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开封老街巷 文脉传承贯古今

2013/11/6 17:12:35 点击数: 【字体:

    从启封故城到名城开封,从黄沙掩埋到杨柳葱葱,从古国文明到文治武功……多年来,笔者一直认为,开封厚重文化的代表不仅仅是龙亭、铁塔,开封真正的文化在市井之中,在纵横交错、棋盘般的老街巷之中。无论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市井生活,还是北宋以来起起落落的中原文明和黄河文明滋养的开封人个性。从《东京梦华录》到《如梦录》,那些千年以来的街巷名字一如开封的名字一样,穿越千年。一条街道,贯穿帝都南北,一千年过去了,依然还在中轴线上;一个胡同,经历风雨和岁月嬗变后,依然不曾离去。余秋雨说,开封“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笔者认为,这些老街巷就像这位贵族身上的环佩抑或珠宝,尘土掩饰不住熠熠生辉的灵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开封的这些老街巷,是重新唤醒古都气质和重新召来街市繁荣的现实载体。

    一

    开封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街巷以北宋时代最为著名。《东京梦华录》中把街与巷并称,书中目录《卷第二》中有“御街”、“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卷第三》中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寺东门街巷”。北宋由于坊市分离,所以街巷间充满着浓厚的商业气氛,热闹非凡。开封最繁华的宋都御街、马道街、鼓楼街以及书店街,无论古今,都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街巷。开封人喜欢把街道小巷叫做“胡同”,开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七角”分别是指吴胜角、行宫角、丁角、都宅角、崔角、府东角、府西角。“七角”的名称虽沿用至今,但其中有两个名称已经有所改变。丁角,明代称丁家角,清初改称丁家桥,光绪年间改称丁角街。吴胜角,明代因街北端路西有五圣祠,称五圣角,清康熙年间更名吴胜角,后来复称吴胜角街。“八巷”包含有双龙巷、贤人巷、南京巷、保定巷、金奎巷、聚奎巷、慈悲巷、第四巷。其中第四巷有所更改。第四巷宋代称第四甜水巷,明代称第四巷,清代称前第四巷,民国时曾称和平巷、中第四巷。1951年,其被改名生产中街。

    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封旧城改造不断、道路不断拓宽,部分胡同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据《开封风物大观》一书记载:清末开封城有胡同 54 个,民国年间城厢有所扩大,至 20 世纪 40 年代胡同增至 78 个。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旧城街道不断得到改造,至 1990 年,共有胡同 75 个。

    二

   开封老城区街巷名称的由来, 有多种类型, 蕴涵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一些街巷以历史传说命名。以街巷为背景的传说大多由历史典故或者历史现象而引起,由一定事实而引发,尽管有些传说无法考证,但是街巷传说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如游梁祠街的传说,讲述了孟子拜会梁惠王的这一段历史。梁惠王迁都大梁之后标榜招贤,孟轲闻讯后来到大梁。梁惠王亲自接待了孟子。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轲以仁义之道游说梁惠王,但梁惠王并没有采纳其主张。至今,仍有两通清代重修游梁祠的古碑印证着这一历史传说。双龙巷的传说是关于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双龙巷,相传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双龙巷。另一说法是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卧龙街,据民间传说: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微服回东京看望家属,被后周官兵认出遭到追捕,赵匡胤逃入一座玄帝庙中,因追兵逼近,避入神龛藏在神像身后。追兵进庙见神像四周蛛网密布,以为赵匡胤已逃往别处就出庙分头追寻,才使赵匡胤躲过一劫。

    有的街巷以历史遗迹命名。其中仅以祠、庙、寺、观命名的街道就有 30 多个,如无量庵街、三元街、无梁庙街、城隍庙后街等。如文庙街原是清顺治年间知府朱之瑶修建的左庙右学,开始的时候,这条街因在布政使司后面,称为司后街,后来在这条街建了开封府孔庙,改称为文庙街。如旗纛街最初有唐代建立的太公庙,宋代在此建立武庙来祭祀姜尚及历代名将,称武庙街,到了清代更名为旗纛庙,来纪念在战场上手握军旗的将士。大武庙后街,清代街南部有关帝庙,供奉关羽和岳飞,俗称大武庙,因街在大武庙后边而得名。孝严寺街,相传明代街南侧有孝严寺(北宋时为纪念杨继业而建),所以该街采用了此名。

    还有以过去的建置命名的街巷:北道门街、里城大院、辇子街、东华门、家庙街、开封县街、八府仓街、省府后街、大兴街、前营门街。例如,北道门街相关的是北道,它是清代开封的衙门之一,开封城当时有东司、西司、南道、北道等衙门,北道为粮驿道署;里城大院源自于康熙年间建立的满洲城,里城是旗人的聚居地。大兴街在宋代是大晟乐府的所在地,它是当时全国音乐最高学府,金宣宗迁都开封后仍旧设置音乐机构于原址,改名为“大兴乐府”,大兴街由此而来。柯家楼街,因为1920年传教士柯莱恩建了一座三层英式小楼,俗称柯家楼,后来形成了街道,以此为名。天地台街,清代街北部有风云雷雨山川坛,即天地坛。民国初期开始形成街道,称天地坛街。

