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走进鹤壁 >> 印象鹤壁 >> 浏览鹤壁

一代“谋圣”姜子牙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六 很多民间习俗由太公而起

2013/11/8 17:33:15 点击数: 【字体:

一代“谋圣”姜子牙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六 很多民间习俗由太公而起

图为卫辉市太公镇姜太公庙里供奉的姜太公像

  因为太多利于民生的创造,足迹又遍及四海,姜太公已经融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春节来说,节日里许多民间习俗,都与姜太公有关。

  比如贴“福”字,就源于太公。传说姜太公封神时,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老百姓每逢过春节,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因为“穷神”是倒着看的,所以百姓一般把“福”字倒着贴。

  很多地方贴窗花的习俗也源于太公。传说姜太公封神时,最后已经没有地方可封,只能将自己封为窗神。有的人家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纸条,以图吉祥。后来,人们剪一些包含美好愿望的图案贴在窗户上,希望新年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吉祥,这就成为后来人们贴的窗花。

  农历正月初五,人们习惯称之为“破五”,它是春节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破五”。

  像“贴门笺”、挂灯笼,也出自姜太公。

  门笺是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的吉祥饰物,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传说姜太公封他老婆做了穷神,但害怕她随便到别人家里,给别人带来晦气,就规定她只许上富贵人家,如果人家门脸破败,就不准进去。人们知道了这件事,纷纷把家里的破布烂麻挂在门上,以示家庭破败,阻拦穷神进入。后来人们觉得不太雅观,就用整块布、整张纸剪成穗子来代替,以后便慢慢发展成更加精美的门笺。大年初六,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同时也将门笺摘下来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姜太公,在他去世后的数千年间,成为民间一种不灭的精神,一种纳福呈祥的存在。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要说起来,最让人们难以忘记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王振中先生说,如今豫北一带,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但凡盖新房上梁的时候,都要用大红纸书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条款,贴在花檩上,在地上放好供桌,摆好供品,白酒浇梁口,燃放鞭炮,由主家的当事人焚香叩头,然后由木匠和泥水匠将花檩拔上房顶,安放在正门那间房的中间。

  盖新房为什么要贴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条款呢?

  说起来,这里面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说的是西周初期,姜太公故里姜塬东面有个宋家庄。庄主宋异人家中富有,他和姜太公是焚香盟誓的好朋友。

  有一年,宋异人嫌自己的房屋破旧,想再盖座新房。于是,他找人选了一块风水宝地,择了良辰吉日动了工。可是,一连盖了几次都没有盖起来。第一次房四周墙垒好了,一场大风给刮倒了;第二次刚上完第四架梁,不知为何,顷刻间五间房四架梁全断了;第三次再盖时,柴草都铺上了房顶,一场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无奈,宋异人只好丢下主房,草草盖了两厢陪房住下了。

  不久,姜太公从齐国回乡省亲。这天,他闲来无事,便去看望好朋友宋异人。多年不见,那份亲近自不必说,两人说不完离别后的坎坎坷坷、诸多是非黑白。

  这时,姜太公看见宋异人后堂是残壁断墙。依宋异人的实力,为什么不盖主房呢?姜太公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宋异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宋异人面带愁容,把盖房屡遭不幸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姜太公。姜太公听了,立刻明白了,他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这等皮毛小事。仁兄不必忧虑,后天便是黄道吉日,紫微星降临,你尽管动工盖房就是了。”

  两天一晃过去了,上梁的时候到了,姜太公来到新房里,立于花檩旁边,口中念念有词,说道:“四方鬼神,洗耳听着,太公在此,各归其所。”

  宋异人半信半疑地开了工,说来也真是灵验,太公几句话,宋异人盖房安然无事,只几天,便顺顺当当把新房盖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异人开始盖新房时,四方鬼神都来争地盘,受香火,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推翻墙,踢断梁,一把鬼火烧个光,闹得宋异人望而生畏。

  这一次盖房时,四方鬼神又闻信来了。正要闹腾时,姜太公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个都吓得浑身发抖。因为他们都是姜太公所封,更主要是姜太公有一把打神鞭,怕犯在他手里受苦刑。所以,姜太公一说,往屋里一站,他们都吓得四散逃窜了。

  后来,这件事传开了,凡盖新房的人家,都效仿宋异人的办法,上梁时为讨个吉利,就写副“上梁正遇黄道日,立柱巧逢紫微星”的对联。在花檩上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条款,有的人家还在花檩上用红头绳拴一双筷子和一串铜钱,意思是:有吃、有住、有钱花。想让姜太公长期住下去,永保主家平安。这个习俗沿袭了三千多年,直到如今,许多人家盖房时仍沿用这一风俗。

  而目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蒙红头的习俗,也源自太公。

  凡青年男女结婚的当天,新娘子都要手捧花瓶,头上蒙块红布,人们都管它叫做“蒙红头”。

  据说,商周之际,武王有位叔父叫姬仲,此人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屡立战功,满朝文武,大小官员,无不敬重。在牧野大战中,还立了大功。

