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平顶山

黄发垂髫信放声——关于童谣的记忆(2)

2013/10/12 9:45:20 点击数: 【字体:

    这是在看到下雨时脱口而出的话,这时候也往往显示出儿童欢呼雀跃的神情,甚或会在雨中嬉戏一番。时至今日,仍然流传于儿童中。

    □  天木边儿,河木头儿,小孩儿长大当老头儿。

    这应当是一种面对大自然的感情宣泄,虽然出自儿童,却也揭示出了一个自然法则,不但充满趣味,也很有一番人生哲理。

    □  不要脸,叫狗舔,舔不净,再舔舔。

    原本“不要脸”是一句骂人的话,只是在通常得这句话之后又给予了一些恣意发挥,把骂人的话也变得很丰富多彩,很有想象力,也很生动。

    □  哭哭笑笑,一脸马尿。

    在成语中就有“破涕为笑”一词,而这一句话足可以成为“破涕为笑”的搞笑版,而且很生动,很传神。如果有谁又哭又笑的时候,许多伙伴便会对他齐声呼叫。

    □  装着(zhūo)哭,卖洋鹿,不给钱,打屁股。

    在小伙伴们的争执中,力量较弱的一方到最后总会哭哭啼啼,而另一方不但不罢手,还用如上的话继续挑衅,说人家是装哭的。其中的“卖洋鹿”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脚(jūo)脚你别(bāo)麻,给个棍儿投投牙。

    如果有谁的脚麻木了,常常会自己找到一根小棍插到鞋子里(脚腰处),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如上的话,同时把脚往地上跺,这样脚就不再麻木了,这办法有时也很灵验的。

    □  抻手绻手,拿喽(了)老丑。

    原本答应对方可以拿走给予的东西,而当对方伸出手来拿的时候却又出尔反尔,用如上的话羞辱有加,“你怎么拿别人的东西,多丢人啊!”使对方倍感没趣与尴尬。

    □  打开场子,磨磨茧(jīang)子。

    在做游戏或者需要一块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往往用如上的话先来一个开场白,相当于吆喝让人“快让开”,以腾出地方来。

    □  着(zhūo ,知道)不着,挖一勺(shūo)。

    在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于对方的解释或叙述总是不满意,便用如上的话予以回复,其实是嫌对方的话多余,或对对方有一种不满情绪。

    □  忘了,你哩屁股吃胖了。

    如果一个小伙伴一时疏忽忘记了一件事情,便说“我忘了。”对方便会马上用如上的话接上话茬儿,纯属无端的小小挑衅。

    □  各自各,麦秸窝。

    小同伴在很多时候喜欢相互之间划分阵线,或者各行其事,这时候往往会用上面的话作为一句开场白表明心迹,单刀直入,一语惊人,“咱们不在一起,各自各吧。”一点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至于“麦秸窝”除了和前句和韵之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  一木二多,老鼠是您大哥。

    如果听到对方讲一件什么事情感到很惊奇的时候,往往会“咦”声不断,但是对方却对这种反响很不乐意,于是用如上的话给予回复,借“咦”说成“一”,并予以巧妙的渲染。

    □  你,你,你卖米,买到粮行里,老鼠是您干娘哩。

    小伙伴在许多争执中,往往会互相指责,试图让对方担当某种责任,在指向对方的同时,还会高声相向“你你你”,人多的时候甚至会齐声呐喊,以助声威,接续下来便是如上的话语,后半句的想象很丰富,符合儿童特点。

    □  挽(biān)挽袖子抹抹锤(指拳头),我不打你我打谁。

    也就是摩拳擦掌的意思,通常做些体力劳动时或者表示某种义愤时的一种举动。而小伙伴们出此言语,往往是在挽起袖子的同时,随声而出,没有特别的指向,后半句也不是真的要去打人,只是和前句合辙押韵非常有趣罢了。

    □  1、抖抖指。2、嘚(dēi)钩儿嘚钩儿哧。

    这个条目搜罗进来有些牵强,目的是为了解释我们今天非常盛行的“剪子包袱锤”。如果把“剪子包袱锤”作为“今生”,那么这两个条目实际就是它的“前世”。当一件事情无法决断时,用“剪子包袱锤”来确定人选或顺序,是被国人都认可的,在当今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公平与公正,它所以得到公认,最主要的原因想必就是伸手可得,随处可用,绝对没有携带道具的麻烦。由于在叫法上和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给予一个简单的介绍很有必要。在过去就是叫“抖抖指”,其实这个叫法现在看来也非常贴切,就是双方用手指“斗法”,简洁、明快、便捷。当事双方在伸出手指的同时,都一起有节奏地叫着“抖抖指”或“嘚钩儿嘚钩儿哧”,调动情绪,烘托气氛,非常有情趣和情调,极盛一时,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这么叫了,完全被现代化的“剪子包袱锤”替代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叶县史蕴》 2012-11-0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揭秘昆阳之战 王莽的"人兽联军"(图)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