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当阳峪绞胎瓷

2014/12/10 18:04:02 点击数: 【字体:

当阳峪绞胎瓷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揉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其源于唐,兴于宋,千余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境内世代相传,因主要产于焦作当阳峪窑群区域,故俗称“当阳峪绞胎瓷”。

    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我国第一位制陶官宁封子的故乡,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丰富的自然矿藏资源和黄河文化中心区的地缘优势,为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延续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和丰富的文化土壤。

    当阳峪绞胎瓷以太行山特有的矸石为制瓷原料,制作流程有选土、炼泥、调色揉泥、制胎(拉坯、编花、贴片、镶嵌等)、修胎、荫干、打磨、施釉、焙烧(柴或煤)等30多道工序。因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也被称之为“编出来的瓷器”,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表里如一的瓷器。也正是因其类似于我国古代对君子特质的描述,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先生曾评价绞胎瓷为“瓷中君子”,并因其由多色瓷泥相间揉和而成,且所出成品纹饰各不相同,故又言乃“君子的和而不同”。当阳峪绞胎瓷工艺复杂,每道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尤其是在手工制胎的编花和高温烧造过程中不同泥料各项系数的把握都强调精准,故成品率低,但这也正是其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缘由之一。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的特征着重表现在:1、胎变和窖变相结合的陶瓷产物;2、多色瓷泥相间揉合而成;3、瓷器的纹饰装饰内外通透,且变化多样,如羽毛、席编、菊花、自然纹等。当阳峪绞胎瓷因其瓷质韧性强、敲击声音清脆悦耳、独树一帜的绞胎制作技法,在北宋年间就闻名遐迩,当阳峪也因此被誉为“绞胎瓷之乡。

    2009年,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和氏太极拳上一条:耍老虎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