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鹤壁

耿平堂用笛子“吹”出来的精彩人生

2013/10/21 16:31:16 点击数: 【字体:

耿平堂用笛子“吹”出来的精彩人生
悠扬的笛声从耿平堂手中的笛子中飘出。晨报见习记者 郭晓晨 摄

 
    耿平堂,一位饱经岁月磨砺的62岁老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深爱音乐,竹笛是他最要好的“伙伴”。12岁时第一次听到笛声,他便沉醉其中,这一醉就是50年。耿平堂曾在北京某团宣传队任演奏员,后因不懈努力被选去师部演奏,执着追求艺术的他后来又被铁道兵文工团“挖”走。5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回到鹤壁矿务局电厂工作的耿平堂,没有丢下自己的竹笛。无数个深夜,他辛勤创作,作品屡次获奖,其创作的巴乌独奏曲《鹤乡人》被定为中国民管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

    如今,耿平堂已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学会副会长、竹笛考官,他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音乐的步伐。12岁时与竹笛“一见钟情”  1964年,念小学六年级的耿平堂,有一天放学后在走廊打扫卫生。就是这个时候,这位12岁的少年第一次听到了笛声。耿平堂说,当他听到笛声时立即放下扫帚,倚着走廊中的柱子听得入神。“吹笛人是一名刚来学校的年轻老师,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吹的是《我是一个兵》,真让人着迷啊!”耿平堂回忆说。

    迷恋上竹笛后,耿平堂天天追着那位会吹笛子的老师,想学吹笛子。为了买笛子,耿平堂捡了两个月牙膏皮、废铁片等,卖得0.4元。他拿着钱高兴地到商店里买了一支标价0.32元的笛子,这支笛子成了他的宝贝,一直跟了他20多年。

    耿平堂的母亲反对他吹笛子,甚至不许家中有笛声。他就跑到离家很远的山里去练习。在防空洞里苦练到深夜  1968年,耿平堂坐上了去北京参军的火车,一路上和同伴欢歌笑语,他还拿出心爱的笛子吹了起来,车厢内掌声不断。

    刚当兵几个月,团宣传队就来挑人,悦耳的笛声得到宣传队领导认可,耿平堂很快就被抽调到团宣传队工作。

    和有着扎实专业功底的战友在一起,耿平堂更勤奋了。除了团里的日常排练,耿平堂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去排练场吹笛子。晚上排练场关了门,别人都回去休息了,耿平堂就去防空洞里,在灯下练习,从19时到23时。

    经过刻苦练习,耿平堂的笛子越吹越好,师宣传队把他“挖”走了。在师宣传队,耿平堂接触到了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耿平堂就经常和他们交流、切磋。

耿平堂是师宣传队乐队20人里唯一被铁道兵文工团挑走的人。到了文工团,他多次参与在天安门广场的演出,接触到了竹笛方面的专家。耿平堂从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乐理知识,让他得到了很大提升。

    1973年,耿平堂因放心不下家中生病的老母亲,转业回到鹤壁矿务局电厂,从事工会宣传工作。作品被定为考级曲目  回到家乡后,耿平堂经常代表单位参加省级演出,并多次获一等奖。耿平堂认为参加比赛不能总吹别人的曲目,要有自己的创作。

    搞创作不能只靠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理论支撑。于是,他在兼顾家庭、工作的同时,自考进入河南大学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并开始演奏和笛子相通的巴乌、唢呐等其他乐器。

  1999年,河南省煤炭厅举办了一场器乐表演比赛,要求演奏的曲目必须是反映煤炭行业的原创曲目,耿平堂受邀参赛。

    第一次搞创作,耿平堂没有经验、没有参考资料,一有灵感就记下来,一个个音符慢慢组成了一段段旋律。通过反复试奏、同行鉴定、反复修改,努力了大半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首巴乌曲——《喜迎乌金运山寨》,获得了当年《鹤壁之声》的优秀表演奖。

  自此,耿平堂的创作之路开启。退休后,耿平堂经常和老伴张海珍去淇河边闲逛,清澈的河水、晨雾飘渺的远山、声声入耳的鸟鸣都让耿平堂陶醉其中。

    2004年,耿平堂为了把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通过音乐分享给别人,创作了一首巴乌曲——《鹤乡人》。这首曲子一经发表,便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定为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这首曲子记录的是我散步时从宁静到欢愉的心情变化,咱家乡太美,外乡人也被打动了。”耿平堂笑称。很多学生考入音乐学院

    一弟子入“女子十二乐坊”  耿平堂的美名随着笛声传播开来。他的亲戚、邻居、战友带着孩子来,让孩子跟他学吹笛子。耿平堂对记者说:“我一直很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爱上笛子,爱上这种一听就会醉的声音。”

    耿平堂说,在他培养的学生中,很多人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名校,“女子十二乐坊”组合中的一名成员也是他的学生。一到放假,他以前的学生还会相约来看望耿平堂,一起讨论音乐、演奏乐曲,其乐融融。

    耿平堂曾经的学生白洋如今在杭州做专职音乐教师。回忆起小时候向耿老师学笛子的经历,他感触颇多,“耿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不仅教我吹笛子的技巧,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最初我学笛子只是出于兴趣,想学个一技之长,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启蒙老师,我可能很难走上专业道路。【原标题:用笛子“吹”出来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淇河晨报 2013年10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