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千年净影 厚重文化——揭开净影风景区历史的神秘面纱(2)

2013/4/16 14:19:13 点击数: 【字体:

  在净影寺主持修行的历代高僧

  佛门轻功开创者——昙始 南北朝时期人。因其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泥,故称白足和尚。他携带经卷到高句丽弘扬佛法,成为中国最早到朝鲜半岛传教之人。他武功高超,出神入化。据《高僧传》记载,他的身体“屡斩不伤……唯剑所著处有痕如布线焉。……以之喂虎,虎皆潜伏终不敢近。”

  昙始是净影寺的创始人之一,北魏时期,他曾在这里结庐而居,研习佛法,练功修行,从而奠定了净影寺自古以来佛法与武功双修的教习传统。慧远大师年少时,在此拜昙始为师,由此开始了传奇一生。

  昙馥 慧远的高徒之一,常随慧远左右。慧远入关后常住净影寺替慧远管理道场,并于隋开皇七年在净影寺立碑记载净影山场,现存淹井河开皇四年摩崖石刻中有关于昙馥在此主持修行时的相关记载。

  灵璨 怀州人,隋代僧,远公之门人。仁寿兴塔,奉敕送舍利于怀州之长寿寺。仁寿末年,又奉敕送于泽州古贤谷景净寺起塔,即远公之生地。由此可知,灵璨是慧远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宝儒 幽州人,童子出家。游博诸讲居无常准惟道是务,后至邺下依止远公,十地微言颇知纲领,慕义相从还居净影。

  善胄 俗姓淮氏,瀛州人,少出家。隋初度北依远法师,居于京城的净影寺。远亡之后,敕令于净影寺研究《涅槃经》。

  慧迁 瀛州人,隋代僧,从净影寺慧远学十地经论,被视为地论学派之代表。曾主持宝光寺,晚年住大禅定寺。

  不空 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高僧,开元三大士之一,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其翻译作品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福润 北宋崇宁年间净影寺住持,曾力邀青莲寺鉴峦禅师及多位高僧于本寺开坛讲法。其承教期间“法席悉归青莲”,净影寺自此成为青莲寺的下院。在任主持期间对净影寺进行了整修扩建。

  了冲 明朝万历年间净影寺住持,万历三十四年于净影寺创修三教堂,以期五谷丰盈、合社吉祥,并立碑记载。

  历代名人在净影 ……………………………………

  净影山水的钟灵毓秀,自古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唐著名文学家祖咏、韩愈;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宋时山水画家李唐、李成;金元时文学家赵秉文、元好问,状元李俊民;明时孟春、周盘和画家董其昌等都曾在此览胜创作,并留下不朽佳作。如韩愈的“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元好问的“绝壁三面开,仰看劳引脰。两山老突兀,屹立柱园覆”。这些珠玑秀章都是对净影山水的写照,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祖咏 唐时著名诗人,洛阳人,开元十二年进士。慕游净影寺,观瞻慧远法师遗迹,站在说法台上,望着湍流不息的净影河水,以及奔涌而下、溅珠碎玉的龙门瀑,隐隐听着夹杂在松风中的阵阵梵音,不禁在《题远公经台》诗中叹曰:“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内河阳(今孟州市)人,曾任监察御史等官职。韩愈曾多次游览太行胜境,在诗中曾赞叹净影:“群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费劳力。”

  宗道 金代贵族,上京人。金世宗和章宗时期,历任右卫将军、西南路副招讨、平阳知府、西北路招讨使、殿前右副都点检。作《宝岩僧舍》,其诗云:“寂寂钟鱼柏满轩,午风轻飏煮茶烟。西堂竞日无人到,只许山人借榻眠。”

  赵秉文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代重要文学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曾有诗云:“宝岩洪谷西窗梦,不信秋来不上心。”

  元好问 金末山西秀容(山西忻州)人,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关于净影寺的诗作有《宝岩纪行》和《洪谷圣灯》,而《洪谷圣灯》是有记载以来第一篇关于净影寺金灯的诗作,且是多盏金灯,是研究净影寺金灯现象的重要文献。

  王磐 原籍河北永年,金末南迁河南鲁山,他对元朝政治的诸多建树,被后人誉为佐政名臣。王磐曾到净影寺游玩,并著有《洪谷山》,其诗云:“瀑布落晴雪,金灯开夜莲。何当重经过,岩下细流连。”

  王守仁 明代弘治进士,多次游览净影寺,有诗云:“远公说法有高台,一垛青莲云外开。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