  一日,武王班师回朝,大摆宴席,众臣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好不热闹,就在庆贺之际,也不知道哪位大臣多喝了几盅,对姬仲开了个玩笑:“大将军在战场上是英雄,可在家却是个狗熊,十足的怕老婆货,哈哈哈!”他这一喊不要紧,却引来了一场哄堂大笑,你一言我一语全都指向姬仲,把个姬仲讥笑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无地自容。武王在一旁看得一清二楚,他想:我姬家威名四方,堂堂皇叔岂能怕老婆不成?为了弄个水落石出,第二天夜里,他悄悄来到皇叔府上,想看个明白。他摸到窗下,踮起脚尖,用舌头将窗纸舔湿后捅了个洞往里一看,果然不错,皇叔正跪在老婆面前请安呢。这个情景使武王羞愧难当,他把袖子一甩,扭头就走,到了金殿上,立即传下了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文武百官,都要带着夫人上殿,这些大臣谁也不知道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得照旨行事。

  等所有的官员偕夫人到齐后,武王坐在龙墩上,盛怒喝道:“来人呀,快把我皇婶提上来!”大家面面相觑,疑惑不解,只听武王说道:“大胆妖妇,竟敢在家欺压皇叔,让我皇叔给你下跪,我岂能饶恕于你?”众大臣纷纷上前求赦宽恕,让其痛改前非,饶她一死。武王大怒:“以前我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抓住把柄,昨天我亲眼看见皇叔跪地给你请安,今天召集众夫人来,就是要杀一儆百,以后哪个女人再敢欺压男人,定斩不容!”

  一声令下,刀起头落,姬仲夫人身首异处,这时在一旁的姜尚,手拿一块白布,连忙朝她脖子上一按,白布立即被染成了殷红色。

  武王当即宣告:“这是例子,我就以这红布为例,以后哪个女人再敢虐待男人,欺负丈夫,这就是下场。”

  后来,姜尚把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凡姑娘出门时都要顶块红布,沿袭成俗,以记住这血的教训。

  实际上,关于结婚时新娘蒙红盖头,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

  说的是姜太公佐周伐商成功后,封商纣王为天喜星,专管人间婚姻嫁娶的送喜。但纣王不改好淫贪色的恶习,送喜时见到新娘娇美,总喜欢非礼人家。老百姓非常气愤,向姜太公告状。姜太公就教大家以后送新娘上轿前,先在头脸上蒙块红布,然后放起鞭炮。人们依言行事,纣王果然不敢再作恶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将新娘护送到男家。原来,姜太公随周武王伐商时,是打着大红旗进入商都朝歌的,纣王不仅挨过姜太公的神鞭,自焚死后还被割下脑袋,挂在红旗上。如今见新娘红巾遮面,又闻鞭炮声响,误以为姜太公又打旗祭鞭来收拾他,邪念顿消。自此,红盖头成了新娘降伏喜神、逢凶化吉的护身之宝,连同发轿时燃放鞭炮的规矩,一起流传下来。

  许多饮食习俗也与太公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国家,也是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国家。在各地的民间饮食文化中,与姜太公相联系的也有很多。

  比如现在人们使用的筷子,就是姜太公发明的。当然这传说有些离奇,说是姜太公与老婆关系不好,老婆就想将他害死后另嫁他人。这天姜太公回家,老婆给他烧了一盘肉,让他吃。姜太公正要伸手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连啄了他三口。他疼得手打哆嗦,结果肉没吃成。姜太公觉得很蹊跷,就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这只神鸟栖在一根竹枝上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太公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太公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太公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太公夹起肉就往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而在山东,有一道广饶名菜,叫姜太公鱼芹,也与姜太公有关,说的是姜太公封齐建国后,采取“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兴国之策,结果使齐国民富国强。建齐后,姜太公仍保留着钓鱼的嗜好,太公钓得鱼后喜欢自己烹制,整条鱼吃腻了,便剔去骨头,留下鱼肉与蔬菜同炒,并常以此菜宴客。宾客都说太公烹制的鱼肉鲜美,且操鱼勤奋,便有雅士做出绝句:“齐民富国盛,姜太公鱼勤。”后人将“勤”改为“芹”,便成了今天用鱼肉加芹菜、米拌匀同炒的“姜太公鱼芹”。

  另外,像人们常见的陕西名吃浇汤面和四川宜宾名吃李庄白肉,都与姜太公有关。

  浇汤面据说最初发源于陕西乾县,尤其在乾陵以北及永寿部分地区为正宗。在过去,只有在结婚丧葬的重大日子以及过年时人们才吃浇汤面。传说姜太公从西岐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地区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做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岐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如今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乾县一带,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作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地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浇汤面的前身。

  另外,儿童玩具——风车,传说也是姜太公发明的,原名叫八挂风轮,是避邪用的。传说上天有个十头鸟,因触犯天规被砍下一个头,就飞跑了。下凡到人间之后,到处乱窜,它的翅羽扇到哪里,哪里就遭殃。为制服九头鸟,为民除害,姜太公制作了能镇妖降魔的八挂风轮,九头鸟怕亮怕响,就被制服了,从此民间尽享太平。

  因为太多利于民生的创造,足迹又遍及四海,姜太公已经融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包括卫辉在内的许多地方,仍保留有不少与姜太公相关的习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07-07-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