    有的街巷以用途命名。如馆驿街宋时为小御巷,相传名妓李师师居于此,民间俗称师师府。该街明代为驿站,名叫大梁驿,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民国时期改名为永康街。马道街在宋代是大相国寺的一部分。元代,开封多次遭受水灾。明代中期,大相国寺香火重新旺起来,加上当时的祥符县衙设在大相国寺西侧,大相国寺东墙外的一片荒地上,开始有不少赶脚儿的牵着骡马或者赶着车在此聚集,等候雇佣。当时的牲口特别是马匹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里终日熙熙攘攘、车马不断。后来有人在这儿建房开店做生意,祥符县的马快班也驻在此地,逐渐形成街道,人们就叫它“马道街”。一直到清朝,马道街还开设骡马车行。刷绒街,相传清代该街有手工作坊、木机织绒。酱醋胡同,在明代先后为醋张家胡同、东通大店街、西通山货店街。清代,西口不通,称酱醋胡同。柴火市街、磨盘街、油坊胡同、镟匠胡同、鱼市口街、烧鸡胡同、鹁鸽市街、磨盘街、书店街等街巷都是以用途命名的。

    另外,还有以姓氏命名的街巷,比如高家胡同、侯家胡同、屈家胡同、王家胡同、刘家胡同等。有的街道具有时政意义,如民生街。1928 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在该街东部建部分排房安排贫苦群众居住,取三民主义含义之一,称民生村。该街地处民生村西门外,1958 年形成街道,故名民生街。一营房街,清末时,该街西北部为河南陆军第一营房,民国时期仍为营房。因该街主街在营房东侧,故称第一营房街。还有以谐音命名的街巷,如豆腐营街,相传唐初女将窦桂娘统领的军队曾驻扎于此。后来她在这里营建了府第,人称窦府。唐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街道,称“窦府营”,逐渐成了谐音“豆腐营”……

    街巷名称具有相对稳定性,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在开封保留至今的街巷名称中以宋、明、清时期为最丰富,这些名称从特定的侧面记录了社会变迁和历史映象。以现在的三民胡同为例,传说三国时期,曹操曾在这里歇马,盖了三个草亭,故有曹三亭和草三亭之说。明代时,由于街道南北两口互不对照,中部有一个很大的转弯,整条街形似一只凤凰。两头是首尾,中部大转弯就是凤凰的腹部,故最初这里叫做凤凰巷。明弘治年间巷中建一寺,名曰凤凰寺,是开封城内较早的一座清真寺。清代时废凤凰巷街名,恢复使用古“草三亭”旧名。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期,改草三亭为三民胡同,虽意义全新,却仍含一个“三”字。日寇占领开封期间,“三民”遭忌,改名东光胡同。日本投降后,恢复三民胡同名称至今。万寿街是因为清代时,万寿宫前有一牌坊上书“万寿无疆”,该街在牌坊西侧,取吉祥之意,所以称为万寿街。

    三

    街巷名称记录城市风物,也反映民风民情。开封胡同里多的是近现代建筑,从外表上猛一看差不多,其实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老街巷承载了古城的历史,也浓缩了古城的俗世百态。

    开封目前存在的老街巷大部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以明清之际形成并命名的街道居多,有民国以来更换了名称的,也有宋代街道的踪迹。这些街道和胡同为我们提供了活化、复原的符号遗存。它们本身便是厚重和无价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同文化的蕴涵。笔者喜欢穿越小巷,游走巷陌,置身其中。高大的槐树屹立在路边,树荫下有三五老人或打牌或观棋,饲养的鸟儿悬挂枝头,百灵或者画眉唱出婉转的歌声。有人抽着旱烟,有人咂嘴儿品茗,有人哼着小曲儿,有人晃着二郎腿儿。在老街巷,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或者老门楼,寻常小院,人道名人曾住;寂寞门楼,砖雕、木雕、石雕精美。

    每逢节假日,常有一些画家、三五成群的摄影师或者兴致勃勃的游客在开封的老街巷寻找灵感和文化观光。小胡同的移步换景,四合院的摇曳竹影,老门楼下峥嵘的门铛,街巷里悠扬的叫卖声,都为老街巷这幅油画点缀了跃动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

    寂寥房屋,曾经见证历史。曲折街巷,既有达官贵人的大宅门,也有市井百姓遮风挡雨的陋室;历史街巷中有中共地下党的第一个联络站,历史街巷中还曾经隐藏过秘密电台,见证过刀光、剑影,见证过和谐、宁静以及寂寥、繁荣。历史街巷是繁华帝都的世外桃源,无论是遛鸟的惬意,还是品茶的知足,街巷包容了历史的多难和百姓的辛酸,每天始终以新的姿态迎接喧哗和平静。

    一片灰瓦揭开了旧时文明,一堵城墙抵御了异族的进攻,一幅画卷呈现了市井风流,一条街巷珍藏了童年时光;一场斗鸡拉开了街巷民俗,一块青砖打开了尘封记忆,一朵菊花绽开了璀璨笑脸,一抹余晖映照了帝都从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综合资讯(2013-08-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