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牡丹红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12/12 9:49:51 点击数: 【字体:


洛阳牡丹红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洛阳牡丹红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洛阳牡丹红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洛阳牡丹红茶工艺茶 (资料图片)
       
    近日,洛阳牡丹红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正式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牡丹红茶作为我市农产品中的一颗新星,是如何获此商标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牡丹红茶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发展伊始,便确定品牌发展路线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9月,经过组织专家在本地及信阳、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我市独辟蹊径,决定将国花配国饮,研发出独具我市特色的洛阳牡丹红茶。为将洛阳牡丹红茶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的名片产品,发展伊始,有关部门便确定了走品牌路线的发展道路,其中注册商标是重要一步。

    2011年10月,市农业部门开始着手商标注册准备工作,但考虑到普通的商标注册不能完全体现出洛阳牡丹红茶本地特色的唯一性,且无法充分体现牡丹红茶的文化内涵,因而转为申报条件更高、独具当地特色、影响力较大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根据要求,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主体,必须是当地政府授权的社会组织团体。为此,2011年11月,经市民政局批准,由市农业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洛阳牡丹红茶协会成立,会员由从事茶叶生产、牡丹种植、牡丹深加工、茶叶经销、茶社等经营单位和大专院校、农技推广等科研单位组成,从事牡丹红茶的研发、生产、营销。

    今年2月,该协会正式向国家商标局申报“洛阳牡丹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期间,洛阳牡丹红茶频频在全国多地精彩亮相:5月获得省名优茶评审新产品奖,9月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奖、河南红茶“四大名旦”称号……此外,为规范牡丹红茶市场,我市还积极开展了《洛阳牡丹红茶标准》的制定工作。

    近日,洛阳牡丹红茶协会正式拿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洛阳牡丹红茶成为我市继偃师银条后第二个获此商标的产品。

    历史久、特色足,具备申报条件

    该负责人介绍,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该产品在本地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二是该产品要具备当地独特性,即该产品只有在当地的环境下生长,才能达到一定品质标准,在其他地方无法达到此标准。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据《洛阳农业志》记载,我市的牡丹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牡丹种植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我市也成为我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栽培地。此外,我市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土质肥厚、雨量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洛阳牡丹别具特色,以花大、色艳、形美、香浓而著称。

    我市也有发展茶树的历史,西部山区有近万亩丘陵、坡地,土壤、温度、光照、降雨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20世纪70年代,嵩县曾经有过一定面积茶树的种植,目前,车村镇陈楼村、白河镇大青村存留的少量茶树依然茂盛。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市茶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2011年,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我市被列为“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今年6月,嵩县车村镇和九店乡建成2000余亩的示范茶园,种植有福鼎大白、肉桂、金观音、老纵水仙等品种;7月,我市加入“茶叶之路”国际友好城市联盟……我市茶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契机。

    “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政策等条件,助推了我市牡丹红茶的发展。”该负责人说。

    助推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洛阳牡丹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可带动全市牡丹红茶朝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对我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该负责人说。

    洛阳牡丹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虽归其申报主体——洛阳牡丹红茶协会所有,但全市范围内的牡丹红茶产品企业,如果其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符合牡丹红茶的相关标准,均可向该协会申请,经批准后使用该商标。这将有利于牡丹红茶的标准化生产,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牡丹红茶进行统一管理,规范牡丹红茶市场。

    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有利于扩大产品宣传,将洛阳牡丹红茶打造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我市的一张城市名片,通过对产品的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开发,使其成为游客馈赠亲朋的佳礼。

    此外,借鉴其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经验,具有该商标的产品要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不少,受经济效益增加影响,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牡丹红茶产业中来,一方面可以调整农业结构,带动我市的茶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增加牡丹种植效益,促进牡丹产业发展。(记者 赵佳 通讯员 马明 文/图)(原标题:洛阳牡丹红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2012-12-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