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开封

汴绣艺术之美(3)

2012/8/15 10:29:06 点击数: 【字体:

 
    五、 巧夺天工
 
    现代科学的生物工程中常常讲“克隆”这个词,其不知汴绣在复制名古画方面,也堪称为是“运用”了“克隆”技术。你看,那些精美逼真的绣品,与原作几乎不差毫厘,完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原画与绣品作一个比较,便可以知道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汴绣艺术之美

汴绣·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唐代张萱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画作。它反映的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人春天出游的情景。构图前疏后密,统一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了表现原作的风貌,绣制的时候采用了“平针绣”和“散套绣”的针法,体现了人物的丰满,面部神态的安详,以及丝绸衣着的轻盈、飘逸的动感。“应物象形”的针法的运用,绣出马匹的轻盈的步伐,似乎有一种节奏感,衬托出阳光明媚的春季,鸟语花香的环境气氛,画面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还将原画中历代收藏的印章也绣出来,以体现这幅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之作的艺术价值。
 
    这是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卷》的画作,韩熙载是北方的名门豪族,到南唐当了大臣,南唐后主李煜对北方人存有疑心,于是韩熙载为了免遭不测,装病在家沉湎于声色之中,李煜派画家顾闳中到韩家窥探,回来后凭“目识心记”作了这幅反映韩熙载家中夜宴情况的长卷。全卷分为五段,第一段“听乐”;第二段“观舞”;第三段“歇息”;第四段“清吹”;第五段“散宴”。整个画面线条工整精细,设色绚丽清雅而沉着,表现出画家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而汴绣《韩熙载夜宴图》运用各种针法,更好地体现了原作的艺术品质,二者对比,观众是可以自做结论的。
 

汴绣艺术之美

汴绣·毛主席像

    绣制人物肖像,也是汴绣的一个专长,这里还有一段佳话。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
 
    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期间,我们汴绣展团在亚运村进行现场展览和现场表演,当时文莱国的体育代表团团长,也就是它的亲王,率领文莱国的体育代表团进驻了亚运村,看到了汴绣以后,赞不绝口,当时就重金买下了我们所绣的《百骏图》。后来他就问我们的刺绣表演人员,他说能不能绣人物肖像,我们说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当时他就决定为他的哥哥文莱的国王苏丹陛下绣制一幅肖像。他寄来的仅是两张邮票这么大方寸大的画像和绣稿。考虑到他是一国之主,要做出他的神态,做出他雍容大度的气派,所以就充分找了一些参照的素材。
 
    1992年在北京举行了交接仪式,文莱国的商务参赞一进门就惊叹了一句“哇!太像了,太美,太好,谢谢,谢谢!”当时文莱国正好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要进行建交,在建立外交关系的前夕,举行了交接仪式,也确实很有意义。
 
    如果仅仅用“心灵手巧”形容汴绣的绣女,那是很不够的,许多人是经过了严格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才是汴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
 
    汴绣除了做名古画以外,它涉及的艺术门类也比较宽,可以说一切绘画它都能通过刺绣的针法表现出来。它作为一个载体,也寄托着绣工们对绘画的理解,对大自然的理解,通过针法的运用把它再现在锦缎上。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做的东西也要适合时代的特色,有现代人的口味。
 
     这些绣画虽不说是巧夺天工,也可以称得上是“妙手天成”。
 

汴绣艺术之美

汴绣·风景如画

    这是表现西方油画效果的刺绣作品,大多采用“乱针绣”,大乱针和小乱针,以及“交差绣”。一些花木的局部和树叶,用“打籽绣”、“羊毛绣”等针法,表现画面的远近,因为油画很讲究透视和用光,所以,刺绣的时候要紧紧把握这种特色,既要有油画的质感,还要有刺绣针法的机理效果,突出刺绣的特点。
 

汴绣艺术之美

汴绣·蒙娜丽莎

    这些写实的作品,有时没有这种颜色的绣线,所以就要用两种、三种线交差,产生另外一种效果,比如绿色,绣的时候不一定用绿色,而是用蓝色、黄色交差,出现厚重的绿色,就是绿色也是由深到浅,从冷调子到暖调子两种线的交差,才能出来油画的效果,绣的时候像画油画一样,从浅到深一步一步的加强,让它慢慢地具体化,要体现针法的韵味和丝质的美感。
 
    绘画是用颜料在调色板上调颜色,刺绣则靠线在缎面上调颜色。一根根无声的丝线,通过刺绣的形式予与它永恒的魅力,和永恒的艺术生命。
 
    千年汴绣长传女红绝艺,
  
    十指春风重现丹青佳品。
 
    中国汴绣,前程似锦,一定会在绣苑中绽放出更加艳丽的光彩。【原标题:汴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央视网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3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