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文化走出去亟须因地制宜——来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的建议

2016/6/24 11:13:08 点击数: 【字体:

    本报记者   屈  菡

    “外国人对长城等中国人文资源的认知度最高,对和谐这一哲学概念认知度也很高,而对昆曲等中国艺术形态的认知度偏低,对老子等中国古今人物的认知度最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近日对外发布《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专家指出,该报告内容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于2015年10月至12月合作开展,调查样本涉及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南非等国家,受访群体为18岁至4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线上调查问卷方式取得数据,并对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外国青年认知中国文化

    首选互联网

    《报告》显示,外国青年认知中国文化在渠道上首选互联网,这一比例占62.9%,其余12.2%是通过电视,10%是通过家人或朋友,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通过杂志和广播。

    在“中国文化接触方式与渠道偏好”中,调查外国青年在“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剧”“文化课程”“生活体验”“节事活动”“艺术展览”6种不同中国文化形式中更希望通过哪种渠道获取时,在可供选择的“现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3种途径中,首选网络媒体进行接触的有5项;仅有“电影电视剧”这种文化表现形式受其产品特质的影响,成为唯一首选通过传统媒体接触的内容。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在绝大多数文化认知接触中占据显著优势地位。

    《报告》结合现实情况认为,中国文化推广方式和外国人接触渠道的偏好存在一定错位。调查结果显示,外国人更倾向于借助自己的社交圈了解中国文化,在网上进行深度互动。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在重要节庆日,海外侨领侨团也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报告》建议,中国文化在传播渠道上,要注重构筑文化传播的虚拟平台。虚拟平台并非简单指网络或新媒体的概念,而是借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展示技术。如借助诸如VR、AR等新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展示技术,通过不同媒体渠道和个人终端实现对中国文化的立体化、现场感展示,增加文化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感。

    同时,人际传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调查结果显示,在外国青年群体中,当其社交圈中有中国人时,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反之则仅为3.6分。“讲好中国故事不应该仅仅是行政引导,更应该通过深入民间的路径推行,尤其重视通过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等人际传播渠道,让更多海外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表示。

    文化认知意愿各国有别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接近中国、了解中国表现出强烈的认知意愿。其中,73.2%的人希望到中国旅游,有73.1%的人希望结交中国朋友,还有62.8%的人愿意在当地参加中国节事活动,62%的人愿意购买中国文化产品,51.8%的人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各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的意愿有很大差异。如,南非被调查对象在“和中国人交朋友”以及“在当地参加中国节事活动”两种途径中均排首位;以色列、俄罗斯、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被调查对象也在“愿意到中国旅游”“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以及“愿意在当地参加中国节事活动”中居前列。这一方面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国家的青年接触中国文化时对人际传播、亲身经历和活动参与渠道的侧重。与这些国家形成对比的是,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青年人的认知意愿集中在“购买中国文化产品”和“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吸引力”方面。

    需要充分考虑外国人的

    文化消费习惯

    《报告》显示,在“中国文化产品选择意愿”一项中,外国青年对文化旅游产品更感兴趣,占59%;其次是电影,占50.8%;47.9%的人选择电视剧;47.2%的人选择艺术演出;选择意愿最低的是游戏产品,占43.1%。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的文化产品应该以创意来激活文化符号和文创产品。当代的文化产品不少,但创意仍旧不足。文化产业的规模其实取决于其创意深度,而创意的核心是消费者的认知兴趣点。“也就是说,面对国际市场,应该优先选择外国人最感兴趣,也相对熟悉的符号,在这些符号上进行大力推广。有一个说法,功夫是中国人的,熊猫是中国人的,但是‘功夫熊猫’却是好莱坞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值得我们深思。”于丹表示。

    《报告》还建议创新优化文化的供给与消费需求。创意和创新的“双创”价值在当前对外传播中的地位会迅速上升,我国要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充分考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偏好,以对象化方式开发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制作贴近传播对象国本土文化特征的中国影视编译作品,考虑尊重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特征和文化消费诉求,输出契合外国人的文化消费习惯的相关产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