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鹤壁

石—卫国纯臣后裔之姓

2016/3/1 11:56:11 点击数: 【字体:

    石shí—卫国纯臣后裔之姓

石—卫国纯臣后裔之姓

    石姓出自春秋初期的卫国,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说是“卫大夫石碏之后”;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将其列入“以字为氏”之类,说石氏源于“姬姓,靖伯之孙石碏有大功于卫”。那么,石碏是否姓石,他有什么大功,石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春秋》、《史记·卫康叔世家》等书记载,西周初期由周武王同母少弟姬封(即卫康叔)在今河南淇县建立的卫国,传至卫庄公,庄公有宠妾,生子叫州吁。州吁爱练武,喜欢打仗,庄公要任他为将军。姬封的6世孙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在庄公时为卫国上卿,是个著名的贤臣。当他听说庄公要用州吁为将时,立即进谏说:“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庄公不听。后来,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经与他的心暖、石碏的儿子厚密谋,于周桓王元年(公元前719年),乘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朝见天王之机,在送行宴上袭杀桓公,自立为卫君,拜厚为大夫。消息传出,卫国人都怨恨州吁和厚,其他诸侯也不服。州吁恐怕君位保不住,经与厚商量,决定发动战争,争取打个胜仗,掠夺些粮食,以笼络人心。于是联合宋、陈、蔡等国,以郑伯寤生不孝顺母亲、不爱护弟弟为借口,兴师伐郑。仗是打胜了,还将郑国已经成熟的谷子割下来运回卫国,但老百姓却埋怨他们无缘无故地发动战争,害得人们不能好好地过日子。为了寻求卫人支持的办法,州吁派厚回家向他父亲石碏请教。这时,石碏因不满意州吁的行为,已告老还家,见厚来问计,思索了一番,因考虑到桓公的母亲是陈国人,于是便说:“诸侯即位应该得到天王的许可,而陈侯跟天王挺亲密,和卫国也有交情。如果你们先上陈国说服陈侯,让陈侯找天王说好,你们再去朝见天王,事情就可以办好。”州吁和厚按照石碏的主意,带上重礼,亲自到陈国去。与此同时,石碏给他的好朋友、陈国大夫子针写了一封密信,暗地里打发人送去。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就是卫宣公。《春秋》对石碏的行为大加称赞,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石氏。

    石氏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三字姓嗢(原作乌)石兰氏改为石氏。

    秦、汉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时楚国有石奢,郑国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汉时有石商、石奋。

    《姓氏考略》称石氏“望出武威、渤海”。武威郡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县),渤海郡治所为浮阳(在今河北沧县境内)。又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属山东)、上党(在今山西省境内)、河南(今河南洛阳)四处。其中,渤海、平原两郡的石氏,均为西汉人石奋的后裔,平原石氏于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江都);上党郡的石氏,系羯族,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河南石氏,是鲜卑族嗢石兰氏的后裔,唐元和年间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灵宝)。

    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记载,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五代时已发展成为闽南望族。又据石氏族谱载,后唐天成四年(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裔不仅散处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迁入广东;明朝洪武年间又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有张姓、冉姓、娄姓等改姓或冒姓为石氏者,这无疑也为石姓增加了新的属员,扩充了人口。如据《后赵录》载,有张背督改为石会,冉闵冒为石闵;《北史》载,娄姓有改石氏者,齐武帝明皇后用巫媪言改石氏。

    十六国时期,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331年称帝,建号建平。石勒死后,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废石弘自立,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在位15年。五代时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936年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被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市),国号晋,史称后晋,历时10年而亡。以上是石姓人所建立的两个国家。

    清朝雍正年间(1723年至1735年),福建石姓与戴、林2姓结伴渡海,到台湾开垦,是为大陆石姓最早移居台湾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又有福建同安人石时荣入台。此后,闽、粤石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目前,石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70位。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近代以来,一些石姓人离别故土,走出国门,徙居海外,不断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历史上的石姓名人,除上面提及者外,战国中期有天文学家石申,魏国人,他与甘德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最古老的恒星表。西晋时,荆州剌史石崇,以劫掠客商财产而致巨富,与贵戚王恺斗富;王虽得到晋武帝支持,仍不能敌。晋代还有张昌起义军将领石冰。五代末有画家石恪,曾为汴京相国寺作壁画。北宋有大将、卫国公石守信,文学家石延年,学者、文学家石介。元代有戏曲作家石君宝。明代有镇朔大将军石亨,荆襄流民起义首领石龙(即石和尚)。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贵州和湖南苗民起义首领石柳邓、石三保;清代还有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近现代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石志仁,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华东局宣传部长石西民。

    石氏的堂号有万石堂、徂徕堂。“万石堂”出自西汉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石奋。石奋在文帝时积功至太中大夫,景帝朝为九卿,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石奋的子孙引以为荣,因之立堂号为“万石堂”。“徂徕堂”出自北宋奉符人石介。石介官至太子中允,曾躬耕于徂徕山下,以《易》教授,鲁人号徂徕先生,著有《徂徕集》,其后裔因以为堂号,即“徂徕堂”。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石姓列为当今中国第63大姓,称其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5%。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的新的百家姓次序将石姓列在第71位,但未公布其占人口的百分率。石姓分布较广,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较多,这6省石姓约占全国汉族石姓人口的63%。石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叙述者外,唐代回鹘人有石姓,幽州石氏系出胡人;五代十国时前蜀利州司马石处温,系出波斯;北宋时定居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有石姓;金时女真人姓斡勒氏、石盏氏,后均改为石氏;清代满洲人有石姓,世居辽阳;清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倭赫氏、石佳氏、倭勒氏,均有改姓石者;清代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为石姓;清光绪年间云南镇边厅土司有石姓,系拉祜族;湘西仡瓜、仡卡两个苗姓家族,汉姓均为石;景颇族达石氏、夺石氏,汉姓均为石;裕固族齐鲁氏,汉姓为石;纳西族油若家,原属西尔,后改为石姓;苗、侗、水、满、回、黎、羌、阿昌、拉祜、土家、东乡、朝鲜、蒙古等民族以及云南苦聪人均有石姓。

    石姓的起源地淇县,是西周卫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北部,京广铁路纵贯其境。作者:谢钧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