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南阳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南阳

南阳方言俗语解析

2013/4/6 14:52:48 点击数: 【字体:

    一、 方言俗语的地位及分区
    
    南阳方言分布在南阳辖区内的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首先,在声母方面,塞音、塞擦音多存 在清音不送气与清音送气之分而无清音浊音之分。大致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平声字读为送气清声母。其次,在韵母方面,能充当韵尾的辅音较少。古塞音韵尾- p、-t、-k逐渐消失,古鼻音韵尾-m、-n、-只保留-n、-而没有-m。第三,声调方面,调类数目比较少,没有入声。古平、上、去、入四声 中,平、上、去三个声调发展变化情形大致为:古平声字以声母清浊为条件分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仍归上声,全浊声母字则合并到去 声中去,古去声字仍是去声。古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古清声母入声字则分派到平、 上、去各调类中去。南阳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南阳文化总体上可归入夏代文化,《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南阳,夏人之居也”的记述,近年来的考 古发掘和文物普查也在南阳发现了多处夏代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和地方实物材料还证明,南阳是商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承担着商代文化向东转移的桥梁作用。夏 商时期,南阳作为夏文化腹地,其方言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代表性语言。西周时期的南阳境内设封了许多小国以维护统治,方言分歧从此开始,但差别不是很大。春 秋时期是我国历史急剧变革的大动荡时期,这种变革,在古代的南阳,表现得特别突出。南阳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交接的战略要地,南方楚国崛起的锋芒直指中 原,以图王室。这一时期,南阳地方诸国先后为楚所灭,沦为楚地。这样,列国中的吴、越、楚诸国的语言与中原各国的语言有了交融的机会。南方吴楚语言与中原 语言本已具有巨大的差异,在交融的过程中南阳本地方言难免不受外语之影响。战国时代,南阳为楚、秦、韩争夺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尽占南 阳全境,并在宛地设置南阳郡,自此南阳的文化进入了历史上鼎盛时期。后秦统一中国,设郡36个,南阳居其一。至东汉,由于刘秀及其手下的二十八宿多出自南 阳,其在国内经济文化的地位更加显赫。东汉末年的封侯置国,造成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南阳曾一度被瓜分,从而造成了南阳方言千差万别的分歧局 面。唐代以后,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北移,导致语言发展中全民族共同语不断加强,方言分化差异逐步削弱,仅仅表现在南言和北音的差异上。南阳 居于中原腹地,河北江南过渡地带文化心理积淀的丰厚性使得南阳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与北方方言保持了较强的一致性。由于地理环境、政治、 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语音和词汇的差别方面。语法的差别不大。目前南阳的13个县市区中,根据其方言所表现出来的特 征,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东部区、西部区和中部区。东部区主要指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唐河等县,以桐柏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与湖北接壤,东与信阳比 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有汉、蒙、回、藏、维、苗、壮、侗、瑶、白、土家等17个民族。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淅川、内乡三县及 镇平、邓州西部,属浅山丘陵地区,南接湖北,西接陕西,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此区以内乡为中心。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卧龙、方城、社 旗、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镇平、邓州东部等,此区以平原为主,南与湖北接壤,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此区以南阳市城区为中心。以上 三个区的语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言和词汇方面。下面从生活用语、交往用语、指代用语等几个方面与普通话的比较中加以论述。
    
    二、 南阳方言俗语与普通话比较
    
    生活用语 五更:黎明;寥天地:露天;夜个:昨天;见天:每天;后傍:下午;前傍:上午;前音儿:前天;眼气:眼馋、羡慕;瓷实:结实、殷实;细发:仔细;人尖子 儿:长得漂亮、俊俏;风发:感冒;埋迹:肮脏;不美气:有病、不合适;打平伙:几个人凑钱吃一顿;腿粗:喻有坚实的靠山;腰粗:喻家庭财产丰厚;旮旯:不 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卖野眼:东张西望;样门儿:正好;晃晃:逛;麻达:麻烦;黑不溜鳅:黑得难看;怯火:畏惧、害怕、胆小;紧紧巴巴:勉强;老:常常;皮 实:泼辣;临了:最后;叫唤:喊叫、吵闹。
    
    交往用语 脸青:不讲情面;胡必枣:不讲道理;肉拧头:办事不利索;冒撂:说大话;没有足足:不知足;领娃:女人生孩子;暮囊:没本事;害娃子:妇女怀孕;急里麻 察:慌乱;贵贱:无论如何;伤脸:使人丢面子;瞎话:谎言;嚷:批评;磨牙:纠缠、唠叨;串门子:在近邻户闲坐;戳祸:惹祸;压根:从来;样美:正好;啪 啪:说说。
    