  王绪宏 明代诗人,著有《净影寺》。其诗云:“四围山壁立,天光一线通。岩开知鸟道,嶂合是幽宫。塔影千年月,涛鸣六月风。应知谭法处,龙象报神功。”

  程之玿 清代诗人,著有《题宝岩寺》。其诗云:“入夜金灯往往出,乍明乍灭树林边。观灯佛子归佛力,自我思之恐不然。”

  姚学甲 清代山东巨野人,江南丙戌科(1766年)进士,官至嘉定知县。其《洪谷圣灯》诗云:“洪谷十里秋风劲,天阴月黑禅窟净。千灯万灯总一灯,灯灯相续明真性。”

  荆浩 北方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字浩然,河內沁水(今济源市)人,唐末五代时著名画家。荆浩工诗文,通经史,因唐末五代时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政局动荡,遂绝意仕进,隐居于此,现所留存的唯一能确定的荆浩真迹《匡庐图》,就是净影山水的真实写照。

  唐末有一段时期净影寺也被人称为洪谷宝岩寺,寺前百亩良田,多有隐士来此耕读隐居。荆浩游净影寺上院青莲寺时由寺僧引荐来此长期耕居,并以此自号为洪谷子。一日荆浩在净影寺西之神镇山遇仙得到点化,随后著山水画理论《笔法记》。

  唐代壁画及石刻佛像 …………

  慧远大师玉石雕像   ………… 玉雕二十四孝图     …………

  在净影寺藏经楼二楼,有75幅隋唐时期壁画及10尊石佛,是净影寺及周边流失和收藏家捐献的壁画雕塑精品。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净影寺及其周围佛教氛围浓郁、修行者众多的盛况,是隋唐时期全国重要的修行及佛理研习场所。

  慧远大师玉石雕像   …………

  慧远大师玉石雕像总高2米,坐像高1.8米,重5.5吨,为全国罕见的玉僧雕像,雕像威严中不失慈祥、沉静中蕴含睿智。

  玉雕二十四孝图     …………

  今天在焦作净影寺,一些仁人善士为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请工艺大师用玉石精心雕刻二十四孝图,在寺内展出,以凭吊前人,传承后世。

  玉雕二十四孝图共分24幅,每幅高120厘米、宽160厘米,雕刻精美,国内罕见。

  慧远大师

  注疏讲法之地

  古说法台

  净影寺东存古说法台,为慧远大师讲经结社、修习佛法、注疏经典的地方。在原址恢复重建为阁楼,阁高18米,共三层。古说法台,始建于北周,历朝历代多有修复。唐时著名诗人祖咏有《题远公经台》诗作,其诗云:“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明代弘治进士王守仁游览后有诗云:“远公说法有高台,一垛青莲云外开。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

  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林奇葩——猿仙通背拳

  北宋时期,一名叫亨的武僧仿照猴子的灵性和动作,创编了一套拳法,俗称猿拳。此拳主要流传于豫西北和晋东南地区。到了南宋年间,寺院禅师相互调换,猿拳遂传入少林寺,少林寺将此拳和大悲拳定为秘传拳种,不再外传,故有“缘于净影、精于少林”之说。至明代,猿仙通背拳传至拳术名家董成,并得以发扬光大。董成习练猿拳并在与净影寺和尚的相互交流中总结出拳经理论十问答,即一经、二进、三蹲、四成、五动、六灵、七开、八靠、九扣、十问之法,成为本拳理论基础和实用指南。董成年迈后,一次被毒蛇咬伤幸得泽州府许圪套村许家人所救,董成遂将猿拳传于许秀文、许秀武两兄弟。至清代,猿拳在许家传人郭再汾手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20岁时,他进京殿试,中武举,皇封“武德骑射”官职,得皇赐御书“雄风柳絮”金匾,褒扬猿拳,另赐柏树一棵,以示猿拳源远流长、万古长青,从此,猿仙通背拳声名远扬。郭再汾中武举后,在高窖河村为恩师建造石楼宅院,将皇赐线柏栽于石楼西侧,“雄风柳絮”御匾端挂于门庭正中。现御匾已流失无存,但楼舍仍在,那棵线柏仍昂然挺立,它是焦作市境内唯一的一棵线柏,也是唯一的皇赐古树,后世拳师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高窖河许氏算起的猿拳第十世传人、原焦作市黄河武术馆馆长李培钧,培训学员3000余人习练猿拳,并在国家武术研究院和净影风景区的支持下编写了《猿拳108式拳谱解释》,使这一中华武术瑰宝得以发扬。

  文字整理 金桂香 段玉明 温小国

  图片由新时代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2010-10-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