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文章

河南曲剧源流八十年

2013/11/25 14:33:40 点击数: 【字体:


    河南曲剧,走过了80年的历程。80年间,它沿着坐班清唱、高跷曲子、高台曲、现代曲剧的轨迹,一路走来,从一种民间玩友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河南省第二大剧种。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要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曲剧的发展历程,也充满了风风雨雨,坎坷曲折。在隆重庆祝曲剧八十华诞的日子里,回顾8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是曲坛耆宿前辈,或是后进新人,无论是专业演员,或是戏迷票友,都会胸荡波澜,感慨不已。

    河南曲剧,走过了80年的历程。80年间,它沿着坐班清唱、高跷曲子、高台曲、现代曲剧的轨迹,一路走来,从一种民间玩友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河南省第二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中影响力排名前十位,去年,又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律曲悠悠嵩岳动,百花怒放梨园新。5月18日至22日,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在汝州市举行,这是曲剧界的盛事。

    回顾8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是曲坛耆宿前辈,或是后进新人,无论是专业演员,或是戏迷票友,都会胸荡波澜,感慨不已。高跷踩唱变成高台曲谁都不会否认,在全省全国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河南曲剧,如今已登上大雅之堂。不过,令诸多对曲剧了解不深、知之不多的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剧种是由平宛洛一带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坐班清唱、高跷曲子发展起来的。汝州“同乐社”的玩友不经意间把曲剧的发展引上阳关大道。

    1926年5月18日,汝州市杨楼乡郑铁楼村的朱万明带着“同乐社”的同伴应邀到登封县颍阳集李洼演出。《祭塔》还没演一半时,天降急雨,泥泞遍地,演出被迫中断,但观众看戏心切,大家围着不散,有人摘下门板铺在牛车上做成高台,恳求朱万明等人登台演出。

    观众的请求难住了朱万明等人,他们给自己演出行为的定性是“玩”,而不能算作“唱戏”。而一旦登台去演,那性质就变成“唱戏”了,而按清朝时期的规矩,“戏子”属于下九流,本人死后不能入老坟,子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好在此时已是民国时期,朱万明和玩友们没有死守过去的陈规陋习,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们决定满足观众的要求。腿脚长在自家身上,演出时自然比绑着跷腿灵活多了。“同乐社”一连在当地演了三天,自家觉着演得轻松,观众看得也过瘾。从此,“同乐社”永远甩掉了跷腿,把脚结结实实地踩在戏台上,其他班社闻风而从。于是,高跷踩唱变成了高台曲,曲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河南曲剧界已经取得共识:曲剧在汝州发源,这是我市文化底蕴深厚的证明,值得我们骄傲。

    在艰难困苦中起步

    河南曲剧是在艰难困苦中起步的,众多的艺人在入门时,既要克服世俗观念的桎梏,还要忍受颠沛流离、餐风露宿之苦。唱了一辈子的曲剧大师,在开始从艺时似乎都有这样的感受。

    今年81岁的表演艺术家马骐,祖籍河北。据他本人说,爷爷在讨荒要饭时流落到许昌从而变成河南人。到马骐这一代,贫困的家境没有任何起色,为了糊口,他走上了唱戏的道路。

    “九岁红,喊一嗓,一下迷了九道岗。”有着“曲剧皇后”美誉的张新芳成名很早,幼年时即在宛南鄂北一带闯出了名气。不过,她的童年充满辛酸,由于父亲早亡,她刚满7岁时,就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她抱着“要想有口饭吃,必须得有手艺”的想法,偷偷跟着两个在当地流浪的老艺人学戏,因天资聪颖、悟性好、嗓音宏亮而很快得到认可,他们答应收她为徒,她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幼年时家里很穷,日子艰难。她5岁登台,9岁在当地唱出了名,成人后和别的艺人搭成戏班,不停地东奔西跑演戏,食宿无着是常有的事,经常住在野外的破庙里,跑半天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艺人们在艰难的情况下,悉心钻研,勤学苦练,艺术水准不断提高,给辛勤劳作的大众带来了欢乐。他们的充满创造性的艰苦劳动,为曲剧影响迅速扩大,走向全省全国,并在建国后蓬勃发展,出现全盛局面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源于民间不断完善

    河南曲剧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基因。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它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广泛地从民族音乐、历史、风俗文化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体系,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荟萃民族文化的宝库。

    据了解,曲剧共有320个曲牌,其中有些来自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民间小调,有些是从兄弟剧种吸收过来的,有些是历代民间艺人创制改造的。

    深通乐理,既能上台演唱,又能拉弦伴奏的朱万明对曲剧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把从各地采集的不少民歌小调,融会吸收到曲剧的唱腔中,并对“扬调”、“剪剪花”、“满舟”、“汉江”等曲牌进行改造,使之生动活泼,更适合演唱,受到观众的喜爱。

    朱氏弟子尹天真曾经对记者讲起过朱万明创制“小汉江”曲牌的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朱万明到汉口做布匹买卖,夜泊汉江,在船舱里听到一个女子在岸上悲泣,哭声婉转凄切,哀怨凄凉。朱万明听着很受感染,就尝试着把那女子哭泣的韵律糅进“汉江”,创制出一个新曲牌。他把新曲牌命名为“小汉江”,把原来的称为“大汉江”。

    曲胡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乐器。曲胡演奏家宋喜元告诉记者,曲胡的表现力很强,能模仿人的笑声,公鸡、母鸡、狗等动物的叫声,还能模仿部分打击乐的演奏声。豫东一家曲剧团去美国和新加坡演出,当地专家听了曲胡的演奏,都羡慕得很,好说歹求请他们把曲胡留下,说要回去好好琢磨欣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举办曲剧艺术节,总结曲剧发展经验成就,相互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选拔表演、音乐设计、舞美等专业人才,推动曲剧事业繁荣发展,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曲剧演艺人员和众多戏曲爱好者的共同愿望。

    记者从首届河南曲剧组委会办公室了解到,这次艺术节能够在汝州市举办,机会来之不易。与曲剧发展有着深厚渊源的洛阳、南阳、三门峡等地也都表达了承办首届曲剧艺术节的愿望。四地竞办曲剧艺术节,反映四地党委、政府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视,对繁荣发展曲剧艺术的重视,这对曲剧事业发展来说是个很好的信号。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网易河南 2013-04-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