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文章

两宋时期中原迁民

2014/7/9 16:16:41 点击数: 【字体:

    北宋靖康元年冬(1126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四月,金国贵族在大肆勒索搜括后,俘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携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北去,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127年5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皇帝,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同年10月,南宋政府南迁扬州,此后又逃到镇江,再逃到杭州。据《宋史》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从金兵攻占东京到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的一段时间,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迁。东京失陷,城中官绅士民大批出逃;宋高宗赵构南逃,相随“衣冠踣于道路者相继”,跟着他南逃的人难以胜计。此期,大河两岸抗金义军作战失利,有的投靠南宋,如王屋(今河南济源市)人李兴,率领所部义兵万余人南渡归附宋廷。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攻入扬州,大肆掳掠后,烧城北撤,继又向浙江、江西和湖南推进,先前迁到江淮一带的中原人被迫渡江继续南移。宋高宗小朝廷一逃再逃,从杭州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又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定海(今浙江镇海),复又乘船入海,漂泊到温州避难。金军一追再追,1130年破明州、定海,继又自江西入湖南,掠潭州。后由于韩世忠、岳飞等将领以及义军的奋力抵抗,金军北撤,淮南始无金军。1134年9月,金与伪齐军大举渡淮攻宋,“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直至孝宗朝,“中原归正人,源源不断”。

    这次中原大移民,成批行动者持续约40年左右,上自皇帝,下至市民百姓,包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以及农、工、商等各行各业的人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超过了以前各次迁徙,自然所包含的姓氏也难以胜计。因南宋建都临安,宋高宗曾一度驻扬州、镇江、建康(今江苏南京),而流民又多追随南宋小朝廷活动,所以,此次南迁的中原人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最多,其次还有迁到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者。

    迁往浙江的,主要是寓居杭州及周围的一些地方,既有大批来自开封的北宋皇族、文武官员及各行各业的民众,又有许多来自河南其他地方的移民,可谓“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大驾初驻跸临安,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辏。”可见浙江、尤其是杭州是中原移民的重要聚居地。北宋政府曾在开封兴办许多大型手工作坊,仅军器监就有工匠8500多人,这些官营手工作坊及开封众多的私营作坊、商店等,大都随赵构南迁,到杭州后恢复旧业。例如,北宋时开封著名的荣六郎印刷铺、乐驻泊药铺、厢王家绒钱铺等,都迁到了杭州;开封一些著名厨师南迁后也在杭州重开饮食业,其著名者有鱼羹宋五嫂、血肚羹宋小巴、杂菜羹李婆婆、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南瓦子张家团子等。寓居浙江的官员、文人,见于《宋史》等书记载的即有许多。例如,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谢克家,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渡江后居杭州,高宋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洛阳人陈与义,徽宗时为太学博士,南渡后居杭州,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滑州(今河南滑县)人康与之,南渡后居嘉禾(今浙江嘉兴),高宗建炎初,曾上“中兴十策”;汴(今河南开封)人曾觌(dí),渡江居杭州,孝宗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权震朝野;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史达祖,南渡后居杭州,后为韩侂胄门下堂吏;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岳珂,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府西北之金佗坊;杨次山,其先开封人,“祖渐,以遗泽补官,仕东南,家于越之上虞(今属浙江)”;张九成,“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开封人孙惟信,避乱徙居婺州,光宗时弃官隐居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开封人方淑,绍兴(宋高宗年号)初进士及第,为德清(今属浙江)县丞,因喜爱溪山风光,遂在当地安家;姚夔,“先世居汴,宋南渡,徙家桐庐(今属浙江),族敦诗礼,代有闻人”;俞山,“其先汴人,南渡家于携李,故今为嘉兴秀水(即今浙江嘉兴)人”;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董玘,“其先汴人,宋之南,有讳康者,来家会稽之东小江,遂为会稽人”;茅瓒,“其先汴人,宋靖康末徙居钱塘”;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韩肖胄,“与其弟膺胄寓居于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宛丘(今河南淮阳)人王逨,建炎(宋高宗年号)间随父俣徙居余姚(今属浙江);应天宁陵(今属河南)人程迥,南迁居于绍兴余姚;信州弋阳(今河南潢川)人陈康伯,避乱举家入浙;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贺允中,南渡仕宋,官至参知政事,告老归台州(今浙江临海);覃怀(今河南武陟)人李曾伯,渡江居嘉兴;吕本《江公晓神道碑铭》说:“江氏,族属繁衍,散处海内,至宋,有某者,自汴扈跸南渡,遂家于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袁伟《午塘闵公如霖行状》说:“公讳如霖,字师望,午塘其号也,公之先汴人,宋宝庆(宋理宗年号)中,有将仕郎某者,避兵乱,徙家乌程(今浙江吴兴)之晟舍里”。

