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北京首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自筹资金 组建专家队伍

2014/9/24 16:43:24 点击数: 【字体:

  古城风貌保护,胡同里的居民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史家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以胡同居民为主体,汇聚政府、产权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保护胡同风貌。

  政府难协调多方利益

  “胡同两边的墙,粉刷倒挺干净,怎么不见你们把胡同院落帮我们好好整一整?”朝阳门街道副主任李哲在走街串巷收集民意时,常听居民这样念叨。

  “不是政府不想投,大部分的四合院落产权性质多种多样,协调起来难度很大。”李哲说,这事儿也让政府很头疼。

  东城区名城保护工作涉及政府、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居民等不同利益群体,各方利益诉求千差万别:政府承担历史风貌保护、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并举的责任与压力;产权人或单位受到经济利益的牵扯,保护胡同风貌积极性并不高;居民想的是能住得舒服些、宽敞些。

  种种关系交织在一起,政府协调难度大、成本高。以至于,东城区每年用于推进名城保护工作的专项资金1亿元,多用于大项目、大工程,很难延伸到居民院落里。

  “胡同里有些老房子在翻修的时候,受到资金的掣肘,大多采取最省事最省钱的办法,就是推倒了重建,样式变了、工艺变了、味儿也变了。”李哲有点儿心酸地说,“都这么做,老胡同的风貌就没了。”

  那该怎么办?汇聚各方力量的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应运而生。

  协会聚资金聚人才聚百姓力量

  记者了解到,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是由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发起,朝阳门街道提供支持,胡同居民、产权单位、辖区单位、胡同规划建筑师、志愿者团队、基金会等多方广泛参与的协会。

  协会成员中,既有各院儿的大爷大妈,又有年轻的居民代表;既有史家小学等辖区单位,又有公安部、外交部等产权单位;既有部队大院儿委托的物业公司,又有房屋管理部门,同时还有热爱史家、关注胡同的社会人士。专家顾问中,有老一辈学者,也有北京城市规划院的专家以及多位文博界的资深学者。志愿者队伍更是涵盖面广,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老北京到外国朋友,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有广泛的参与。

  协会还创立了“胡同规划建筑师制度”,专业规划师、建筑师以志愿形式,为居民和胡同保护做出专业服务。同时协会还有英国查尔斯王储基金会、万通基金会等合作组织。

  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理事长赵博言说,协会有“三聚”——聚资金、聚人才、聚百姓力量。

  胡同风貌保护最大的制约就是钱,协会力争打破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吸引多元化社会资金参与到历史名城保护中来。

  “很多社会团体、专业人才苦于找不到一个落地的组织,完成风貌保护的工作。”赵博言说,“协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协会成立后,将着手进行胡同院落建档,收集院落历史信息以及家庭口述史。还将充分利用东四南文保区保护规划的成果,建立史家胡同乃至整个东四南保护区的胡同保护信息库。

  很多老居民打出生就在这条胡同,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生活。风貌保护协会即将启动的三个年度保护项目都来自居民的想法和建议。

  居民成为胡同保护主力

  “过去,很多工作都需要政府出面一点点推进,政府和居民之间还不免有小的摩擦和意见。”李哲说,“过去主体是政府,现在协会的中坚力量将是土生土长的胡同居民。”

  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之后,群策群力要先办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将49号院临街房屋瓦面从大板瓦恢复为旧有的小灰瓦。

  史家胡同45号院垂花门急需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保护垂花门就全毁了。”赵博言说,协会将召集产权单位、院内居民、保护专家、胡同规划建筑师及居委会共同探讨,并通过辖区单位、外围社会资源、政府专项资金等渠道筹集款项。

  第三个项目要从街面向院内延伸,协会将在年内选取一个院落,进行美化整理、环境提升,由规划师提供专业方案,大家共同商议运作和落地的方式。

  这是对保护胡同街巷风貌的一种新的探索,也是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一种有益尝试。“我们希望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的工作不仅局限在史家胡同内,还要关注其他老北京胡同院落,留住乡愁、留住风貌。”赵博言说。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洪珊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4-09-2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