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张公巷窑址发掘及专家研讨会纪实

2013/12/7 10:54:07 点击数: 【字体:


张公巷窑址发掘及专家研讨会纪实
张公巷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2004年5月21日,对汝州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从郑州“汝州张公巷窑、巩义黄冶窑考古新发现研讨会”上传来消息,汝州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张公巷窑的发掘是对青瓷发展研究的重大突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称:张公巷窑址的发现是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和2001年在汝州举办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暨汝瓷学术研讨会,对张公巷窑的发掘过程、专家对张公巷窑的评论有所了解,现将张公巷窑的发掘及专家研讨会经过整理记述如下:

    第一次发掘    张公巷面目初现

    2000年春,汝州市区张公巷附近居民高中强在自家院内修建新房,朱文立在挖地基的现场捡到了数十件典型的窑具,有盘式、桶式、漏斗式,朱文立认为这应该是宋代的一个窑址,他会同汝州市文化局有关领导立即向省文化局领导汇报。省文化局领导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来到汝州进行调查挖掘。第一次在张公巷附近挖掘了长10米、宽2.5米的探方。这次挖掘出土了一些瓷片和窑具。这类青瓷不同于豆青,也有别于天青。胎薄质细,为汝窑所不及。不见汝窑香灰胎,釉面玻璃感强。器形有洗、盏、碗、瓶、盆等,多数器物采用垫烧,满釉支烧的器物底常见小米状支钉痕,类汝窑芝麻钉痕的极少。较多匣钵也集中在这一层,其中二分之一的匣钵外壁抹有一层耐火泥,除清凉寺御用汝窑烧造区使用这种工艺外,民窑烧造区和河南各窑口都不见有用此类工艺。另外,有4件曾使用过的匣钵上残留有青釉烧结面,其中1件漏斗状匣钵底面残存着一块烧结上的瓷片,其釉色、胎质和本层中出土青瓷完全一致,表明这些青釉瓷是张公巷生产的产品。因探方小,地层复杂,出土的遗物年代无法确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郭木森认为,张公巷遗址有可能是一处窑址。因无可靠的地层,烧造的年代无法确认,因此窑址的性质更无从谈起。

    为尽快弄清张公巷窑址的性质,以便更好的加以保护和发掘,2001年2月2日,汝州市四大班子领导专门听取了汝州市文化局领导和朱文立有关汝官窑窑址发掘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由市长丁少青带文化局副局长陈新瑞、汝瓷专家朱文立进京请有关专家对汝州张公巷发现的瓷片、匣钵、火照、古钱币等进行论证。
   
    2001年2月10日,在北京内蒙古宾馆,丁少青市长以汝州市政府的名义邀请了中国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吕成龙,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冯小琦五位专家举行汝官窑窑址座谈会。与会专家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一致认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在汝州城公安局附近及张公巷抢救性发掘出来的瓷片均为汝窑瓷片,即汝官窑瓷片。张公巷确认是一处窑址。

    北京专家坚定了,上海专家怎么说?

    2001年3月12日,朱文立带着汝州市张公巷出土的汝瓷瓷片,来到上海博物馆,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古陶瓷专家汪庆正,副馆长陈克伦,研究员陆明花3位专家对汝州出土的汝瓷瓷片作进一步论证。经专家反复研究比照,朱文立所带的汝州市张公巷出土的汝瓷瓷片与世界上仅有的现存上海博物馆4块青釉标本是同一窑场、同一类型的产品。汪庆正高兴地说,上海博物馆所珍藏的4块青釉标本终于在张公巷找到了娘家。并首次提出张公巷窑址可能是北宋官窑。
 
    第二次发掘     专家震惊

    两次鉴定更加坚定了汝州市文物工作者寻找北宋官窑遗址的信心,一些群众纷纷向文物工作者提供线索。

    2001年5月,居住在张公巷1号的居民赵爱民家要改建房屋,他们要求市文化局前去钻探,朱文立和汝州市文管办主任杨小栓等在该院内用洛阳铲打了几个探孔,探出了一些素烧胎片。在北墙根的一颗榆树下的一个探孔又出土了60多片素烧胎片。汝州市文化局当即用电话向省文化局的常俭局长作了汇报。常局长要求用明传电报的形式一式两份向省文物局和文研所汇报清楚,两天后,省文物局委派正在宝丰清凉寺发掘窑址的郭木森立即从清凉寺赶到汝州,再次对这一范围进行证实性钻探。通过证实性钻探,郭木森认为确有发掘价值,回郑后立即报告省文物局。经省文物局批准,郭木森带领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考古队的技工薄毛旦、张金选开挖了长8米、宽5米、深3米的探方,发现了比2000年春更为丰富的瓷片和窑具等,并发现了不明显的作坊遗迹和大量的素烧坯碎片。通过对张公巷的第二次发掘,证明张公巷窑址的确存在。1998年,汝州市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彰州年会上,争取到了2001年年会的举办权。张公巷窑址的发现让与会的180多位国内外专家有幸看到了张公巷窑的发掘现场和出土遗物。这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汪庆正称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会上,郭木森宣读了他的《浅谈汝窑、官窑与张公巷窑》的学术论文,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提出了张公巷窑的概念。郭木森在这篇论文中指出,汝州张公巷极有可能是北宋官窑的所在地,但也不否认张公巷窑是金元时期仿“汝”(汝官窑)或仿“官”(北宋官窑)的可能性,从而把张公巷窑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2001年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本来是研讨汝窑、钧窑及河南其它窑口的,出现了张公巷窑址后,也给来自11各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增加了新的研讨内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从此张公巷窑在世界古陶瓷界声明远播。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知宴在会议结束时,代表年会组委会作关于这次学术讨论总结时说:“此次学术讨论会值得注意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对张公巷窑值得高度重视,但窑迹的发掘面太小,这个窑址还需要更大面积的发掘,现在各方面论述都是各说各的,没有令人信服的证论,所以对张公巷窑要下结论还得下大功夫。”会上,专家、学者建议汝州尽快做好张公巷窑址附近居民的前期拆迁工作,扩大发掘面,弄清窑址得真实面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华夏收藏网 2011/1/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