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走进三门峡 >> 印象三门峡 >> 浏览三门峡

最早的“中国”从三门峡走出

2013/11/9 16:33:12 点击数: 【字体:

最早的“中国”从三门峡走出

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釜与陶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刘庆柱

    地处河南西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的三门峡地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区,这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从旧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的元明时代延续不断。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之很早就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地区。

    翻开中国考古学史,可以看到中国考古学的序幕从这里拉开,其标志是中国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的命名地就在三门峡渑池的仰韶村。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也是从这里起步,三门峡地区堪称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

    谈到仰韶村与仰韶文化,首先要提到的就应该是历史大幕的开启人——瑞典著名科学家安特生。他作为当时中国政府邀请的外国专家,早在1914年就来到中国,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地质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天然”学科联系,使他很早就关注到中国史前考古学。1920年,安特生就发表了他的最早一篇考古学论文——《中国新石器类型的石器》。1920年底,安特生安排中国地质调查所的业务人员,在渑池仰韶村一带寻找到数百件磨制石器。其后不久,安特生在仰韶村史前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确定了对其进行考古发掘。1921年秋季,征得中国政府同意,由安特生负责,中国地质调查所对渑池县仰韶村及其附近地区的史前遗址正式考古发掘。这次发掘,确立了中国石器时代的存在,命名为“仰韶文化”,使这里成为了仰韶文化的第一个发现地。1923年,安特生根据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将仰韶村史前遗存视为早期中国人的文化,撰写、发表了《中华远古之文化》。由此,三门峡及其渑池仰韶村便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使之闻名遐尔。三门峡的渑池仰韶村也造就了一代伟大的、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安特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考古发现,又使三门峡地区的人类历史活动从新石器时代上溯到更为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在三门峡、灵宝、渑池、卢氏等地均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存或古人类化石,其时间跨度几乎涵盖了整个旧石器时代,这里成为河南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继20世纪20年代仰韶文化发现之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门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新中国建立伊始,夏鼐先生就主持了对渑池仰韶村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20世纪50年代中叶,考古工作者又对陕县庙底沟遗址、三里桥遗址和灵宝西坡遗址等进行了大面积、长时间的考古发掘。上述考古,确立了以陕县庙底沟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属于这一类型的重要考古发现还有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和洪洞耿壁遗址、灵宝西坡遗址等。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灵宝西坡遗址,近年来的6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位于西坡遗址中心区的两座特大房址和3座大型墓葬尤为重要。特大房址F105的主室面积204平方米、F106室内面积240平方米,房子的墙壁和居住面均涂成红色。3座大型墓葬的规模之大、葬具和随葬品处理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房址“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墓葬是“阳间”生活的折射。上述特大房址与大型墓葬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距今5600年以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考古学文化特色,再现了以灵宝西坡遗址为代表的庙底沟类型社会文明化进程,使之成为目前考古发现所知的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仰韶文化中心。近年来,各地开展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证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三门峡地区乃至中原地区,庙底沟类型已经东达河南东部、西到甘肃东部、南至湖北、北入河套。至于庙底沟类型的考古学文化影响更为广阔,东到沿海、西至甘青、南及长江南北、北达长城内外,其范围遍及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中国大地分布与影响范围最大的史前考古学文化。

    在多元一体、“满天星斗”的中华文明中,以三门峡陕县庙底沟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满天星斗”中最为耀眼的“恒星”。它与同时期古老中国大地上的其他考古学文化相比较,不是半斤八两的关系,它是华夏文化的母体文化或主体文化。其考古学文化的社会历史“权重”,在中华文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是“中原龙山文化”,而“中原龙山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发展出来的。这里的“中原”涵盖了豫西、晋中南和关中东部地区。三门峡地区就位于“中原龙山文化”的中心地带。夏文化直接承袭于“中原龙山文化”,最早的“中国”应该说就是从三门峡地区走出去的。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古代王朝——夏王朝与商代早期王朝都城的京畿之地,这种政治、文化区位优势,一直从夏商王国时代延续到汉唐盛世。

    自西周至隋唐时代,长安和洛阳相继为历代王朝都城,号称东西“两京”,而三门峡地区又位于洛阳与长安东西之间。不论这些王朝的都城在长安或洛阳,这里均为京畿重地。因此,三门峡地区历史时期的许多考古发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诸如三门峡虢国上阳城遗址和虢国墓地、三门峡秦墓与向阳汉墓、黄河古栈道、鸿庆寺石窟、隋唐东都离宫遗址、三门峡庙底沟唐宋墓葬、宋代陕州漏泽园遗址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三门峡地区考古发现资料极为丰富,从时代上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考古发现,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时代;从考古发现资料内容上看,既有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又有历史时期考古的城址、墓葬、栈道、石窟及其他相关遗物。田野考古资料既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又是推进学术新进展的动力。三门峡地区田野考古多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田野考古新发现,“新材料出新学问”,使之与三门峡地区相关的考古学研究一同结下累累硕果,这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但是,由于三门峡地区的田野考古简报、报告及考古研究论文等不少已发表或出版多年,而且又多发表于各种相关学术刊物上,这对从事、关心三门峡地区考古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想看到这些考古文献就不太容易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三门峡地区考古研究学术成果的社会作用,进一步促进三门峡地区考古科学事业的发展,三门峡地区的学术同人,将历年来发表的有关三门峡地区的考古学术著述会聚起来,完成了《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这部著作。该书的编辑工作始于2008年,由久昌先生主持编辑,历时三年方才问世,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投入了多少精力不难想见。笔者认为,这是造福当代、惠及将来的举措,必将为三门峡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在值得庆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1-07-0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梁武帝与达摩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