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文章

寻根溯源的求索之旅——读《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2014/1/8 18:19:15 点击数: 【字体:

寻根溯源的求索之旅——读《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杜十娘》剧照


    董德光教授是位集戏曲编、导、演、教学、研究、管理于一身的多面手。他从小学京剧,从中专、大学到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一步一个足印,练就了扎实的戏曲专业功底;同时他又攻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博士学位,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提升了学识修养和理论水平。其艺术实践的成果颇为可观:学习和演出了多部京剧传统戏和新编剧目,两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编、导《洛川悲歌》、《杜十娘》、《张羽煮海》、《绣球缘》等剧,策划和主编《回顾》、《谈艺》(三册)、《中西名剧导读》(九册)、《回首当年——中国戏曲学院老戏单》等多部专著,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戏曲表演程式研究》更是其多年创作、表演、教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不仅标志着他在攀登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当下戏曲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

    研究戏曲,断然离不开程式,特别是戏曲表演程式。近百年来,从张厚载、赵太侔、焦菊隐、洪深、阿甲、张庚等前辈名家,到黄克保、陈幼韩、陈贻亮、郑传寅等当代学者,对戏曲程式从不同角度都有过精彩的论述,梅兰芳、杨小楼、盖叫天等艺术大师从演出实践中提炼出不少真知灼见,而在广泛流传的戏曲口诀和谚语中,更凝聚了一代代艺人的智慧,对戏曲表演和程式的精髓,做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董德光对前贤和同仁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之谈,做了系统的梳理和辨析,广采博收,充实和完善自己,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和创新。他的抱负和努力正初见成效。作为一家之言,已定格于本书之中,供大家分享。

    书中比较系统地阐明了“戏曲程式及表演程式是什么”“戏曲表演的起源与程式的形成”“戏曲表演程式建构理论依据”等问题,纲目清楚、条分缕析,富于内在逻辑。对于每个概念、每个术语,都做了阐释。比如对于戏曲程式,一般人的理解,大多指形式、技术、动作、手段等,董德光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提出的戏曲程式包括了5个要素,着重从精神层面上研究戏曲程式,探究其内涵和外延。他寻根溯源,从源头上寻觅戏曲程式的文化血脉和遗传基因,尽可能地破解戏曲程式这一符号系统(或曰密码)所包含的深层意蕴,释放戏曲程式的文化信息和能量,探索戏曲程式衍变、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有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传播和创新。

    为这次学术上艰难跋涉的寻根之旅,作者着实下了功夫,查阅了“四书”“五经”,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并以西方人类学、哲学、艺术美学有关论述为参照,为戏曲表演和程式的孕育、形成,为戏曲表演程式建构理论,寻找最原始的根据。经过仔细考证和推演,他认为“戏曲表演艺术起源于最初人类的动物本能”。而伏羲氏时代之前诞生的以巫为表演主体的“乐”文化,与戏曲艺术一脉相传。因此,“巫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职业化戏曲演员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戏曲表演艺术与表演程式的共生”。从文化血脉上着手,董德光将戏曲表演和程式的孕育、萌芽,一下推到了几千年之前,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戏曲表演程式建构的理论依据,作者从宇宙观、创作观、审美观3个方面加以论述。他从“天人合一”“一阴一阳”“天圆地方”“周而复始”概括戏曲表演程式理论的宇宙观,从“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论证戏曲表演程式理论的创作观,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阐释戏曲表演程式理论的审美观。承载着祖先血脉的戏曲表演和程式,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了拥有374个戏曲剧种的大家族。作者力图使这群后代子孙归宗认祖,使两者超越遥远的时空,实现对接。作者为戏曲表演和戏曲程式找到了家门,绘制了家谱,这无疑为戏曲表演程式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开拓了一条新路。这正是本书的特色和贡献。这也证明了作者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原标题:寻根溯源的求索之旅——读《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1-07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