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洛阳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洛阳

蔡运章:“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 其实与洛阳方言有关

2013/4/2 18:17:03 点击数: 【字体:

蔡运章:“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  其实与洛阳方言有关
不知经过这几日“耳濡目染”,机器人闹闹能否听懂蔡运章纯正的洛阳腔?

    自“寻找最地道洛阳话发音人”活动启动以来,不少市民通过热线电话、洛阳网和电子邮件等报名,欲一展洛阳话的风采。截至昨日16时许,报名人数已 超过70人,涵盖市区、偃师、孟津、新安等地。得知本报发起这一活动后,我市知名考古学家蔡运章表示,寻找地道洛阳话发音人,是在保护汉语言的“活化石”。
  
    1被央视导播要求说普通话时,操着浓浓洛阳腔的蔡运章用什么理由为自己解围?
  
    洛阳话可是千年前的“京腔”,是汉语言中的“活化石”
  
    蔡运章自幼随父亲学习古文,是国内知名的考古学家、钱币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国家级的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一口地道的洛阳话总是蔡运章的个人标志。
  
    一次,蔡运章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里录制一档节目。录制前,导播请蔡运章先试讲一下。
  
    “这些花纹儿,咱现在看着木(没)啥,那时候可是大有讲究哩……”一句地道的洛阳话还没说完,导播就喊停了。
  
    “蔡老师,您能不能用普通话讲?”导播问。
  
    蔡运章呵呵一笑:“我现在说的话,几千年前就是标准的‘京腔’,恰好是我要讲的那个年代的普通话!”
  
    此言一出,观众都笑了,纷纷鼓起掌来。
  
    事后,蔡运章坦言,自己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才这样解围,但此言内容不虚。他说,洛阳有1600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中华文明肇始和繁荣的中心城市之一。河洛古音,也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汉语言中的“活化石”。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少方言日渐萎缩,洛阳话的“使用者”也有减少的趋势。“有时候我跟小孙子说洛阳话,要再说一遍普通话他才听得懂。”蔡运章说。
  
    “老洛阳话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寻找地道洛阳话发音人,记录并保存下最地道的‘洛阳味儿’,是对这一‘活化石’的最好保护。”蔡运章说。
  
    2您可知道,南京话、杭州话、客家话中,都或多或少有点“洛阳味儿”?
  
    在动荡的历史年代,洛阳话随着王公贵族一路南迁
  
    顾名思义,洛阳话是洛阳地区使用并流行的语言。可您是否知道,其实南京话、杭州话、客家话中,都或多或少有洛阳话的影子。
  
    据介绍,洛阳话在先秦时期就占据了汉语言的中心地位。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官方正统语言称“雅音”或 “正音”。先秦文献中“雅”通“夏”,“雅音”即夏部族使用的语言。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夏,“中国之人也”,是居住在嵩山伊洛地区的部落,也就是如今 的洛阳地区。
  
    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其中重要一项便是“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翻译成今天的话便是“停止使用北方地区的语言,统一以‘正音’——洛阳话为标准” 。
  
    与此同时,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西晋贵族南迁至金陵(今南京),将洛阳话发音带往当地,史称“洛正音”。
  
    之后,随着历代政治动荡、移民大量南迁,洛阳话广布全国,如今的南京话、杭州话及客家话中,都或多或少有河洛古音的影子。
  
    3您能说出,“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为啥念“xiá”吗?
  
