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当代商丘 >> 古今豫商 >> 浏览商丘

【天南地北新商人】刘宏伟:用情义开启成功之门

2012/7/11 9:13:43 点击数: 【字体:

贫穷造就了他的朴实品质。生活的不易,让刘宏伟异常努力,他抓住机会改变了命运。从最初到洛阳打工时的一无所有,到如今拥有4家汽配厂,年营业额超过600万元。

刘宏伟的成功来之不易。做学徒学修汽车的时候,两年多的时间没要过工钱,每天只吃两个馒头,喝杯白开水。当年,身高1.78米的刘宏伟,体重只有90多斤,每天都饿得头晕。

他认为,学一门手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应该好好把握。在贫困中坚守,他学到技术的同时,也赢得了朋友的认可——几个朋友凑钱,帮他开了第一家汽配厂。

摆脱了贫困,刘宏伟始终保持着朴实的本色。他重情义,不仅出资帮家乡修路、安装监控,招待来洛阳办事的老家人也毫不含糊——每年的招待费用就有十几万元。

□文/图 晚报特派记者 翟华伟 成绍峰

从母亲身上学到勤劳朴实

当时,对刘宏伟来说,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饭”,而他每次能吃饱饭的时候也仅限于吃红薯。由于红薯吃得太多了,吃伤了,“现在一听到‘红薯’就胃酸”。

和善,是刘宏伟给人的第一印象。衣着朴素,说话真诚,则透露了刘宏伟朴实的品质。

生于1964年的刘宏伟,老家在永城市蒋口镇前板桥村丁大楼村民组。刘宏伟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家中,他是老小,上面有3个哥哥,1个姐姐。

如今,谈起小时候的生活,刘宏伟“一想起来就光想掉泪”。当时,对刘宏伟来说,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饭”,而他每次能吃饱饭的时候也仅限于吃红薯。由于红薯吃得太多了,吃伤了,“现在一听到‘红薯’就胃酸”。

关于吃饭,刘宏伟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母亲因为匆忙把烟叶当成萝卜缨下在面条锅里的经历。刘宏伟7岁那年的夏天,母亲用石臼锤了一上午的榆树皮,然后掺了些红薯面,准备做面条。家中人口多,做饭的时候,母亲很慌张。面条下在锅里后,她就赶忙去院子里拿些萝卜缨准备放在锅里当菜叶。当时,刘宏伟家的烟叶和萝卜缨晾晒在同一根绳子上,因为匆忙,母亲随意拿了几根就回厨房放在了锅里。

面条下好后盛在碗里,一家人一吃就感觉不对味儿,又苦又涩,明显有一股烟叶味。

这时候,母亲才意识到自己错把干烟叶当成萝卜缨了。尽管感到内疚,但是母亲也没舍得将面条倒掉。一家人都没吭声,只是埋头吃面条,即便面条又苦又涩。

因为实在难以下咽,大家勉强吃完碗里的面条后,都没有再盛第二碗。而且吃完后,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锅里剩下的面条,刘宏伟的母亲仍没有舍得倒掉。这锅面条从头天中午吃到第二天中午,全家人一共吃了4顿才算吃完。

家庭的贫困,也让刘宏伟早早懂事,他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他也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勤劳、朴实的品质,尤其是母亲。

在刘宏伟的印象中,自从记事起,早晨醒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出去干活了。冬天的时候,母亲会早早起床,拾粪的时候,会在地里捡些别人丢弃的白菜根,回到家里,洗净后切成条,放在锅里蒸。出锅后,为尽量不让孩子吃太多,母亲会放上很多辣椒面和盐。在刘宏伟的记忆中,这是难得的美味。

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创业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工厂不给钱,刘宏伟就给家里要钱买吃的,每天他只吃两个馒头,喝的是白开水。怕被别人瞧不起,吃饭的时候就躲在门后面。穿的衣服和鞋都是师傅送的。

8岁的时候,刘宏伟开始上小学,尽管家庭贫困,但他成绩优异,父母一直供应他到初中,从未提出让他辍学。17岁初中毕业,刘宏伟报考了当时的永城师范。考完试,他没有来得及等成绩出来,就自行决定放弃学业了。

刘宏伟的想法很朴实,就是想帮父母减轻负担,当时,因为家庭贫困,两个哥哥到了成亲的年龄却一直没有成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仍继续上学的话,无疑会增加家里的负担,他实在不忍心。

