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文化遗产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 >> 浏览开封
精彩推荐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王素花

    王素花

    王素花,女,河南省封丘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她自幼..[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王惟一

    王惟一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王惟德,宋仁宗时曾任翰..[详细]
  • 文遗传承人物专栏-释隆江

    释隆江

    《开封大相国寺梵乐》男,1926年7月生,汉族,开封市大相..[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王惟一

2013/4/2 17:34:17 点击数: 【字体:


王惟一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王惟德,宋仁宗时曾任翰林院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并在太医局教授医学,王惟一对针灸学有独到的研究,奉旨铸造针灸铜人,并负责完成针灸图经刻石工作,代表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中国针灸学的规范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天圣元年(1023),宋仁宗诏令整理针灸医籍,历时三年至天圣四年,王惟一负责完成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编撰工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针灸经》、《铜人经》等。全书总结汇集共收载腧穴657个,如将左右各一的双穴统计为一穴,则有腧穴354个,较之西晋针灸学家皇甫谧的349个,新增腧穴5个,其中双穴3个为青灵、厥阴俞、膏肓俞,单穴2个即督脉的灵台、阳关。在腧穴的排列上,兼取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与王焘《外治秘要方》之所长。书中还对针刺的深度及其临床主治病证,注意事项等一一作了详细而又客观的介绍,内容全面而又系统,为中国针灸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宋天圣五年,王惟一奉诏负责设计监制针灸铜人模型两具。针灸铜人的四肢躯壳可以拼拆,胸腹腔有五脏六腑、膈膜,体表的经脉循行,腧穴位置、名称均标示得清清楚楚。针灸铜人铸成后作为国家教授医学的珍贵实用模型,一具存放在翰林医官院,一具存放在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长期保存以备观摩教学使用。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的一大创举,作为中国医学最早的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在为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针灸铜人相辅相成,共同为促进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宋天圣八年,王惟一负责将《铜入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全部内容刻石四块为壁,在开封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以保存针灸文献资料使之得以流传久远。每块石刻高约6尺,宽约2丈余,自上而下分为相等的五层,每层刻字百余行,每行16字。王惟一的针灸刻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而又完整的针灸文献刻石,其文献学价值十分珍贵。由于历史朝代的更选,这一刻石辗转流落到北京后散失。1965—1971年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拆除北京明代城墙发掘中,先后发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石残块五方。1983年4月,在北京朝阳门南雅宝路东口附近又发现该刻石的一方。这些残存石刻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北宋汴京大相国寺“针灸图石壁堂”的遗物,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宋代医药卫生的珍贵实物史料。现有部分刻石残块在北京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展出。

    王惟一为了中医针灸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针灸学的进步,在医学发展史上为针灸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奇迹,他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谱写下了不朽的华章。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康兴军 王妮
0
下一条:王俊玲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