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平顶山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平顶山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2013/3/18 11:41:17 点击数: 【字体: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日本留学生、民俗专家小柴裕子(左)到公司考察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右)在公司调研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车间素烧过的作品

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素烧作品的一角
 

    汝瓷是什么?她是一首无字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串跳动的音符,是一曲文化的绝唱,是一道华夏文明的灵光。
  
    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河南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投身汝瓷  开启创业之旅
  
    在河南宝丰县汝瓷界,王学锋研究汝瓷也许是一位后来者,但在短短的几年间却名声鹊起,成为半路杀出的一匹黑马。他追求取法乎上,用天然釉料的理念让多少人望而却步,他的执著劲头及研究深度令不少同行刮目相看,他为汝瓷产业的发展及汝瓷文化的弘扬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一拨接一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领导、同行及新闻媒体,每每到清凉寺康诚汝瓷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考察、采访,在对王学锋研制的汝瓷釉色惊叹时,更为其投身汝瓷的精神所感动。
  
    王学锋出生于1970年2月,1988年便开始收藏和研究汝瓷釉料,但那时候也仅仅是爱好而已。1990年前后,他的爷爷王天增为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带领六个儿子,响应“有水快流,发展工业”的号召,在村里率先办起了小煤矿,王学锋高中毕业之后就在煤矿上干起了会计。后来,在其爷爷的帮助支持下,在煤矿附近建起建焦池,搞土法炼焦。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后又买一家煤矿经营,命运也许偏偏要捉弄他,煤窑生产短短不足半年时间便出了水……投巨资换来的不是收获,而是欠下的一堆外债。
  
    鲁迅先生说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是呀,当经济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之时,当小煤窑不再是国家倡导的产业,炼焦面临污染环境的巨大压力时,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六叔父王君子突然放弃赚钱的煤炭行业,在村里竖起第一个烟囱,开始试验烧制汝瓷了,并以一种壮士断腕般的果决,誓言在汝瓷研究上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追随着六叔父的脚步,王学锋在不知不觉中,对汝瓷及汝瓷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瓷以州命名,宝丰属汝州管辖,故称其为汝瓷。它曾是北宋皇帝的御用贡品,不仅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观赏、收藏和科学研究价值,在世界青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时就有“青瓷之首、汝瓷为魁”及“近尤难得”的记载。其特征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钉、釉裹足、香灰胎、玛瑙釉、体轻巧、内含秀。观之含水欲滴,似玉非玉胜似玉,在不同光线的照耀下,随光变幻,亮不刺目。汝瓷之所以成为五大名瓷之魁,在于它独特的颜色——天青色。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使我国陶瓷界苦苦寻觅的千古之谜大白于天下。当年,汝官窑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清凉寺随着汝官窑遗址的发现,也成为大批考古专家、文物贩子和汝瓷收藏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他们有的为收集到难得一见的古汝瓷残片而兴奋不已,更多的则是无果而返。目睹那些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人,王学锋陷入到沉思之中。在生他养他的村庄之下,八百年前的先人把这里开辟成神秘的皇家窑场,矿石、泥土经一座座燃烧窑炉的幻化,变成晶莹剔透、柔丽雅静的稀世珍宝,而备受北宋皇帝的偏爱。由于烧造的汝瓷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流入民间,所以存世极少,成为陶瓷界关注的焦点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宝贝。汝窑窑火仅仅燃烧二十多年,因金兵入侵而消失了,所有的谜团就像汝瓷器物一样,或埋入地下,或湮灭人间。清凉寺的先人们让汝瓷达到极致,创造了青瓷史上辉煌的一页。如今,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今天的清凉寺人为什么续写不出那段闪耀着华夏灵光的文明?王学锋的心弦被拨动了,每一位清凉寺人都应该有一种担当,续写汝瓷技艺,弘扬汝瓷文化。
  
    可是,搞汝瓷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智慧与勤奋。由于家庭作坊式的烧制束缚了研究者的手脚,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经费投入,才有可能在汝瓷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而这时,王学锋了解到,同村的幼时伙伴商根生却因有心扶持这项事业却因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而处处碰壁,他不失时机地从中穿针引线,说服两人,用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厂。2006年春季,他与商根生、王君子一起,开始筹建宝丰县清凉寺君子汝瓷有限公司。一下子把家庭作坊式的汝瓷烧制方法搬进工厂,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在建厂过程中,王学锋带着技术人员先后到江西景德镇、陕西铜川市黄堡镇、禹州神垕镇及汝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管理方法、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并定制两个用煤气烧制瓷器的窑炉。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座颇具规模的汝瓷厂终于竣工投产。
  