    指代用语
    
    在南阳民间的指代用语一般分人称指代用语、家禽指代用语、家畜指代用语、植物指代用语和其他物品的指代用语等。
    
    人称指代用语
    
    懒货:懒惰的人;尖:不吃亏的人;二毬:傻子;熊包:软弱者;老实腾儿:憨厚老实之人;嘴倌:光说不做者,能说会道者;背锅子:驼背之人; 猴屁股:坐不住的人;毛孩:小男孩;毛女:小女孩;屋里人:妻子;外头人:丈夫;二杆子:愚蠢;冒失:粗野、鲁莽之人;贼:小偷;娃儿:男孩;妞:女孩; 掌柜的:丈夫;媱妈:后妈;先生:教师、医生;溜光锤:不务实者;半吊子:直率、倔强、爱使性的人;菜:笨、笨拙;教师儿:武功高强之人;糠包菜:无能之 人;稀屎:小胆子。家禽、家畜类指代用语 虼蚤:跳蚤;猪唠唠:猪;狼巴子:狼;叫驴:公驴;草驴:母驴;二马子:小公马;老犍子:阉过的公牛;伢猪:公猪;草猪:母猪;长虫:蛇;老鸹:乌鸦;哈 蟆:青蛙;癞肚:癞哈蟆;蚂蚱:蝗虫;抱鸡娃:孵小鸡;大油:猪油;刀螂:螳螂;改劁子:阉过的母猪或公猪;屎壳螂:蜣螂;小虫:麻雀;夜猫儿:猫头鹰。
    
    植物类指代用语
    
    济里狗:蒺藜;包谷:玉米;包谷瓤:玉米心儿;水萝卜:红萝卜;红薯母儿:发过芽、育过苗的红薯;花籽:棉籽;灰子:梅子;落生儿:落花生;倭瓜:南瓜;北瓜:南瓜;大麻籽:蓖麻。
    
    其他物品指代用语
    
    贼星:流星;冷子:冰雹;屎布:尿布;呈子:状子;洋油:煤油;坑:池塘;门面:商店铺子;胰子:香皂;大氅:棉大衣;后园:厕所;布袋: 容量为50千克以上的长袋子;碓古舀儿:石臼;电把:手电筒;袼败:用细麻和面糊制成的做鞋底的原料;粿子:糕点的统称;黄香:松香;马扎儿:小凳子;末 子:碎土,碎屑;灶火:厨房;瘴子:雾;蒸馍:馒头。
    
    在以上我们对南阳方言的举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南阳在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南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综复杂的关 系。南阳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情达意准确生动,是南阳历史、文化、民俗的活化石,极富表现力。有许多南阳方言词在古书中就能找到。如“不识厌儿”(不知 足,贪得无厌的意思),从《左传》中即可找到。如《左传》隐公元年:“(祭仲)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厌,就是足的意思,本句话的意思是姜氏有什么可以感 到满足的?即姜氏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南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同实异名、同名异实、义项交叉三种情况。
    
