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当代平顶山 >> 真中河南人 >> 浏览平顶山

《河南人在北京》 娄晓琪 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

2012/3/7 11:16:27 点击数: 【字体: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英国政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对社会主义中国下了这样一个断言。

    但撒切尔夫人的话,在河南人娄晓琪身上,似乎是行不通的。由娄晓琪“掌门”的《文明》杂志,将在包括英国在内的20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这是中国内地首个公开向***销售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平面媒体,标志着中国的思想观念“出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文  沈翔/图  通讯员 于宙 杨永

    ▶▶“出口中国思想”

    国家标志性文化品牌《文明》与世界最大的数字期刊集团的合同已经签署,《文明》杂志即将在包括英国、美国和法国在内的20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3月3日上午,抽了一口家乡的“红旗渠”牌香烟后,首都北京《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向东方今报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娄晓琪认为,这好消息标志着中国的文化思想观念“出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说,这是中国内地首个公开向***销售的原创品牌平面媒体。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西强我弱”的文化传播格局令国人“英雄气短”,以至于英国政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断言: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文化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撒切尔夫人的话曾深深刺痛了娄晓琪的心,而令这个河南汉子自豪的是,《文明》杂志及其承载的中华文化思想观念,终于成功闯进了西方主流文化界。

    ▶▶抢得“头彩”

    成为中国平面媒体***发行的NO.1,是娄晓琪人生中的又一个“第一”,早在29年前,还是学生的娄晓琪就创造了一个新闻界的NO.1。

    1983年6月1日,中国运动员朱建华,如一片羽毛飘过2米37的世界最高横杆,成为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男子运动员,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一刻油然迸发。欢呼的人们不知道,朱建华跳高破世界纪录的重大新闻,竟是北京体育大学大二学生娄晓琪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世界首发的。

    娄晓琪说,当时的中国新闻界太缺乏新闻了,大多数记者还停留在报道领导活动的阶段,让他抢得了这个“头彩”。头彩的背后是:和他的很多同学不同,从平顶山考入北京的娄晓琪不满足于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天天蹬着自行车,去北大、清华蹭人文、历史类的课程听。

    大学毕业后,1986年娄晓琪进入北京晚报文体部。1987年,又一个新闻界的“第一”被他抢到:代表中国记者和日本《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等机构参加“中日青藏考察”。娄晓琪说,按惯例肯定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的记者作为代表参加,但这次活动是他参与策划与组织的,所以机遇就落到了他头上。

    ▶▶婉拒“黄袍”

    1990年底,京城名记娄晓琪放弃了新闻记者的光鲜,其间,在他的策划推动下,北京开城市问题实践之先河,掀起了文明工程大型公益活动——公厕革命,一举使北京当时的如厕难问题得到解决,借此机会,娄晓琪发起的、由中央和北京20家媒体联合主办创立的“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也顺利成立。

    挟解决公厕文明问题的余威,一系列文明工程项目陆续展开:中华世纪坛、城市雕塑、捐电脑下乡等逐一在京城展开。

    2001年12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创办了《文明》杂志。既能写文章,又能拉赞助的娄晓琪成为社长兼总编辑。这本杂志的定位为中国第一本视觉人文杂志,以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作为总体编辑方针和品牌建设原则。

    2003年,美国《国家地理》来中国举办《国家地理》百年精品展,因同为NGO办的期刊,内容的相关接近性,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诚邀《文明》杂志共同创办《国家地理》中文版,成熟的期刊运作经验和资本运营,这样的诱惑,摆在娄晓琪面前。但娄晓琪拒绝了,他说,《文明》不能成为《国家地理》的一个中文形式,中国人需要看《国家地理》,但更需要看中国的原创品牌和原创内容。

    曾有多位美国总统自豪地说,我是看着《国家地理》长大的。娄晓琪憧憬的是,将来的某一天,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自豪地说,我们是看着《文明》长大的。

    中国期刊研究所所长李频博士认为,在中国期刊国际化的浪潮中,《文明》的婉拒,是特例、更是异数。其背后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现代价值、全球价值的认知。

    ▶▶与奥运共“升”

    婉拒了美国人的“黄袍加身”,年轻的《文明》杂志得到了历史性的机会。

    2004年第一次圣火传到北京的时候,《文明》杂志启动了“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系列,把火炬在中国传递,在北京传递的历程及在世界传递的历程集成了一个集子,在中国代表团到雅典之前装上了代表团的飞机,送到了雅典,送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手里,包括奥组委官员在内的很多人非常吃惊,说下一届才是北京奥运,但是这一届北京已经通过圣火与世界连通。

    2008年1月1日,《文明》杂志又推出《奥林匹克宣言》专辑,向全球首发中、法、英三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国家奥委会主席罗格、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分别为专辑作序并致信祝贺。专辑一出版,即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等收藏。罗格主席说,《文明》杂志与北京奥运共发展。

    李频说,借《奥林匹克宣言》的发表,7周岁的《文明》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期刊。

    ▶▶家乡特刊

    奥组委能相中《文明》杂志,娄晓琪说,得益于《文明》的国际化视角,杂志社和全球300多位知名摄影师签约,他们的作品借《文明》登陆中国。

    据了解,在2006年,《文明》已实现了盈利,目前20元一本的定价,也已被市场接受,河南的很多读者都是自费订阅。作为高端的视觉人文杂志,包括季羡林在内的国内重要的学者,都在为《文明》撰稿,但读者群体却很宽泛。

    娄晓琪认为,不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可以看《文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一个职业工作者,一个企业的老总,有过行走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经历,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业经历,他会通过《文明》触发职业上的创意和灵感。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一生的生活积淀,看到《文明》当中的一些老照片,会重新唤起当年的生活记忆。

    令家乡父老高兴的是,河南的省会郑州,也享受了一次奥林匹克的待遇,2009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文明中国·魅力城市”开篇之作《中国郑州》特刊,第一次使用文明传播的思想,深入解读了郑州的历史和现实。

    继郑州之后,安阳、登封,相继成为《文明》特刊,中原的独特魅力借《文明》的舞台发扬光大。

    ■ 点评

    在改变中国思想观念出口“逆差”的大挑战中,厚重中原文化熏陶的河南汉子娄晓琪开了历史先河,不畏艰难、敢拼会赢,做出“精气神”的河南品质,成为娄晓琪成功人生的注脚。

    点评人: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副主任刘金山

    ■ 人物档案

    娄晓琪,生于河南平顶山,曾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先后任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资本市场杂志社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

    独立创办中国第一本视觉人文精品杂志《文明》,主持并主编文明杂志社完成国际奥委会唯一授权的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十册《新北京·新奥运》系列珍藏特刊。(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 娄晓琪 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2-3-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