    江苏是仅次于浙江的中原人移居的重要地区。这是因为宋高宗赵构南逃时,曾驻跸江苏的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南宋管理宗室的机构西外宗正司也先后迁至江苏的扬州、泰州、高邮。迁入江苏的河南人,见于史书及墓碑记载的,也大都是一些官员和文人,例如,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张岩,“徙家扬州”;洛阳人吴仁杰,徙居昆山(今属江苏);郑州人张端义,徙居苏州(今属江苏);瞿汝稷《赵公用贤行状》说,明代常熟(今属江苏)人赵用贤,“其先世为宋宗室简国公讳仲谈,简国(公)生朝请大夫讳士鹏,守江阴(今属江苏)军,因家焉,十传讳实者,赘于常熟钱氏,遂家常熟”;文征明《蔡先生羽墓志铭》说,蔡羽“其先家陈留(今河南开封),宋南渡时,秘书郎源自大梁徙杭州,又自杭徙吴,居太湖之包山(即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李东阳《屠公庸神道碑铭》说,屠庸“其先汴人,从宋南渡迁淮阴(今属江苏)人,再迁无锡(今属江苏)”;李贤《刘公铉神道碑》说,刘铉“其先汴人,宋南渡时,徙家于苏,遂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顾清《沈先生涛墓》说,沈涛“先世以医事宋,家汴京,有讳某者,当建炎初,扈(随从)驾南渡,始家于长洲思陵”;王世贞《刘公畿神道碑铭》说,刘畿“其先以卿士佐用,遂为大族,代有显者,至宋避戎,由汴南徙,居建康,数传而元提举顺之榷(专卖)茶平江路,即平江之长洲,家焉”;李贤《高公谷神道碑铭》说,高谷“其先世居河南之怀庆(今沁阳市),有仕宋者,从高宗南渡,徙维扬(即今江苏扬州市)”。

    迁入上海的河南人,主要见于后人的墓碑、墓志中的记载。例如,顾清《西园唐君祯墓表》说,唐祯“其先本汴人,宋建炎初,有贵一将仕者,扈驾来江南,侨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之白沙里,其后子孙遂为华亭人”;费采《朱公恩墓铭》说,朱恩“其先汴之通许(今属河南)人,宋南渡时,流寓华亭之七宝镇”。

    徙居江西的河南人,如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仕宋,寓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孝宗朝累官吏部尚书;郑州人赵蕃,“建炎初,大父旸以秘书少监提点坑冶,寓信州之玉山”;周必大,“其先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市)人,祖诜,宣和(宋徽宗年号)中倅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开封人刘功甫,“仕宋,为江西万安丞,子孙因家焉”;洛阳人吴顺之,以祖荫入仕,绍兴(宋高宗年号)初,知海州,改连州,终知靖州,后隐居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洛阳人李会,流寓吉水(今属江西)。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中叙述其见闻说:“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携家南寓武陵。”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市。其实,当时移居湖南的河南人不只是武陵有,如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万俟卨(mòqíxiè),南渡仕宋,官至参知政事,绍兴间避于湘沅(湖南沅州,今湖南芷江县);开封人向沈,南渡后家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李芾,祖籍广平,徙开封,宋南迁,徙居衡州(今湖南衡阳)。

    徙居湖北的河南人,如毕良史,初居汴,徙蔡州(今河南汝南),避乱侨寓兴国军(今湖北阳新)。

    迁入福建的河南人,分布于宁化、上杭、仙游、福州、建瓯、建阳等地。如《崇正同人系谱》“陈氏”条云:“陈氏郡望称颍川,宋末,中原士族纷纷随帝室播迁,有陈魁者,率其族93人,移居福建汀州府之宁化、上杭”;《古濑叶氏族谱》说,其先世“居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居仙游之古濑”;又如,开封人王继先,随宋南渡,建炎初主管翰林医官局,后被令居福州;滕员,“先世南阳邓(今河南邓州市)人,随宋南迁,因居建为瓯宁(今福建建瓯)人”;滑州(今河南滑县)人唐与之,南宋初徙居嘉禾(今福建建阳)。

    关于河南人移居两广的情况,王象之《舆地纪胜》说:“容介桂、广间,渡江以来,避地留家者众。”蔡绦《铁围山丛谈》说;广西博白县自靖康元年后的十年间,“北方人流寓者日益众”。又据《宋史》记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朱敦儒,北宋末年被召至京师,授之以官,屡辞不就,南渡后一度为官,后“避乱客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县)”;洛阳人陈与义,在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曾“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五岭的别称,即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庚五岭的总称,在湘、赣与桂、粤等省交界处)”,官参知政事,也是诗人。

    中原人自秦汉至两宋的多次大规模南迁,为江南输送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和大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于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中原汉族与江南许多少数民族的融合,以及提高人口的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宋代以降,中原仍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而徙居南方的,但已没有大规模的南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华姓氏网(2011-12-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