    解密古法  续写汝瓷技艺
  
    2006年10月,在宝丰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进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叔父王君子申报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汝瓷烧制技艺”顺利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了基础。
  
    2007年9月,在河南平顶山市特色文化活动周中,王学锋与叔父合作研制出的汝瓷作品选送参展,并荣获金奖。同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动中,他们的作品再次荣获金奖。
  
    但是,奖章和效益并非一对孪生兄弟,因家庭作坊与流水线的不适,试验出的产品放进大窑炉批量烧制时,其成色大打折扣。望着一件件残次品的出炉,听着工匠们打碎的刺耳声,王学锋的心在滴血。王学锋明白,越是焦急,越要头脑清晰,他细细思索,寻找出路。在他看来,作为烧制汝瓷的企业,如果掌握不了传统烧制技艺,就不可能生产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所以再苦再难也要把传统汝瓷烧制技艺给找回来,续写先人们创造的光辉历史。而眼下的首要任务是给产品选择一个定位,如若定位不准,产品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更不可能彰显汝瓷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下定决心,坚守阵地,烧制出堪与古汝瓷媲美的产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话说起来容易却做起来难,而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釉料配方及稳定性差问题。王学锋一头扎进实验室,不分白天黑夜地钻研釉料比,按照有关资料,结合叔父传授的经验,一次又一次的调试着。为***试验中遇到的一道道难题,他常常到清凉寺、观音堂附近或者汝州及更远的深山里踏勘,寻找“香灰胎”原料。每每出差还到外地参展,他都会到书店、书摊上,购买与汝瓷相关的图书、资料。有时在网上只要发现出了汝瓷研究方面的新书,无论价格多高,他都会迫不急待地网购回来,这对于他成功解密汝瓷釉料配比及烧制火候掌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王学锋的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烧制成“天青色”的方法。
  
    2009年7月,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增资1000万元,成立了宝丰清凉寺康诚汝瓷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8月,又变更成立了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对原厂房、车间、窑炉及各项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09年11月,在第六届中国钧瓷节上,他选送的三羊尊、香熏炉、大荷叶口瓶、果盘等作品荣获珍品奖2个,精品奖3个。当年,公司还被省科学技术厅授予“科技型企业”称号。12月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在采访时,面对记者,王学锋直言不讳地说:“一见到汝瓷就认为是假东西,这对这个产业影响很坏,仿古就是仿古造型,带一个仿字,仿的就是仿的,但是不能做旧,做旧就是扰乱市场,工艺品就是工艺品,决不能以现代的充当古汝瓷,坑害收藏者。”2010年2月,王学锋成立了“宝丰清凉寺汝窑青瓷研究所”,并在参加全国兰亭书法大赛活动中,选送的“邮票四件套”荣获三等奖。当年,由他主导研究的《清凉寺古汝瓷造型特征与现代汝瓷工艺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获宝丰县政府创新发展基金资助30万元。在接受县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时,他说:“为迎合现代人的欣赏品味,我们在工艺造型上不断创新,从工艺到釉色都力求符合现代人欣赏品味。作为一家传统汝瓷发展企业,我们有责任为打造宝丰汝瓷品牌做出努力,为扩大规模打造汝瓷品牌,我们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立足实际,谋求发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使企业不断赋予生机与活力。”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几年间,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宝丰县集研究开发于一体的最大的汝瓷研究生产企业。
  
    芝麻开花  打造文化奇葩
  
    平时,王学锋经常保持着与清凉寺汝瓷协会同行们的交流。他常说:“李小龙是近代中国武术第一人,可他的影响力不光是武术方面,他还不断与人交流,化敌为友,取长补短。汝瓷研究领域也是一样,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有限,如果通过协会这样的‘沙龙’形式,经常到一起分析交流,那些关键性的问题,也许轻轻一点就会破题,灵感来自于一闪念之间。”随着对汝瓷釉料研究的深入,继开发出天青色之后,他还先后调整配方、调控温度,通过窑内气氛产生窑变,出现粉青、月白、豆绿等不同的颜色。一车车粘土、矿石、页岩,经一千多度的高温煅烧后,变成一件件如美玉、翡翠般的瓷器,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公司效益亦如芝麻开花,而这些并没有让王学锋满足,他把眼光瞄向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力求把汝瓷文化打造成“宝丰文化现象”一枝独秀的奇葩。
  
