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焦作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焦作

扒一扒三八席的前世今生

2014/12/3 9:04:25 点击数: 【字体: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三八水席起源于哪个朝代?产生在什么背景下?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记载和整理,至今都是一个谜。

    猜测一

    跟武则天有关?


    虽说三八水席是博爱县的传统饮食习俗,但因为三八水席始终没有走出博爱,所以,除了焦作地区的人以外,河南其他地市的人听到博爱水席通常会做出一副夸张的惊讶状:“呀,博爱也有水席?”
博爱水席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产生于什么背景下?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记载和整理,至今都是一个谜。
不过,自从跨入信息时代,就涌现了各类热心于各类事物的网友。这类网友的基本特质就是对于他关心的事情必定死磕到底,无论有无必要,无论是对是错。于是,博爱水席就出现了跟洛阳水席背景如出一辙的高仿版。这个高仿版说的是当时已年过七旬的武则天到怀庆府、博爱地界考察民情(武则天同学走的这个路线我从各历史文献里愣是没找到),当地官员用民间水席招待女皇。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品尝了热乎乎、好消化、荤素搭配、清爽利口的博爱水席后,大加赞赏,便下旨将博爱水席引入宫廷,后又从宫廷传回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从民间传到宫廷,又从宫廷传回民间,这一圈儿转的,真够费劲的。再加上这一圈的轮回经历跟历史信息不太对称,因此无论坊间还是学界,都觉得有点扯,相当不靠谱。所以,列位如果再看到网上诸如此类的荒诞话,建议关闭该网页。
   
     猜测二
   
    跟水事有关?


    博爱水席研究专家、博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博爱县文广新局局长张海生经过多年考证认为,博爱水席的出现很有可能跟当地的水事活动有关。

    水事是古代人祈水、祈福,跟龙王爷有关的民间祭祀活动。长时间干旱缺水,或者发生洪涝灾害,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跟龙王爷说点儿好话,给龙王爷供一些祭品,祈求龙王爷能够开恩降雨或者不再下雨了,是古代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心理慰藉方式。

    古代人对祭祀这事儿特别敬畏,通常在举行这样盛大而隆重的祭祀活动时,除了做法事的大仙儿和敲锣打鼓的仪仗队外,舞狮子、滑旱船、小鬼摔跤等各类娱乐项目和娱乐队伍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好了,这就遇到一个问题了:祭祀活动结束后,管饭不?答案是肯定管饭。虽然饭钱由谁来掏我没搞明白,但有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那时候的政府不是无神论者,所以对祭祀鬼神的事情和老百姓一样,是相当敬畏和支持的。即便财政一时紧张,没钱拨款,估计也会找几家赞助商,然后给个“某某商家承办”之类的安慰话。

    那什么样的席面既看起来场面大,又能让人吃饱呢?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平时自家村上婚丧嫁娶、姑娘回门、女婿上门的各类席面综合一起,便成了水事的专供宴席。久而久之,这种跟水事有关的宴席,经过演变,逐步发展成为后来博爱当地的一种饮食习俗——三八席。

    既然跟水事有关,那么博爱水席算起来至少要有千年历史了。

    猜测三

    源自洛阳神都?


    从父辈起就以做水席为生的赵牛,是博爱县城最有名的水席师傅。他认为,博爱水席极有可能是从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水席一时名满天下后,渐渐流传到博爱的。

    比如,博爱水席全席共24道菜品,分别是八个冷盘、八小碗热菜和八大碗热菜。而洛阳水席全席也是24道菜,只是这24道菜分解得更加详细、精致,分为前八品、四镇桌、八中件、四扫尾,是作为当时的宫廷大宴分制的,只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来使节才有资格品尝享用,后来才逐渐流传到民间的。当然,流传到博爱后,博爱人又根据当地人的口味、习惯做了一系列调整。

    洛阳水席的最后一道菜品跟博爱水席一样,也是鸡蛋汤。但最早,洛阳水席的最后一道菜品是丸子(今天的菜名叫“碧波伞丸”),也就是博爱水席中八小碗的最后一碗:烩白丸。因为“丸子”的“丸”与“完了”的“完”是谐音,不吉利,于是,洛阳水席便在这24道菜之后又加了一碗酸爽利口的蛋衣汤(就是鸡蛋汤)。一为清一清食者满口的荤腥油腻;二来这蛋衣专取蛋黄搅匀了滴入锅中,黄灿灿浮于碗上,图个吉利。
如此看来,博爱水席在继承和发展洛阳水席的同时,无意中把洛阳水席的发展、变迁过程也留在博爱水席中。

    按照这个推论,博爱水席的年代至少可以估算到唐以后,也就是说,博爱水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猜测四

    山西居民大迁徙?


    王军,沁园春大酒店董事长,研究博爱饮食文化多年。他认为博爱水席的“出身”跟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两次山西居民大迁徙有关。

    山西居民迁徙背景

    明洪武年间,怀庆地区兵乱蝗疫频繁,百姓非亡即逃,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朱元璋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实施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从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怀(即怀庆府)。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以入京诛奸为名,从北京直取南京,途经河北、河南等地,受到政府军阻击,反复拉锯作战达四年之久,中原地区百姓逃亡较多,朱棣继位后两次从山西和河北大明府移民于怀。至今,博爱大部分人的祖籍不仅在山西,就连口音也跟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口音比较接近。

    山西平定“三八席”

    平定县的传统宴席就是“三八席”。“三八席”是平定婚俗中谢婚的席面,是整个婚礼中娘家的重头戏。整个席面用八命名,象征成双成对、喜事逢双;以四为基数,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稳”之意。有八小碟压桌四肉、四菜、四个大碗,每个大碗“带”两个小碗,跟一道点心,然后是四大碗汤和八小碗米饭。

    平定“三八席”讲究汤汤水水中的制汤,讲究荤素搭配,食材绝不用“下水”之类,菜名绝不用炒字(与“吵”同音)。上菜讲究“带”,一大碗“带”两小碗,小碗后跟一道点心,叫“带子上朝”。压酒凉菜“卤鸡”打头,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莲菜”收尾,好事连连之意;“拔丝苹果”代表幸福平安的日子长又长,“珍珠丸”寓意荣华富贵一生一世。

    2011年,平定“三八席”传统技艺被收录第三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基于博爱与平定两地的口音、三八席的席面特点,王军认为,今天的博爱三八席很有可能就是在明初的两次山西移民大迁徙中被带到博爱的,并在博爱历经千年的积累、传承、变迁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其实,无论博爱水席到底源于哪个朝代,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王军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博爱水席养育了博爱人民,是这块土地的骄傲。而博爱水席传递出的食材要荤素搭配的养生理念,以汤为本味的制汤理念,烹饪时火候的把控,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和”概念,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这些瑰宝的传承、延续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守护的队伍中来,才能实现的。 马红丽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4-18)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