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平顶山

风穴寺系列报道之四 这里流溢着文的华彩和禅的深邃(组图)

2015/12/25 14:55:24 点击数: 【字体:

 
 
风穴寺系列报道之四 这里流溢着文的华彩和禅的深邃(组图)
 
沈荃赠云峨禅师诗
 
  阅读提示风穴寺从贞禅师起,一直传承着文僧当家理院的寺规,立足普通百姓,并与地方官员、士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延沼更是把临济禅的文胲发扬光大,形成了源于风穴的临济家风,把禅文化推向了历史的高度。由于禅文化是印度文化与汉文化精华部分的嫁接和优化,自然受到儒学大家的敬重和参悟。风穴寺宋元以来一直传承着临济的文胲,与地方大儒保持着文友间特有的互敬互重的情感。风穴寺院的碑刻、嵌石,建筑上的一砖一瓦,寺志、传说中的故事,无不流溢着文的华彩和禅的深邃。如果说少林寺以“武”闻名天下,深研风穴寺的专家学者无不认为风穴寺可以“文”与少林寺媲美。
 
  风穴高僧多文采
 
  风穴寺历代高僧大多是学富五车的文人,以文的理念管理寺院和处理地方关系。
 
  贞禅师是唐代进士,诗、文、书法无所不通,因官场不顺皈依佛门,在风穴寺主事时,其渊博的知识和教人为学为善的思想先后让汝州刺史崔知用、李暠折服,崔知用、李暠调中央任职后,竭力向李隆基推介贞禅师的思想理论,李隆基大为欣赏,将圆寂十八年的贞禅师追封为天台宗七祖。
 
  禅宗临济三十二世云峨喜禅师有《云峨喜禅师语录》二卷流传于后世,收有两度住风穴禅寺语录、问答入室机缘、拈古、颂古、赞偈、佛事、杂著、行实。
 
  雪兆果性禅师,云峨高徒。著有《佛祖正传》、《古今捷录》、《灯蛾赋》、《山居诗》及《语录》行世。
 
  云峨高徒临济三十三世憨休禅师,在风穴寺住持期间,著有《七会语录》和《敲空遗响》两书。后者12卷,集杂文8卷,诗4卷,大部分是与风穴寺相关的内容。其中有著名的《风穴山白云寺赋并序》。
 
  临济三十五世如绣禅师,善书画,兼工诗文,有《两会语录》、《句瞿诗集》行世。
 
  曾代表少林寺与乾隆谈禅的海月大师,也有多首诗刻存于风穴寺院。
 
  历代文豪爱风穴
 
  唐代大诗人王维从汝州路过,专门到风穴寺(又名香积寺)。拜访,留下了《过香积寺》的佳作: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代汝州诗人刘希夷无数次光顾寺院,并与诸多诗友长驻风穴寺与高僧谈诗论文,他死后葬在风穴山麓,为风穴寺平添了文的地气。刘希夷的墓地被后人圈建成夷园,千百年来,成为文人特别是他的崇拜者祭奠的地方。目前,夷园已成为风穴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词人杨亿信佛,宋真宗景德年间奉旨编辑宋代第一本佛学历史《景德传灯录》。到汝州任知州后,还常把政事交与州判处理,自己到风穴寺向风穴寺年迈的广彗禅师学习禅理。他被广彗禅师的聪明和智慧所折服,成为风穴寺的居家弟子。杨亿在汝州任职期间,也是风穴寺佛学的一个盛期。
 
  明代汝州郏县神童王尚絅,为明正德年间著名学者、诗人。正德十年十月,王尚絅游玩嵩山后来到风穴寺,正好是汝上莲社集会周。他与汝上莲社成员交流后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风穴赋并序》。他去世三周后,13岁的儿子王同在河南科考中考中了举人,成为汝州的一件大事,汝州知州赵一中等人去其家祝贺。因王同书法很有名气,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赵知州求他写幅字。他就把父亲的《风穴赋并序》用篆体重写。好文的赵知州后来选上好的石料命人刻石竖在风穴寺,此碑今完好耸立于大雄宝殿之前。
 
  清初顺治九年殿试探花沈荃,授翰林院编修。沈荃诗文均佳,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顺帝看中他的才华,让他任康熙帝的老师。沈荃任河南大梁道副使和河南按察使期间,来风穴寺拜访云峨禅师,两人成为好朋友,沈荃也加入了汝上莲社。沈荃到北京任职后,常与云峨互赠思念诗。其中沈荃赠云峨的两首诗原文被果性禅师刻在风穴寺沼公纪念碑上,现在也保存在寺院内。
 
  风穴文化扬儒教
 
  有唐以来,风穴寺一直是汝州儒业文化的教育基地,为汝州的人才辈出起到了激励作用。
 
  刘希夷是汝州人的骄傲,是汝州文学爱好者的精神领袖。刘希夷葬风穴寺后,夷园成为尚文的汝州人接受重儒教育的场所,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去朝拜。
 
  宋代汝州人吴几复,自幼好学,刻苦攻读。为避开城市喧嚣专心致志读书,在风穴寺僧人的帮助下,在风穴寺锦屏风下凿一石洞,闭门读书,杜绝交往,连寺中僧徒也不识其面。经过8年的苦读勤学,成为当代大儒。考中进士后,官至国子监祭酒。为教育后人,汝州文人就把他读书之地叫做吴公洞,后来吴公洞被列入风穴寺八景中。
 