    同实异名 同一种客观事项或对象,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的说法存在着不同。例如,薯:红薯(南阳)、白薯(北京)、红苕(四川)、蕃薯(广东)、地瓜(山东)等。南 阳、北京、四川着眼于薯的颜色,故分别叫做红薯、白薯、红苕。广东着眼于薯的来源,故有蕃薯之称。山东着眼于薯生长的地方及其形状,故称其为地瓜。同名异 实 在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话语比较中,同一名词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不同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炒面”一词,在南阳方言中指炒熟的面粉,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则指 面条的一种做法,大致相当于炒面条。炒面——炒熟的面粉,常常是南阳民间远行所不可缺少的干粮,至今还流行着这么一句歇后语:“刮大风喃炒面——张不开 嘴。”该歇后语的意思是不好意思开口、难为情或有口难辩。此语到外地人耳中则可能产生不理解:刮大风照样可以吃炒面,有什么张不开嘴的?岂不知这个炒面不 是炒面条,而是指炒的面粉。把面粉炒成黄褐色,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便于贮藏和携带。但由于是粉状,食用时,出口气就可能吹得炒面飞扬,更不用说刮着大 风吃炒面了,所以才会有此说。再如油馍,南阳民间一般是指把面团加油盐后烙成的圆饼,多用未发酵的面做成。这是旧时南阳民间广泛食用的一种食品,因为当时 民众生活比较艰苦,来客人时,没有现成的白面馒头,只好临时和面,因来不及发酵,所以多用死面。而现在城市称做油条的食品,油炸,发面,条状,在南阳民间 亦叫油馍,虽然二者因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不同而在南阳民间不会混淆,这说明南阳方言有同名异实这一特征存在。在南阳方言中义项交叉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与普 通话相比,有些方言词义项多,除了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有的义项之外,还有另外的义项。有些方言词义项少,普通话有若干个义项,而方言词只有其中部分义项。例 如,甜,它除了具有“像糖或蜜的味道,幸福舒适”的义项外,还有一个与“咸”相对的义项:盐含量少。南阳民间若有人说这饭太甜了,不是指糖放得多了,而是 指盐放得太少了。南阳方言中还有些特别的词语,在其他地方的词语中是没有可直接对释的,同为南阳方言中的某些词汇包含着很强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 彩。例如,南阳方言中的“没腔”一词,普通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可进行对释,只能解释为“没意思”、“尴尬”等。但这种解释又失去了南阳方言“没腔”的 口气、语调、情味等。又如南阳方言“喃”,其含义可解释为吃,但它还包含着“贪婪地、大口地、豪爽地、潇洒地吃”的含义,有着吃者对食物的兴趣、吃时神 态、说话者对吃者的或怜或嗔,或喜或讥的感情评价。“瓦”在南阳方言中,除了名词表示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动词表示盖瓦之类的工作活动之外,还表 示跑的姿势,“他瓦着腰跑”,身体前倾,腿脚也极力朝前,腰部微曲,其状如瓦的形体。它可以和其他词如“开”组合在一起成为“瓦开”一词。“瓦开”既指跑 的形象神态,又指跑的速度,透露出跑者的神态、速度、形象等信息。普通话中就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解释。该方言广泛存在于南阳地区的西部邓州、淅川等地。“老 掌柜”也是南阳民间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它表示对父亲的称呼,但不是当面称,而是背地称,多流行于城区。“掌柜”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旧时称商 店老板或总管商店事务的人。”老掌柜一词的风行也再一次印证了前文所述南阳民间具有经商的传统。商风盛,店铺自然就多,商家子女背地称父亲为“老掌柜”便 顺理成章了。一般人的子女或有想成为商人富贵家庭的愿望,或人云亦云,被商家同化,也沿用了这一称呼。“老掌柜”这个背称,有父亲的含义,也有自豪的情 感,但无父亲的书面语体意义。这个方言词的通行范围以及通行的阶层也有一定的局限。这个词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合适词汇与之对释的。“就窝儿”也是南阳方言中 使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汇,它具有“顺便”、“直接”和“马上”的含义。例如,“如果你来南阳,就窝儿(顺便)到卧龙岗玩玩。”又如,“他一接到通知,就窝儿 (马上)去报道了。”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就窝儿”这个词的。
    
    南阳方言词汇是一个宝库,我们要研究整理南阳方言,为南阳民俗文化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部分南阳方言:
    
    老爷儿 太阳
    响晴天 晴朗的天气
    月黑头天 没有月亮的晚上
    炸雷 声音特别响的雷
    猛雨 来势猛,雨点大的雨
    罗面雨 细雨
    透墒雨 使墒情充足的雨
    冷子 冰雹
    溜冰 雨淞
    坷垃 小土块
    潭窝 河中的深水潭
    冰凌 冰
    乌笃水 不开或不太凉的水
    辽(1iao)天地 野地
    扫帚星 彗星
    闻(manr) 院子外边
    灶伙 厨房
    茅缸 厕所
    年时(shi)个 去年
    半响儿 上午或下午的一半时间。
    荫凭(cianr) 前天
    夜儿(yer) 昨天
    后一儿 后天
    前半儿 上午
    后半儿 下午
    晌午错 过了中午的时候
    老天晌午 正中午的时候
    喝了汤 吃过晚饭的时候
    年根儿起 临近春节的时候.
    麦口起 将要收麦的时候。
    年下 春节。
    每早儿(zaor) 过去,以前。
    一蹦(beng)子 有较长的一会儿时间。
    早晚 不论什么时间。
    花婶 父辈中年龄最小者的配偶。
    婆子 丈夫的母亲。
    丈母娘 岳母。
    老公公 丈夫的父亲。
    老丈人 岳父。
    皮鳖塞 浪当挥霍
    楞头青 行为鲁莽,强词夺理的人
    半吊子 脾气不好或智力不全的人
    犟筋 好认死理的人。
    尖拔橛儿 吝啬的人.
    小挤末(mo) 爱占小便宜的人
    捣鸡毛 爱搬弄是非的人
    溜光锤 好开玩笑、行为滑稽的人
    娄叉干 办事鲁莽的人
    妈儿 ①女性乳房;②奶乳
    月子 分娩
    呼歇顶 囟门
    额颅盖 前额
    脑油窝 头后部与颈相连的凹陷处
    旮旯肢儿 腋
    槌头 拳头
    赤巴脚 光脚
    椅床儿 没有背靠的小椅子
    墩儿 坐具的通称
    胰(yi)子 香皂
    雨界 雨伞
    铺衬 破布片
    套子 棉絮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名优特产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