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精美石窟建于黄河岸峭壁间(2)

2014/1/6 11:08:19 点击数: 【字体:

    除供养人像,西沃石窟内还有榜题,即“供养人名单”。 “往往是供养人像先刻,榜题留着,谁看上了想参与,说我也拿份钱,就在榜题上写上名字,带有一定的市场营销性质。石窟的榜题,有的刻满了,有的还空着地方,因为有的一直未招满供养人。”宫大中道。

    除了供养人“标准像”和“名单”外,西沃石窟内,还有多处造像题记,透露出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世佛窟中的造像题记大致完整,不妨摘录:“……五日壬申,邑主王进达、杜显……合二百人等造石窟愿文:夫道境虚……会以会宗,至体无刑(形),亦假像以显路,虚寂玄惶之要,溶像之元,是以释迦寄白净以启权,擢玄光于九域,盛尽匠周,潜影双树,妙相永夷,声容两绝。大千怀道慕之悲,群生衔莫晓之虑。是以邑主王进达,维那廿七人,二百人等,自去生逢季业,前不睹能仁匠(降)世,退恐不遇慈氏启津,于是异人同心,敦崇法义,简就神山,将招名匠,造石窟一区。建功孝昌之始,郊就建义之初。容相超奇,四八尽具。菩萨森然而侍立……飞腾而满路。睹之者不觉玄光西移,瞩之者曦影恭慕。愿以此福泽,世庆沾现,皇祚永延,民宁道业,蠢类含生,斯同兹善。其颂曰……”

    从这通题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所典型的邑义合邑所造石窟,有二百人捐资共建,这规模不算小。

    所谓邑义,又称义邑、邑会、法义,是北魏初至隋唐间中国北方以在家佛教徒为中心、以营造佛像寺塔等为机缘结成的信仰团体,构成人数少则十数人,多则五百人以上。领导者称邑主,处理事务者称邑维那,收纳施财者称为化主,一般成员称邑子。另有不属于特定义邑而专司指导之僧人,称为邑师。 

    组成邑义目的,最初以造佛像、建窟院寺塔为主,兼行诵经、写经。初唐以后,着重于设斋会、诵经、写经等。

    西沃石窟的多处造像题记中,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名目,如都邑主、邑主、都维那、维那、比丘、比丘尼、檀越主、邑子、邑母等称谓。比丘比丘尼是男女僧人,檀越主是施主,“发愿人名单中出现的‘邑母’称谓,并且多达46人,这看来似为有身份的中老年女性所设置,他处尚未见到。”宫大中道。 

    西沃石窟题记还多次出现王进达这个名字,身份标明为“都邑主、邑主、邑正”等,即主持者。可见他是开凿西沃石窟的关键人物,可惜无史料佐证。【原标题:精美石窟建于黄河岸峭壁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11月23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