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历史传说 >> 古老传说 >> 浏览济源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汤王的传说

2012/4/17 10:51:43 点击数: 【字体:


汤王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段“公天下”史话。轩辕黄帝禅让帝位给贤明的唐尧;尧帝禅让帝位给贤明的虞舜;舜帝禅让帝位给治水有功的夏禹。这样的“禅让”制,曾被后世传为千古美谈。

  时至夏禹王晚年,各方诸侯拥立禹王的儿子启为王。则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王位,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从此,就形成了新制,就出现子承父业的“家天下”了。

  夏朝末年,当王位传到最后一个末代帝王履癸时,政治腐败,横征暴敛,荒淫无道。这个暴君大兴土木,在倾宫之上,模仿天的穹窿,建起来人造天空“宝盖”,上钳宝珠象征日月星辰,由三十三个绝色美女主管,美其名曰为“三十三天妃”;又在长夜宫里铸金柱,琢玉梁,建造地府,由七十二个妙龄美女主管,美其名曰为“七十二洞主”。在这规模浩大,金碧辉煌、豪华无比的宫殿里,用鲜肉堆成小山,用美酒造成池塘,聚集能歌善舞的美女数以千计。履癸自称天帝,并乐他的妖后妹喜为天后,二人对打对、双打双,出则上天宫,入则进地府。朝朝游宴,夜夜笙歌,年年月月,花天酒地。更有宠姬、奉臣作新声,为六乐,创作天宫之歌、凉台之歌、洞宫袒曲、地宫袒曲、洞神乐曲、袒合仙乐、为宴饮欢娱添彩助兴。而天下苍生呢?则处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履癸手下,有个大臣叫关龙逢。有天,他外出巡游,路遇一群儿童玩耍游戏。他们揭竿格斗,高声唱道:

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
 
  这个歌谣的意思是说:“残暴的烈日啊!你何时殒落呢?你把人晒得真想同你拼,那怕是同归于尽!”

  大臣关龙逢听了,大吃一惊!他是履癸的忠臣,感到这是不祥之兆。他想,这个歌谣的本意决不是单纯地骂太阳,分明是诅咒当今帝王,分明是说:“暴虐的履癸啊!你何时才死呢?天下人都愿豁出命来同你拼,那怕是同归于尽!”

  对履癸无限忠心关龙逢,左思右杨,越想越觉得不对头。于是便驱车打道回府,立即进宫向履癸劝谏,劝他内修朝政、节俭用度,以人为本,不要置芸芸众生的死活于不顾。岂知,忠言逆耳,履癸不但不听,反而错怪臣不忠,胡挑毛病,当即将关龙逢杀死了。并且对他宠爱的妖女妹喜说:

  “朕是天上的太阳,千秋万代放光芒,只要太阳不落地,履癸永远不会亡!”

  “帝言极是!”妹喜拊掌叫好。并格格笑道:“帝是太阳,王后是月亮;只要日月不落地,帝与后必将万福无疆、万寿无疆!”

  “爱后讲得好!”履癸将妹喜的话复述一遍,洋洋得意地说:“爱后讲的话,像唱歌一样好听。”

  “妾依君言,现在就把此言唱上一遍,请君王赐教。”

  妹喜本为东方蒙山之国有施氏女,貌似月宫之娥,姿如姑射之仙,诗书技艺,无所不通,唱歌跳舞,更为能事。此时此刻,她让钟鼓齐鸣,舞女伴舞,歌女伴歌。她呢,一双秀足踏着关龙逢的血淋淋的尸体,在血泊里载歌载舞,并邀履癸臣子围观。此举正合履癸心意。待歌舞方歇,履癸指着关龙逢的尸体,对众臣下喝道:

  “日后,谁胆敢仿效关龙逢讲朕的不是,你看,关龙逢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

  履癸通过这次“寓教于乐”壮举,教得手下众臣谁也不敢讲话了,一个个都变成了摇尾乞怜的宏狗,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哑巴乖乖。

  履癸在教训了众臣下之后,还想借机敲打一下四方部属各个首领。妹喜善解君意,从而考验首领是不是忠心,此言又正合履癸的心意。然而此时妹喜多了心,她的顺耳之言,似忠却不忠。因为她对履癸当年为了占有她,发动一场战争,东征蒙山、讨伐有施氏,至今仍然怀恨在心。她想让履癸玩火,并烧死履癸他自己,为父母报那一战争之仇。

