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文章

【文化中原】吹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5/3/3 16:14:09 点击数: 【字体:

   
【文化中原】吹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吹戏,在中国民间吹奏乐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演技之一,许多著名的民间吹奏家和老一代演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拿手好戏。如:赵春亭吹奏的《河北梆子唱腔选》,赵春峰吹奏的《二进宫》、《大登殿》,任同祥吹奏的评戏《刘巧儿》、山东梆子《春秋配》,宋保才吹奏的豫剧《断桥》,伊二文吹奏的山西梆子等。还有王高林吹奏的北路梆子,安徽名手吹奏的泗州戏《拾棉花》,及笔者吹奏的豫剧咔戏《朝阳沟》,及京剧《战太平》、《钓金龟》等。这些吹奏的戏曲选段,有的录入唱片、磁带、收入书籍、教材,有的通过电台传播,成为耳语能祥的优秀演出曲目或成为创作的重要素材。广大城乡群众对“吹戏”的喜爱可以说不亚于去看一场交响音乐会。欣赏形式、内容的不同,这与国情、乡情、民情、习俗、爱好、息息相关。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先进落后之分。正是这些“草根”艺术,使广大群众在文化生活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观念,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凝聚力。
   
    在中原地区有哪些吹戏形式和方法呢?笔者多年从事演奏活动,在吹戏方面有如下体会:1,呐子吹戏。呐子又称:把攥子、搦子、短家伙。有大呐子、小呐子、塔呐子、二呐子之分。根据不同的调,呐子的长、短、粗、细各异。以吹奏F调呐子来讲(等于c调唢呐筒音作“2”),大呐子长为九厘五毫米,上口粗为四毫米,下口粗为十二毫米呈圆锥形,以铜皮卷制(无孔眼)。音域为一个半八度,常用音域为一个八度。大呐子发音沙哑、浑厚有力。主要以摹拟 “老生”唱腔。小呐子为六厘六毫米,哨片较长,上口粗为五毫米,下口粗为十一毫米,(制作方法同上)音域为两个八度,常用音域为十度。小呐子音色青脆、宏亮,以摹拟“青衣”、“花旦”等女声唱腔。塔呐子略长且细和大呐子基本相同,哨片较大且软,以吹奏“红脸”为主。二呐子略大于小呐子,以吹奏“二花脸”见长。呐子由三部分组成, 即: 哨片、铜芯、气牌,以线捆哨为主。哨片底部至发音处为两厘米五毫左右,哨口宽为两厘米,哨片略有“沙音”。铜芯是呐子的主要部分,以棉线缠裹,上端把气牌固定,下端部分可多缠线以利相握。    呐子表现力很强,可摹仿唱腔、道白、哭泣、歌唱、自然声响、禽兽之呼叫等。这些技巧的表达全靠气、唇、舌、手之控制而成。吹奏方法:以左手虎口处(即拇指与食指中间) 握住呐子下口一厘米长短, 四指自然弯曲, 拇指压于食指第二关节处成半圆喇叭形,右手自然并拢略有弯曲与左手合拢开放, 也可单个打开手指“捂”或开, 以求多种变化.。大呐子及塔呐子在吹奏时,一般均要加铜碗作为扩大音量; 根据唱腔要求, 右手拿一小塑料碗,底部对铜碗“捂”、半“捂”、以求变化。呐子的口内技巧基本同唢呐,但因呐子哨片大又无音孔可寻,而气息的控制,唇指的配合及舌根舌尖的运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它的主要吹奏戏曲有:剧豫,《南阳关》、《打鸾驾》、《三哭殿》、《白蛇传》、《朝阳沟》、《秦雪梅》等(见: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笔者吹奏专集《唢呐咔戏》)。曲剧:《卷席筒》。越调:《收姜维》。京剧:《沙家浜》等等。
   
    2,哈管吹戏。哈管又称哈子筒,以竹或硬质芦杆制作。管长约十厘米左右,内径为二厘米,中间有一约四厘米长、一厘米宽的长方形孔眼,以贴笛膜振动。吹奏方法有两种:A, 左手握住哈管的中部, 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肚轻按笛膜,以调整音色变化。一端斜对住铜碗上套有十五厘米长的喇叭形铜管,铜管上口以左手虎口处相握,向后或向前倾斜。哈管的另一端,以自然口形裹住哈管“哈”出唱腔。B,哈管一端对住铜碗上口,左手把两者相握,右手以小碗堵塞与开放吹奏。哈管强调以“哈气”为吹戏,不可真唱。它的主要剧目为:《七品芝麻官、》等。
   
