簿指责他:“盗贼杀人的案件重大,应该先去查办。”陈太丘说:“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陈寔急救平民婴儿的行动成为千古佳话。

  陈寔死后,谥号为“文范先生”。为纪念陈寔的功绩,后来当地民众在太丘集东南二里处建陈仲弓祠及陈公庙,遍植松柏。“陈庙霜松”曾被列为永城八景之一,有诗云:“霜压苍松冷韵长,荒祠异代祀循良。聚星盛事传千古,化盗仁风被万方。尝听黎民歌惠泽,时来野老颂甘棠。乡人共畏陈君短,党禁书成亦不妨。”岁月如烟,由于在战乱及“文革”中受到破坏,如今祠庙及松柏已荡然无存,但陈寔的英名却永远地留在了永城这块土地上。

  千百年来,太丘人民以有陈寔这样一位“德高为范”的人任太丘长而荣耀与自豪。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城县志·碑记》载:“乃永城有陈太丘良规在,余素恿慕公而竟踵公治。履官以来,注厝区画,少不类公者,即竞竞止、不敢发往。太丘俗,好争且多盗,迩来盗稍稍息,民之争亦稍稍息。依稀乎曩太丘长之世。汉传有云:‘宁为刑罚加,不为陈君短。’读兹语,则陈公凛凛有生气,余固因公治以修吾治……”

  毛泽东主席在读《后汉书·陈寔传》时,以他政治家的特殊视角批注:“要像陈寔教育小偷那样,肯定‘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可见,陈寔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小偷,堪称中国历代官员形象的一个经典。

  在陈寔思想的影响下,太丘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出现了原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新华出版社原社长许邦、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等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商丘网 2013-08-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