从徐州坐火车到洛阳,车票不到10元钱,买过车票后,刘宏伟已经身无分文,只剩下一个行李包——一条被单裹着一条被子和简单的衣物。

到洛阳后,刘宏伟先去投靠一位在洛阳拖拉机厂食堂上班的同学。同学管刘宏伟吃住一个星期后,他在洛阳拖拉机厂下属的原洛阳装潢修配厂的食堂找到了打杂的工作。

如果一直在食堂打杂,是不会有出息的。刘宏伟心里很清楚。

在食堂干了一个多月后,刘宏伟得知他考上了当时的永城师范。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能吃商品粮的机会,“不想再让爹娘因为我上学受累了”。

刘宏伟想学一门手艺,他认为,学了手艺才能保证有饭吃。于是,他直接去找厂长,提出想做学徒,学汽配维修。刘宏伟提出的条件是,不用工厂给他发工资,也不用管吃饭,管住就行。

刘宏伟的要求很低,过了一周,厂长总算同意了。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工厂不给钱,刘宏伟就给家里要钱买吃的,每天他只吃两个馒头,喝的是白开水。怕被别人瞧不起,吃饭的时候就躲在门后面。穿的衣服和鞋都是师傅送的。

两年多的学徒生活,刘宏伟一直很努力,别人出去玩的时候,他就待在车间里,反复拆装机器,以便能熟练掌握机器构造。

学徒生活结束后,刘宏伟刚好听说工厂要推荐人到广东的一所中专学习深造。因为在工厂出色的表现,刘宏伟顺利申请到了名额。

去广东深造前,刘宏伟就给工厂承诺,学业结束后,他一定会回工厂上班。

1986年,学习深造结束后,刘宏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得知他从广东回洛阳后,就有其他汽配厂想挖他过去,开的工资是每个月300元钱。这在当时绝对是高收入,但是,刘宏伟拒绝了,他坚持回到原来的工厂上班,拿的工资是每个月60元钱。

“人家给了你改变命运的机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对自己的选择,刘宏伟这样解释。

回报培养自己的工厂5年后,刘宏伟因为出色的技术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也因为朴实的品质,在修车时他认识了不少朋友。

1991年,几位朋友对他说:“宏伟,你人不错,也不容易,要不我们几个给你拿钱,你自己开店吧。挣钱了,你把钱给我们,不要利息;赔钱了,你就不用还了。”

几位朋友总共给刘宏伟凑了21万元,刘宏伟创办了第一家“宏伟汽配”。

重情义善待家乡人

2007年,老家乡里的领导找到刘宏伟说,想给他们村安装监控,他没有犹豫,当即拿出了所需的7万元钱。近些年,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刘宏伟都会出钱组织在洛阳的老乡聚会两次。

几个朋友中,借给刘宏伟最多钱的是在洛阳市旅游局上班的赵建民。他一次给刘宏伟拿了4万元钱,而且在刘宏伟进配件时,他还提供了不少帮助。

1990年阴历十一月份,刘宏伟的汽配店开业第一天,朋友捧场,他一次接到了将近20万元的业务。朋友凑的钱全部用来购买设备和建造厂房了,接到业务后,刘宏伟又犯愁了,他和妻子不得不四处借钱购买配件。

刘宏伟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大雪,他和妻子一起,“把认识的人借了个遍,人家手里的100块钱都借回来了,总共借了4万多块钱”。

用借来的钱,刘宏伟顺利做完了业务,赚到了三四万元钱。

因为人朴实,技术又好,刘宏伟的汽配店生意很好,一年后,他就还上了所有的账。给他凑钱的朋友也像刚开始所说的,均没有要他的利息,但是刘宏伟都想法弥补了。对这些朋友,至今他充满感激之情。

到2011年,刘宏伟又陆续投资开了3家汽配店,4家店的年营业额超过600万元。

刘宏伟是个重情义的人,自己富起来后,从没有忘记家乡。每年他都要回几次老家,老家亲戚朋友家的红白喜事,只要他知道就坚持随礼。

2005年春节,刘宏伟回老家,发现村里的土路坑洼不平,给乡亲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春节过后,他拿出5万元钱,村里的路很快修成了柏油路。2007年,老家乡里的领导找到刘宏伟说,想给他们村安装监控,他没有犹豫,当即拿出了所需的7万元钱。

近些年,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刘宏伟都会出钱组织在洛阳的老乡聚会两次。而每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刘宏伟接待老家到洛阳的亲朋好友以及亲戚朋友介绍的人,吃、住加旅游,花费就有十几万元。

“老家人过来了,咱就要好好招待。”刘宏伟说,人要讲情义。(原标题:【天南地北新商人】刘宏伟:用情义开启成功之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2012-07-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