    3,哑腔吹戏。哑腔又称咔腔,流传于河北、山西及豫北地区。这是区别于呐子的咔戏方法,如果吹奏者嗓音较好,可逼真地摹仿出各种唱腔,一般以假声(即“二本腔”)方法咔奏。初练时往往会出现咳嗽、反胃、嗓子发痒等异常反映,但这只是练习中一个过程。哑腔哨片很软,呈扇面形或三角状,安放在一个类似小呐子长且细的铜芯上面,咔奏时双唇略包牙齿,左手如同吹呐子相握。也可同吹哈管时第一种方法吹奏,铜芯下口直对铜碗上口的铜管以求扩大音量。如咔奏《坐轿下乡》唱段、河北梆子唱段等。
   
    4,嚼子吹戏。嚼子又称口琴、口咪子,流行于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它是由含在口中的两小叶铜片中间夹有丝带、而产生振动的吹奏“乐器”,制作方法是选厚约1毫米的响白铜,剪成长一厘米八长、宽两厘米四毫米的对称铜片,分别轧成弓形呈鱼肚状(下堂口),另一平面形(上堂口),将宽约四毫米,长约三厘米纯丝带,横向夹入铜片中靠上口处捆紧。吹奏时将嚼子放入舌的根部,以舌顶至上腭用气吹之。音色变化、声音高低,均依靠口型的张、合和气息的控制。主要曲目有:《穆桂英挂帅》、《大登殿》、晋剧《唢呐吹戏》(山西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等。
   
    5,闷笛吹戏。闷笛亦称闷子,由哨片、铜芯、杆、铜碗、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所用调的不同大小各异。音孔同唢呐前七后一,音区为两个八度,常用音域为一个半八度。音色粗犷、沙哑,哨片同呐子,闷笛区别唢呐指法有:第三孔高音用第二孔吹出,第二孔高音用筒音或第一音孔吹出,第七孔高音用第六孔吹出,笛杆一般为竹制品。主要曲目:《大起板》(见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赵昆玉、王永星磁带《唢呐咔戏》)、《在这里干它一百年》(见北京音像公司出版发行笔者吹奏的专集《唢呐新吹》等。这些在中原地区普遍存在活跃着的本土民间音乐,多数还比较原始、乡土气味浓郁,可吹出整本大戏,广大艺人游走乡里贴近群众、服务于生活,在广大农村中老年群体中有着深厚的基础。

    要说起它的历史,这就要追索到唢呐和戏曲关系,“明万历年间,古佛寺戏楼的建起,使螺湾店的戏曲有了很大的发展,……锣戏、卷戏、梆子同时在三座戏楼演出,……演唱时只用唢呐、笙、笛、伴奏。这就是后来老百姓称道的‘响器班’”。用唢呐、笙、笛、伴奏的还有流传豫北地区的大弦戏,“据了解,唐代‘御戏’嫡传主要戏种之一的大弦戏……锡笛(用锡制作的小唢呐),称之为全国罕见的民间音乐瑰宝”。这些长年跟随剧团伴奏的艺人,闲时就成为“响器班”主要成员,吹戏成了他们演出的主要曲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戏剧艺术的繁荣,艺人们逐步创造出多种吹咔乐器,使吹腔艺术不断升华、门类齐全。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吹、咔腔艺术的萎缩现象。现在专业音乐院校只教唢呐不教吹戏,专业团体和民间的年青人也学者甚少,视这些“瑰宝”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这正是笔者担忧之所思。可喜的是,这一吹、咔形式已容入了现代音乐生活。笔者在1987年由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唢呐郝吹新潮》个人专集,由36首通俗流行歌曲组成,在这一专集里笔者运用了大、小、呐子,哈管、闷笛、等乐器。使这些在民间只用于吹戏的“短家伙”焕发了青春。这些乐器和吹奏,有则虽被列为非物质文明给予保护,但宣传提倡、传承发展、培养人才、才是最根本之良策。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我们的这些草根艺术的价质越来越受到专家和更多人关注。 “在世界多元文化(艺术,音乐)的平台上,其大趋势是人们希望看(听)到的各具特质、且不断升华的各国、各民族的艺术(音乐),而不是对他人的模仿”。一位德国音乐家也说:“我们尤其希望听到中国传统的、而且是纯粹传统的、没有经过现代改编的音乐”。
   
    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主意识和本土观,是生存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条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我相信吹腔艺术定会大放异彩、为现代人所青睐。

    郝玉岐(河南省歌舞剧院)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化中原》杂志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中国国粹:豫剧艺术特点解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