  履癸不知道,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他的百依百顺的爱后,会同床异梦,包藏祸心。他一向目空一切,一向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一向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百战百胜。他早想打一个漂亮仗,炫耀他的神威。他豹头虎眼,兕鼻蛇舌,鬼面豺声,令人不敢仰视。并且力大过人,能举300斤重的大铁钩,一手臂伸之,长达二丈,用作打仗兵器。他能空手斗犀象,跑步如飞,赛过奔马。常口出狂言,要刚断宇宙,鞭挞四极。可是,他只知道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却不知道早已成了孤家寡人,早已不得人心;不知道自己竟会被爱后算计;而且他不知道他有切肤之患——那就是商候成汤了。

  商汤是商部落首领。他求贤若渴,三命名聘伊尹。对伊尹言听计从,把伊尹设计的“成汤革命”《革法三章》当作护身符,致使商部落日益强大起来。近些年月,他时时处处按《革法三章》民为本、史为鉴、革为命办事,在履癸讨作有施求美女妹喜,并与妹喜醉生梦死的同时,他却茹苦含辛,南征北战,东讨西代,获得了十一战全胜的不败战绩。他接受伊尹建议,首先发难,拒绝向夏王朝称臣纳贡,并挑动有葛氏不参加夏王的祭祀活动。为此履癸大怒,采纳妹喜建议,召集诸候会盟,举兵讨伐商汤。岂料众叛亲离,不但纣伐商汤不成,反倒被商汤所讨伐,并被商汤放逐到南巢之下杀死妹喜。三年而死。但他死有余辜,灵魂化为厉鬼,夜夜东游西荡,为非作歹。后世称他的夏桀。

  夏朝灭亡后,天下诸候拥立商汤即王位。这个成汤十分贤明,他按《革法三章》以史为鉴,学尧舜,三让王位,然而众诸候不依,于是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拜伊尹为相,被称为汤王。

  这天,汤王与贤相伊尹,在朝中议事。此时,汤王发现伊尹奇怪地打了一个盹,不知何故。

  “贤相困了吗?”汤王问。

  “不不!”伊尹醒来回答说:“刚才女鬼妹喜来报。她讲,厉鬼夏桀要暗算你,要复活,要重新夺回他推动了的天堂。”

  “要复辟吗?”

  “正是。”

  “这该如何是好?”

  “汤王啊,汤王啊!汤王啊!”伊尹向汤王连拜三拜,情深意长地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你即位后,更得照《革法三章》办事了。”

  “是啊!成汤永远将《革法三章》当作护身符,只要海不枯,石不烂,永远心不变!”

  “汤王啊!你要经受大灾大难了!”伊尹痛心地说:“当今天下人都在赞颂‘成汤革命’,你这革命的要义,就是《革法三章》里第三章讲的‘革为命’,也就是说,要革,要行施天命。但在行施天命时,要贯彻第一章讲的‘民为本’,也要贯彻第二章讲的‘史为鉴’。这样说来,汤王啊,你要经受大灾大难了!苦啊,苦啊!”

  “贤相啊,你讲的大灾大难是什么呢?”

  “这场大灾大难,也许早来,也许晚来。但它早晚是要来的,来了便知。”

  “贤相啊,倘若需要成汤为民请命,即令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恐怕也就是下刀山、下火海了!别的还能有什么更大的灾难呢?”

  “那么,贤相啊,成汤从今日起,我准备走圣贤路,为民一死了。”

  “汤王啊!随时随地作好死的准备就好。但不一定会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三天以后,汤王与贤相伊尹,又在朝中议事。此次议事,只听汤王发问,而伊尹却一言不发。待汤王逼得伊尹实在无可奈何时,只见这位贤相从袖中取出三个锦囊,拱手呈给汤王,眼泪潸潸落下。汤王急问这是为什么?贤相伊尹才开口说:

  “汤王啊,大灾大难就要来了!这都是厉鬼夏桀,为了要夺回他失去的天堂,煞费苦心造的孽。为协助你战而胜之,愚相伊尹今交给尊王锦囊三个。在你遇到一个接一个灾难时,即可依次一一打开,仔细查看,坚决照办,这个锦里,每个都有文章,自有克敌制胜的道理。”

  伊尹讲罢,挥泪退朝而去。

  果然,天下的大灾大难来了!那么,也就是说,汤王的大灾大难也就来了!这大灾大难是什么呢!原来,人间大旱七年,天上滴雨不落。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虽然成千上万次祈祷天帝降雨,恳求龙王布雨,但丝毫不见成效,而且旱情越来越重。起初三四年间,汤王劝民兴建水利,农田还有丰收。当旱到六七年时,溪水也绝流了,河水干涸了,草木枯焦了,实在不得了啦!究竟何时才是个尽头呢?人民着实恐慌起来了!偏偏在这个紧急关头,贤相伊尹变成了一个半阴半阳的奇人。他不吃不喝,披头散发,手举长剑,双眼微闭,整天打坐在神坛上,口中念念有词,声称过阴打鬼去了!