  清代汝州进士屈启贤晚年致仕在家,热心公益事业。雍正五年,孝感贡生武锡彤任汝州知州,全州再兴重教之风。屈启贤长期任清代地方官员,深知民间贫困学子进入仕途的艰难。便与时任风穴寺方丈颖石禅师商议,在风穴寺建一个帮助贫困学生成才的教育场所,由屈启贤组织民间人士赞助修建场所并置地产作为学子的日常开销,得到禅师的赞同和资助。于是择地规划,在寺北凤凰崖上创建了桂香庵。据桂香庵碑记,桂香庵是个独立的小院,建在凤凰崖面南的一个山坳里,四周是悬崖峭壁,在西面的崖壁上有一“攀桂梯”和“攀桂桥”与风穴寺后院相通,相通处有小门,与攀桂桥连为一体,有厚厚的木门把守,这是通向桂香庵的唯一出口,门上写“攀桂桥”三字。攀桂就是“攀折桂枝”,隐喻科举登第之意。
 
  桂香庵建筑以窑洞为主,但用砖石对内进行了装饰,以去寒湿。新修大殿三楹,实为集体学习的教室。庵内设有文昌祠外,还别出心裁地设了两个洞祠,一为达摩洞,一个吴公洞,分别敬的是禅宗初祖达摩和宋代汝州进士吴几复。创始者认为,二人都是在洞中面壁成才的,走的是同一成功之路,理应成为僧人和学子学习的榜样。
 
  在吴公洞里还配有空同、苍谷两先生之神像。空同是明代中期文学家李梦阳,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喜欢道家始祖广成子,就自号空同,多次到汝州造访并住风穴寺。苍谷是明代学者王尚絅,汝州郏县人,明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有《苍谷集》十二卷传世。王诗文俱佳,汝州风穴寺留有许多诗作。王尚絅学问渊博,史称“文追秦汉、诗逼苏李”。
 
  试想,在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环境中学习,每天早晚还要在给达摩和吴公这些成功人士上香的过程中提升不断进步的精神能量,效果一定是显著的。从风穴寺记事碑中看出,风穴寺的桂香庵收学生要求很严格,主要有三,一是品德高尚口碑要好,二是贫困子弟,三是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学子。
 
  桂香庵为汝州培养了众多人才,影响很大,许多官员以赞助的形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学习。这些官员子弟后来也为风穴寺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风穴有志传寺史
 
  风穴寺有编写寺志的好传统,很好地保存了寺院的文化传承。
 
  北宋翰林学士杨亿出牧汝州后,与临济传人广慧琏禅师等僧人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临济佛法心得,杨亿还把学习心得随时编录,最后加以扩展,成为《汝阳禅会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临济宗的佛法传承,记录了汝州禅师的佛法活动,成为研究风穴寺的重要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应为风穴寺的第一本寺志。
 
  汝州进士任枫少年曾避乱于关中,在朋友处看到一《天下奇观》一书,上有汝州风穴寺图并记。平乱后,他回汝州去风穴寺寻访,寺人却不知《天下奇观》一书。任枫看中风穴宝地,在这里苦读10多年。考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山西灵石县令,工作之余将风穴寺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编辑,以《风穴志略》为名,于康熙十二年刻印出版。任枫在志序中写道:志中或采旧帙,或述闻见,率意直写。无体例,无书法。
 
  雍正和乾隆间年,致仕在家的汝州进士屈启贤,热爱风穴寺的山水和高僧的文采,成为风穴寺的俗家弟子。屈启贤与寺院高僧关系很好,曾与石绣和尚结为兄弟。他读任枫的《风穴志略》发现许多不足,就与方丈商议续写风穴寺志。乾隆二年,《风穴续志》告成,亲赴开封请浙江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鲁曾煜修改。《风穴志略》与《风穴续志》为后人研究和开发风穴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汝上莲社培文风
 
  风穴寺明清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文学社叫“汝上莲社”,吸引了众多的僧俗诗人在这里唱和,大振了汝州的文风。把汝州的文学创作自唐宋以来又推上了一个高峰。
 
  汝上莲社约成立明初,是风穴寺的文僧和汝州的文人共同发起的,清代在明基础上有所发扬光大。从明清留下的诗文看,这个莲社的成员除文僧外,有汝州的在职官员,致仕的乡贤,汝州的文人。在风穴寺留下诗或文的有汝州巡道王洙,知州罗大美、方应选、王登魁、章世麟、宋名立,汝州学正李在慈。汝州致仕乡贤姚伦、滕昭,进士任枫、贤启贤等。汝州诗人马振垣、马超凡,郏县乡试解元仝轨,郏县诗人著有《汝南诗集》的聂宪,清代文学家、《歧路灯》的作者、宝丰人李绿园等。高僧有云峨、憨休、海月等。
 
  好文的汝州知州宋名立,受汝上莲社创建桂香庵的启发,在州城儒学内创建诗宗祠,将汝州唐代诗人刘希夷,金代进士宗端修,明代诗人张维新,清代诗人吴治汇、任枫的牌位敬在祠堂内,让书院学生和郡城文人祭拜,一来彰显先贤的功勋,二来教育后人向先贤学习,激励自己在学业上能不断奋进,从而达到振兴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5-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