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挖掘推广陈鑫拳架 扬我中华瑰宝之魂——陈立宪先生武学思想初探

2015/3/4 14:54:45 点击数: 【字体:


    太极拳已成为国际瞩目的健身运动之首取,是深含中华古老哲学的民族瑰宝。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太极拳,在各地爱好者的努力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探寻诸多太极拳的渊源,其产生和演变都源自陈氏太极拳,故近年来习练陈氏太极拳已成蔚然,且逐渐走上了时尚的殿堂。尤其是陈氏太极拳小架,在先辈拳师和当代领军人物的努力下,随着众多拳友们的钻研和追寻,这一民族瑰宝之魂,已凸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走出神秘,走向大众,并走上了国际。这里谈几点浅薄的体会,供爱好者参考,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尽些微薄之力,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一、初探《三三六拳谱》的边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优秀武术铺导员、沁阳武术协会主席、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立宪,在向学生们教拳授课时,曾多次谈及陈鑫的《三三六拳谱》。该拳谱言简意骇,理法详尽,是太极拳实践结合理论的一部宝典。陈伯先在《忆三三六拳谱》里写道:其封面写着“三三六拳谱秘本”、“民国岁次甲宜成”、“陈氏家藏”;封二楷书“极秘极密,勿轻示人。可传则传,否则焚之!”第三页写有:“《三三六凡例》”,“陈鑫著”,“侄雪元、春元编辑”,“孙女淑珍”,“孙男金鳌、绍栋参订”;《凡例》的章目概分:序、戒筵、天人合一论、无极、太极、河图、洛书、三才、人身穴道、八卦等图解、拳之由来与演进、教学体用、兵器等等。据陈伯先考证,《三三六拳谱》原有两个抄本,一为陈鑫亲手书写,一为陈春元手抄本。

    陈鑫的手书本传与陈克忠秘藏,遗憾的是与“文化大革命”初期,沤烂在红薯窑里。不过同仁们相信,陈克忠及其传人,一定会将这一宝贵遗产整理传承下来。

    其中陈春元的手抄本亲传陈立宪老师保存。立宪老师认真钻研陈鑫的著作,总结所得真传和练拳的体会,撰写了《陈氏太极拳拳式讲解》、《陈氏太极拳要领》等书稿。这些书稿经由其子女陈沛山、陈沛菊的继承发展,有的已形成了著作。这些著作中可一窥陈立宪老师武学思想形成的脉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二位老师的书里去寻找。

    二、《陈氏太极拳图说》拳势浅析

    陈鑫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作为陈氏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文献,在太极拳界享有盛誉。其卷首详解了由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消长,螺旋缠丝,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及任督二脉,以《易经》之理说太极拳理。2006年,陈沛菊将这一部分译释出版,成为了广大爱好者研讨的必读之物;其后三卷,图文并茂,详尽地阐述了陈氏太极拳的动作转关、攻防技术、方位和卦象。是后人演练拳术、探讨拳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图说》中,太极拳卷一、卷二、卷三,分节十三势,拳势名称为六十四势。而在社会上传承、传授的拳路,有七十二势、七十四势、七十八势等。就此问题,有观点认为“陈鑫避轻就重,择拳式精华而加以论述,记载的并不是完整的拳架。”

    下面有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便拳友们探讨。

    1、《图说》所载应是完整的拳架

    综观《图说》后三卷,对整套陈氏太极拳,表述非常详尽,对重复的拳势,除注明与前XX势同之外,还把上势来脉与前势的差别,标注清楚,提醒注意。如:第十七势第二个白鹅亮翅,第五十势第三个白鹅亮翅,因接的前势不一样,其他都一样,所以在标注接上势来脉的不同后,又注明“上下缠丝精与一切法律,皆与第一白鹅亮翅同”。其他重复势也都是如此,说明了陈鑫著书之严谨。

    《图说》自序中言:“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急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自光绪戊申以至民国己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又急缮写简册,虽六月盛暑,不敢懈也。说中所言,吾不知与前人立法之意,有合万一与否,而要与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蔗不至淹没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传,至我身而断绝也。”可见为写此书,陈鑫倾毕生心血之辛苦,断不可能将家传拳谱记载不完整。

    2、拳势对照释疑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六十四势拳架,是陈氏拳的传统拳架,也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小架。现在所练的一路拳,以七十二势来说,虽然在拳势上多了八势,但在动作上并无大的差别。

    首先,预备势和收势。我认为,传统拳套路,原本是没有预备势、起势收势的。预备势、起势收势是武术走上表演比赛后,为了告知裁判和观众起止时间所作的规定。现在所有出版成书的武术套路,都有预备势、起势收势,故此两势有或没有无关紧要。

    其次,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等势,在“单鞭”前都有“六封四闭”或“合式”,整套拳架有七个“单鞭”,就又多了七势。《图说》中“揽擦衣”后直接为“单鞭”,但在文字标注中有该动作。曰:上接“揽擦衣”,“左手上行与脐平,外往里转一小圈,右手从后往前亦转一小圈,左右一齐合住,神气呼应,如两人照脸说话,然后左手从合处领起左半身,自下而上转向西……”,然后拉出单鞭。我认为,动作标注的如此详细,说明该动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承上接下重要的过脉,所以,多几个“六封四闭”名称,不过是先辈们在教与学中的动作分解中,约定俗成而已。另外还有“金鸡独立”、“朝天凳”两势,其他有合称为“左右金鸡独立”一势的。

    等等这些,都影响不了《图说》与陈氏太极拳小架传承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不管是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势,都是对《图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这些继承和发展,使得陈氏太极拳小架越来越发扬光大。

    三、陈鑫拳架(小架)的练习方法

    陈鑫拳架(小架)看上去轻盈柔软,实至上外柔内刚,具有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的风格特点,要练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初学者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准确和动作的连贯,练拳时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觉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缩肩夹裆,气泄身僵。所以,拳要往大处练,向小处收,然后再往大处开,再向小处收,反反复复,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学会后,先不要急于走劲,过早的走劲,容易僵硬和扭拧。陈立宪老师在《陈氏太极拳要领》里指出:要先做到放松,“放松是练拳的主要要求。要肩裆放松,各关节放松,肌腱放松,周身放松,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对放松精神未能领会时,不应先要求用丹田气,要在练拳的长久时间里寻找丹田之气产生的来源。”也就是说,先注重拳架的外形,以形带气,以气带意;经过长期的盘架子,逐步过渡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境界。

    根据陈立宪老师所授,经多年对陈鑫拳架(小架)的习练和揣摩,总结几点练拳心得与大家共勉:

     “恒”:拳不离手经常练,铁杵磨针不间断,一层功夫一道关,循序渐进不能贪。

    “稳”:神敛意专心不躁,脚下干净地抓牢,身桩端正不要晃,形走劲到机关巧。

    “灵”:腿脚虚实要分明,凝神聚气履薄冰,沾粘连随多变化,不怕引进和落空。
 
    “空”:周身百骸全放松,任督自由意念轻,棚捋挤按随法则,顺缠逆走一贯通。
 
    “悟”:练拳不悟终难成,顺藤摸瓜勤修行,举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奥妙无止境。

    作者:苏红军(新乡市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化中原》杂志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文化中原】太极拳起源与怀川文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