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西沐:重视非遗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2015/10/9 11:08:41 点击数: 【字体:

西沐:重视非遗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我们知道,非物资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是我国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最好的一个时期,而非遗保护与发展的能力建设已成为当下非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非遗资源管理问题就成为一个基础性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重视非遗资源管理的认知及理论前沿与前沿实践的分析研究,破除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打破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禁区,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推动前沿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发展。

  一、非遗发展资源化是非遗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

  我们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的认知,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并不长的渐进性的过程。从把非遗作为一个狭窄的历史遗存的抢救保护、历史文化现象的挖掘整理,到历史文化信息与传统的保护与活态化传承,再到把非遗作为一种资源状态进行保护与发展这样一个开放的宽视域的非遗观念的形成,是非遗保护与发展不断深入的结果,更是非遗保护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非遗量大、点多、分散及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态的生存发展状态的生存需求与价值呈现。所以我们讲,非遗资源化发展是非遗价值的一个放大器,是非遗发展面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是非遗介入、融入当代人们生活的重要路径,更是非遗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

  同时,推进非遗资源化战略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为了加强对中国非遗资源的保护、保持中国非遗资源价值的多样性、挖掘中国各民族非遗资源对于世界文化资源的价值贡献,多方参与、共同参与、积极参与到关注、研究、保护非遗资源的行动中,是一个战略需要。

  二、要充分认识非遗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们在这里强调非遗由抢救、保护向资源状态这一认识的转化与转变,不是我们不重视抢救与保护工作,而是将抢救与保护工作放在一个更大的非遗发展生态的架构下,去更好地、更有效地来实现。关于非遗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强调:

  (1)非遗资源是中国文化建设中,传承发展与自信、包容、创造的不竭之源,更是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状态就意味着非遗不再仅仅是遗留状态、历史文化现象与信息,它更多地是一种要素、方法、手段、能力与价值取向,来介入并影响、融合到当代人们的认知、学习、生活、生产的过程之中,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社会的创造能力,把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转换为认知、弘扬与创造的过程,从而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包容与创造能力。

  (2)非遗文化资源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突破口。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在现阶段不仅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一个战略难点。在这方面,我们不仅有方式、方法之惑,也有内容与路径之惑。非遗文化资源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走出去”最具战略意义的内容与路径,非遗资源化的发展,有利于解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误区与当下困境,用最具民族特色的内容资源,用更加国际化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积极探寻中国文化源流的资源与智慧,用共识与易于接受的语言,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选择,非遗资源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战略突破口。

  (3)非遗资源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最为独特、最为丰富的财富。资源,具有很强的财富特性,强调非遗资源,就是强调非遗不仅仅是遗存、现象、信息,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创造财富的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丰富的战略性资源。当然,非遗资源创造的财富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我们在现实的认知中,不能用一种财富观去否定另一种财富观。所以我们强调,非遗凝结了一个民族珍贵的生命印记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能够反映出本民族的文明历史和智慧水平,是人类最为宝贵的遗产性财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非遗资源的价值发现问题需要被重新激活,并作出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挖掘,这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

  三、非遗保护与发展问题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

  从以上叙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非遗保护与发展问题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既有观念的,也有理论的;既有战略的,又有实践的。但我们认为,最为核心的是非遗资源管理问题,因为它是提升我国非遗保护与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1.搞清传承发展与异化发展的边界

  我们要的非遗不仅仅是遗存或是古董,而是非遗活态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认真区分传承发展与异化发展的异同与边界。一方面,不能把按照非遗内在发展规律的进化发展与传承视为异化;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异化发展作为传承发展的内容。

  2.要搞清几个我国非遗发展过程中的观念与认识问题

  当前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很多都是非遗生存、非遗现象与非遗文化等认知向非遗资源转化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非遗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观念问题,这包括:一是非遗的遗存观与资源观的矛盾。当下,强调非遗遗存观的认为,非遗的保护,重点是保护,反对非遗资源化,特别是资源市场化、产业化;而强调非遗资源观的认为,非遗不是一种遗存的形式,它是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在条件成熟时,很多时候是可以转变成市场与产业资源的。二是非遗发展财富观问题。从大财富的观念来看,非遗首先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而这种财富的表现形态,既有精神性的,又有物质性的。当下,在非遗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过分强调非遗财富的精神性,有的又过分强调非遗财富的物质性。事实上,在现阶段,我们要强调非遗财富精神性与物质性的协调问题,不能顾此失彼,走向极端。三是非遗发展过程中的工作观问题。我们要强调,非遗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单向度的、单层次的一种工作,而是丰富与复杂的工程,非遗发展我们认为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精神层面、事业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及环境优化等四个层次。为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一些非遗或者是某种非遗的哪一部分只适合在精神层面进行研究与发掘,哪一些非遗或者是某种非遗的哪一部分只适合在事业层面进行政府主导的研究、发掘与推广,哪一些非遗或者是某种非遗的哪一部分适合在市场与产业层面进行开发等,但一定要克服一刀切的做法,即非遗不能用精神层面或是事业层面来否定市场与产业层面的工作,更不能以市场与产业层面来冲击精神层面或是事业层面的工作,并且,精神层面、事业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的非遗工作,都要为社会文化环境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2)非遗保护发展策略与战略格局问题。在非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要将非遗保护发展策略问题与战略格局问题相混淆。非遗保护发展策略突出的是分类管理、突出重点,面对濒临灭绝的非遗品种我们的策略是尽快抢救与保护,但我们必须清楚抢救与保护并不是非遗发展的全部。非遗的保护发展还有一个战略协调是格局的问题,即就是要通过对非遗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包括市场与产业开发)来形成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所以,我们不能用一种策略问题来取代全面的战略格局问题。

  (3)项目建设与能力建设问题。现在有一种倾向,以抢救与保护为名,以项目建设取代非遗保护发展能力建设的倾向。我们认为,非遗保护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不是别的,而是形成非遗保护与发展的能力建设。为此,我们特别强调,在现阶段,不能以项目建设来冲淡非遗保护发展的系统的能力建设。

  3.正确认识非遗资源融入当代人们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的问题

  非遗的保护为什么追不上非遗消失的速度,我们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发展机制或工作机制才能消除这一问题?我想,我们应该重点是在抢救与保护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需求,推动非遗介入、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及以名人、名品、名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要做好这一点,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非遗资源化问题;二是资源资产化问题;三是非遗资源产业化机制的形成及边界;四是以新的科技融合发展为推手,推动“市场+互联网”机制,形成“平台+互联网”这一新的产业发展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平台+互联网机制的形成问题就是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关注一些非遗科技的发展,如非遗大数据、非遗云服务……通过加密、防复制等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移动鉴证备案等技术,都是我们在非遗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

  4.加强非遗资源管理工作是实现非遗保护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

  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要认知、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站在一个基础、两个大的格局中:一个基础:我国非遗发展的现实基础,两个大的格局: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格局中、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中,来探讨实现非遗保护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具体讲就是:一是要强化理论与前沿实践的总结与提升研究,做好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布局;二是要抓好非遗资源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三是要不断建构非遗管理体制与体系,推动市场体系的成长,真正做到育民、惠民、富民工作;四是要建立非遗管理的支撑体系,文化投融资,特别包括文化财政、文化税收、文化市场及工商管理等服务支撑体系;五是强化法律制约、政策与引导、行业管理工作,搞好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监管与持续发展问题。

  当然,我们在这里研究探讨非遗资源管理工作,只是一种开始,不仅仅因为非遗资源管理是一个新的业态,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非遗资源管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与新的战略机遇,急需要突破,更需要我们共同探究与面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