    2010年,在新一轮繁荣文化的大潮中,商根生、王学锋试图靠自身的优势和实力,筹建宝丰县汝官瓷文化产业园。产业园计划占地200亩,投资1.2亿元,以“弘扬汝瓷文化,打造汝瓷名片”为己任,围绕汝官窑遗址的开发,着力建设一流园区,做强做大汝瓷产业,拉长汝瓷文化旅游链条。园区内规划了古标本陈列室、陶吧、精品展厅及景观区、烧造区、瓷文化展示区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古陶瓷及汝瓷标本进行陈列展示,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精美绝伦的古代陶瓷时,更直观地了解国宝汝瓷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所占有的历史地位。
  
    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了清凉寺得天独厚的优势,宝丰县汝官瓷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汇聚汝瓷文化的精髓,成为国内首家全面展示汝瓷文化的一个景观。拉长产业链条的独特园区,对汝瓷文化旅游、传播将会起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为配合汝官窑遗址开发中清凉寺群众的搬迁,他们还在园区附近筹建清凉寺新村,打造新型住宅社区,新村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拆迁群众的居住问题,同时与汝官瓷文化产业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010年4月,王学锋还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第一发现者、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宝丰第一任汝瓷研究所所长王留现聘请为公司专家顾问和清凉寺汝窑青瓷研究所名誉所长。当得知王学锋在汝瓷研究开发上取得一个个突破,产品远销东南亚和全国各地后,这位钟情于汝瓷研究数十载的老专家,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应邀参观了公司的汝瓷古标本陈列室、现代汝瓷产品展厅、烧造车间等。看到公司采用传统技术,用天然釉料烧制的汝瓷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时,王留现感慨万千。他说:“宋代五大名瓷之魁的汝瓷,绝迹近千年之后再次以它胎质洁净致密、釉色滋润如玉的特色,在汝官窑遗址、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呈现出真面目!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古人呀!当下,受市场利益的驱使,不少烧制汝瓷的厂家已丢掉传统,一味创新,偏离了方向,而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能够耐住寂寞,不为利益所动,在用釉上深入研究,走出了一条仿古而不泥古,创新求变的漫漫征程,产品釉色、胎质、造型堪与古汝瓷媲美。”
  
    2011年春节前夕,河南电视台采访宝丰文化产业,正遇到王学锋处理烧制出来的汝瓷残次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作为一家汝瓷企业,要想让汝瓷保持高品位,有很多要素,但有一条必须坚守,决不能让残次品流向市场。”正是怀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汝瓷研究及汝瓷文化传播有着特殊的贡献,2011年4月,他被评为“宝丰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2011年7月,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办的“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组委会成立大会,中华汝瓷公益基金会商根生、张汉强及作为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学锋应邀参加了会议。为支持“丝绸之路生态万里行”,王学锋应邀选送了30件将军瓶,除在人民大会堂展示,还将通过驼队、越野车走上“丝绸之路”,进行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
  
    2011年10月1日至3日,世界斯诺克最强实力的约翰·希金斯、丁俊晖、亨德利、塞尔比、达赫迪、吉米·怀特等6位传奇大师云集郑州博瑞国际汽车城,进行“博瑞之夜——世界斯诺克传奇大师表演赛”。而最终这六位传奇大师获得的奖品,即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汝瓷三羊樽。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过去的历史,是一段漫漫的漆黑的星空;我们今后的历史,也是一段漫漫的漆黑的星空。能在这星空中留下痕迹的东西,实在不多。”一个人只要尽心尽力去做某一项事业,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获益,自己的精神及生命才能显露出夺人的光辉。王学锋用坚强的毅力灌溉,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让天青色得以重现,让汝瓷烧制技艺得以传承,让汝瓷文化得以弘扬,为宝丰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曦)(原标题:续写汝瓷技艺 弘扬汝瓷文化——记河南宝丰大宋汝窑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锋)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特产报 原文时间:2012-3-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