    不止是《山行》,很多诗词歌赋用古洛阳话念会更押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一作“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山行》脍炙人口。可若用普通话诵读,这首诗首句末字的“斜”并不押韵,读起来十分别扭。
  
   “老师在教学生时,都会告诉学生‘斜’在这首诗中应该念‘霞’音。但为啥念‘霞’音,许多人说不上来。其实,这正是标准的老洛阳话的念法。”蔡运章说。
  
    据蔡运章介绍,古洛阳话中将“斜”念作“霞”。孟津县有个翟泉村,因村庄布局并非正东正西,当地人便习惯将这个村子叫“斜庄”(念作“霞桌儿”),这便是古洛阳话的发音。
  
    与“斜”相似,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字眼,用普通话诵读时并不押韵,但若用洛阳话就通顺得多。这是因为,洛阳话在千百年来一直是标准的“读书音”, 即在吟诵诗书时使用的发音。文人墨客在作诗时,自然也会以“读书音”为标准遣词造句。由于老洛阳话与如今的普通话相比个别发音不同,就产生了用普通话诵读 古诗词不押韵的情况。
  
    4洛阳话里常见的“土词儿”,缘何受到崇尚文雅的古人“追捧”
  
    其实,“这他儿”“那他儿”是优雅的表述,“厮跟”原是有教养的谦称
  
    咱们洛阳人说“这里”“那里”,总习惯说“这他儿”“那他儿”;说“和谁一起”,便说“和谁厮跟着”。您可知道,听起来土味十足的“这他儿”、“那他儿”,原是古人优雅婉转的表述方法,而“厮跟着”更是一种借贬低自己来尊崇他人的谦称。
  
    去年,蔡运章受邀到国家大剧院观看昆曲《牡丹亭》,细细品味唱词,他发现剧中有颇多儿化音与洛阳话发音极为相近,如“裙衫儿”“领扣儿”“袖梢儿”“芍药芽儿”等。尤其是当演员指着某处场景婉转道出“这他儿”“那他儿”时,活脱脱就是标准的洛阳话!
  
    这是为啥?别看北宋建都开封,但当时的洛阳有司马光、“二程”、邵雍等文化名流聚集,可谓当时的思想、文化中心。北宋灭亡后,中原汉人陆续南 迁,将河洛地区的“贵族语”一并带去。历经南宋和元代两朝的“流行”,身处明朝中晚期的汤显祖少不了受洛阳口音的“耳濡目染”,所作词曲中儿化音自然极为 常见。
  
    那么,洛阳话中为何有这么多儿化音?蔡运章说,古人崇尚文雅,交谈也不例外,加了儿化音的字念起来婉转优雅,平添几分柔和。
  
    同样,我们经常说的“厮跟”,在古代也有其独特的解释。据蔡运章介绍,“厮跟”是一种简洁的说法,翻译全了,其实是“我作为小厮跟着您”的意思。在古代,这是文人雅士借贬低自己来推崇别人的谦称。今后咱再说起“厮跟”,可千万别觉得土,这可是有教养的体现呢。
  
    “一个地方的语言是否流行,往往与城市的综合实力密不可分。像改革开放之初,广东话迅速流行,会说不会说的人都好在话后面加个‘的啦’。我们可以想见,在洛阳话为标准音的时代,恐怕文人雅士都会因能说几句‘这他儿’‘那他儿’而沾沾自喜吧……”蔡运章调侃道。
  
    5除了寻找、记录下最地道的洛阳话发音,我们还要做点啥?
  
    洛阳方言博物馆的筹建已开始运作,正是为了展示洛阳方言文化
  
    保护洛阳方言,除了寻找、记录下最地道的洛阳话发音,我们还能做点啥?采访中,蔡运章表示,目前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正与相关企业合作,拟筹建一个以展示、继承、宣扬洛阳话为主的洛阳方言博物馆。
  
    据介绍,该博物馆将收集并整理洛阳地区诸多方言古语,通过相关古籍展示、录音记录、与动漫结合等形式,展示洛阳方言文化的深厚久远;同时,通过 与古代诗歌、辞赋进行对照鉴别,将洛阳方言中古已有之并仍在使用的“雅音”、“正音”整理出来,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王妍)(原标题:“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为啥念“xiá” 答案其实与咱洛阳话有关)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网-洛阳晚报 原文时间:2012-1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