  汤王无可奈何,在宫中打开了第一个锦囊,内有象形文字写着:“照《革法三章》第二章办,踏着先圣轩辕黄帝的足迹,登王屋山天坛祈天。”

  啊,办法有了。汤王看过锦囊,二话不说,离开王宫,餐风露宿,打道直奔王屋山。此山是当年轩辕黄帝祭天圣地。汤王日食一回,千辛万苦,千里迢迢,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这座南望如王者屋、西望似王者车盖的神山之下。并且一鼓作气,登上了黄帝当年设坛祭天的天坛之上。还参拜了日精峰和月华峰。下步该怎么样?他只好打开第二个锦囊了。

  在这个锦囊里,同样有象形文字写着的伊尹的指点。共三行:

  头一行写着:“照《革法三章》第一章‘民为本’办,为民请命,祈天降雨。”

  汤王读罢,连忙长跪于天坛之上,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天帝开恩,为芸芸众生降雨,解除大灾大难。但他长跪半天,仍然不见天空生云,更无丝雨落地。

  于是,汤王重看锦囊,只见第二行写着:“对天发誓:只要天帝恩准为天下降雨,成汤甘心自焚以作牺牲,报签天恩。”

  接着第三行写着:“祈求天帝暗示决死在何处:挽弓对天射出一箭,此箭落在哪里,成汤就在哪里自焚。火光发,天雨下。”

  啊,明白了。汤王看完了锦囊中三行字,从肩上取下巨弓在手,从腰间拔出一支长箭,挽弓搭箭,“砰”然弦响,只见此箭飞入天际,落到桑林。

  啊,桑林作为汤王的自焚地,就这样定了。

  于是汤王直奔桑林。他下旨让随从部下,在箭落处,在桑林里,垒起一座石灶,在灶上架起一堆柴草,扣击石取来火种,点燃起一片熊熊烈火。顿时火光冲天,随从部下哭声震天。王屋山四维天合,万民呼声动地连天,直冲九霄,传至天宫,惊动天帝;且传到四海龙宫,惊动了龙王。

  汤王此时,面对烈火,目不转瞬地盯着烈火,从从容容地剪掉头发,断去爪甲,着一身新衣,十分虔诚地念念有词,纵身投入烈火中去。与此同时,只见黑光一闪,有一个豹头虎眼、兕鼻蛇舌、口发狼声的厉鬼,突然飞到烈火近前,面对烈火中的汤王,哈哈狂笑不止。这个厉鬼不是别人,正是夏桀未散的亡灵。

  “商汤啊!你也有今天!”夏桀恨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奸笑着说:“你商汤知道朕是何许人吗?朕当下叫你死个明白。朕不是别人,正是履癸!有初一就有十五,有南巢便有桑林,今天朕杀你是为报仇而来,是为雪恨而来!朕要亲眼看你被烈火活活烧死,朕要目睹你商汤的悲惨下场,从而以解我履癸心头上的弥天大恨!”

  夏桀的狼叫声来了,只见汤王虎虎然,从烈火中挺起身来,口中喷着大火,凛凛然对着夏桀厉声喝道:

  “夏桀!你真卑鄙。你生前苦害苍生,死后还要置成汤于死地而后快,你这虎狼心肠,何等狠毒啊!”

  “商汤啊商汤!”夏桀打断汤王的话怪叫着说:“你知道你是怎样落到这步田地的吗?呸,你死后回去问你的贤相伊尹吧!就是这个伊尹,他为你设计成汤革命‘革法三章’,因而革死了朕;同样,还是这个伊尹,又用你的成功激发革命‘革法三章’,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革死了你!伊尹的‘革法三章’是一把刀,你用这把刀能杀死朕;而朕,也可以用这把刀杀死你!”

  “无耻夏桀!你血口喷人!”

  “不不!你只有听朕讲清楚,你商汤才能死个明白!”夏桀颇为得意地说:“伊尹教你人为本,难道朕 就学不会吗?你能得人心,难道朕会永远不得人心吗?在你逼死朕在南巢后,朕聪明起来了。朕夜夜东游西荡,千方百计,贿赂龙王,又千方百计串联无数个恶鬼,苦苦哀求他们化作窑上烧砖打胚的,化作盖房砌墙的,化作桑林养蚕的,化作出门远行的、离乡背井的,等等,哀求他们在庄稼人祈求天帝降雨时,让他们用更悲惨的哭声,祈求天帝切莫降雨。而今朕大功告成了!朕与伊尹合作,促成了眼前的桑林事变!商汤呀商汤,你听懂了么?!”

  “呸!你这恶鬼的把戏,成汤永远听不懂!人总有一死,你是为恶而死,死有余辜;成汤是为善而死,死而无憾!”

  “不不!你会死而遗憾的!”夏桀嘻皮笑脸地说:“你成汤的死,就意味着朕履癸的复活。你死以后,朕就将重新夺回失去的天堂!”

  读者!听,汤王讲的分明是真、善、美的道理,夏桀讲的分明是假、恶、丑的道理。这两种道理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又是永存的。不仅汤王和夏桀要讲,而后千年万载、世世代代永远会讲下去,讲个没完没了,永远没有完结的。甚至天帝也会受蒙蔽、变糊涂。但是,每当天帝醒悟过来,总会站在真、善、美这一边,从众办案,秉公而断。等着,正当夏桀面对烈火洋洋得意、谈笑风生的时候,正当汤王在火海中据理力争的时候,天突然变了!只见空中油然作云,又见三条神龙,被妹喜关龙逢引着,乘云飞到桑林,倾刻间雷电交加,甘甜的澍雨从天而降。嗬,一条黄龙伸出利爪,毫不留情将夏桀抓住,犹如苍鹰捉小鸡。与此同时,另外两条扑灭桑林烈火,齐力把汤王搭救出来。接着,王屋山四维六合发出雷鸣似的欢呼声。再接着,在透明的太阳雨中,关龙逢将妹喜托在掌上、顶在头上,让这个绝代美人狂舞欢歌。

  读者,你要问这三条龙从何而来么?

  原来,这是黄河三峡里的三条龙。那条捉拿夏桀的黄龙,来自黄河八里峡;那两条为汤王保驾的龙,分别来自龙虎峡和龙凤峡。这场澍雨来后,普天下开始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家家安居,户户乐业,人人共享太平。再说,夏桀被黄龙抓住以后,被囚禁在龙虎峡内,永远不能为非作歹、东游西荡了,永远不能再串联恶鬼兹是生非了。后来,老百姓为了扬善恶,筹集百家银两,建成汤王庙,将夏桀这个厉鬼镇压在庙下,让他永不得翻身。

  汤王的故事就这样完结了么?不不,故事的尾声还意味深长呢!

  桑林事端对汤王的精神刺激很大,然而,汤王刚回朝,就又发生了不测,这对他的刺激就更大了。这天,他进入宫殿刚刚坐定,宫中就失火了。他还没有从宫中跑出,就被大火吞没。这时,只见夏桀哈哈狂笑着向他走来,恶狠狠对他说:“成汤啊成汤!朕的夏朝被你灭掉,岂料商朝也有今日!?”他被夏桀激怒,放声大骂。原来这是一场恶梦,而他却被他自己骂醒。他醒来后,浑身瑟瑟颤抖,好象要被杀死一样。对于这场恶梦,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从袖中取出锦囊来看。上面又是用象形文字写着:“照《革法三章》第二章思虑。王者对生前祸端可防患于未然,对身后之事就鞭长莫及了!”

  这是伊尹的神机妙算。这时伊尹已经由阴阳人完全还阳,汤王将他请来,首先讲述了王屋山天坛祭天之行,又讲了桑林之难,最后问梦。伊尹听后,喟然长叹说:

  “天下兴亡事,正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言而蔽之,八百年必有王者兴。有为之王可以克衰中兴,但无论哪朝哪代,都免不了象夏朝一样,会出夏桀,会出关龙逢,会出妹喜,上演出一台有声有色的戏给后人看。”

  是的,历史的进程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果然,在六百余年后,商朝出了个夏桀似的纣王,出了个关龙逢似的比干,还出了个妹喜似的妲己。

  汤王的这个故事,数千年来,不断为代代人津津乐道。成汤革命后来成为世代传统;到秦末汉初,《革法三章》演变为刘邦的《约法三章》;而伊尹的锦囊妙计,到三国时被诸葛亮发扬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