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登封清末杨家大院被拆除 100年间走出多位名人

2013/11/4 9:20:54 点击数: 【字体:

登封清末杨家大院被拆除 100年间走出多位名人

拆除前

登封清末杨家大院被拆除 100年间走出多位名人

拆除后

     近日,位于登封的杨家大院被拆除,村民们感到十分惋惜。很少有人知道,在100年间,这座大院里走出来的孩子中,不但有登封县县长、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还有一生呵护河南运台文物的台湾老人……越来越多的古院落被拆除,咋保护这些历史记录者引人深思。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记者邱琦/图

    【现场】清末杨家大院被拆除

    “拆了,说拆就拆了,可惜啊可惜!”10月30日下午,登封市大冶镇桥板河村六组的一处山坡上,一座本来完整优美的清末古院落,已经变成一堆废墟。几位村民站在旁边,不停叹息,细雨打在折断的厚实青砖上,历史断裂,颇显悲凉。

    这座院落,就是当地人常说的“杨家大院”。

    这座院落坐西朝东,从凌乱的现场,依然可以看到,大院内有三孔砖砌窑洞。

    当地村民提供的照片,还原了这座院落独特而优美的魅力:北侧的一孔窑洞,中间辟拱券门,门中间为板门,上有亮窗,门两侧各辟一长方形拱券窗,置格子棂窗,门上方有一块刻有“积善余庆”楷书的砖雕。而明间前为出前廊,有两根檐柱,柱下有石鼓、八棱柱……

    【历史】100年间走出多位名人

    “可别小看这座杨家大院,这里走出去的都是大人物。”该村一位姓张的村民说,这个院落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前当过登封县的县长。

    通过《登封县县志》等文史资料,东方今报记者找到了村民所说的这位县长——杨如芳。1905年他出生在这个院落,河南省立甲种商业学院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士官学校学习。1943年6月,任国民党陆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少将团长,率军对日作战。1946年任密县县长,1947年任登封县县长,1948年偕妻女去台湾,1974年病逝于台北市,后改葬于登封市高山公墓。

    1948年,跟随杨如芳一起去台湾的,还有他的儿子杨炳麟、杨东麟以及侄子杨祥麟、杨海麟。

    如今,杨炳麟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客座教授;杨东麟曾任美国加州河南省同乡会会长;年已九旬的杨祥麟则是一位文化学者,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以《杨祥麟和河南省运台文物》为题做过专题报道;杨海麟在台期间曾任台湾银行纸币印刷厂厂长,现退休在家。

    【无奈】曾上书多位领导也无果

    “我的四位爷爷都健在,我该如何向他们交代呢?!”昨天,东方今报记者和杨海麟的孙子杨志强取得了联系,电话中,杨志强充满了伤感。

    在登封市区工作并居住的杨志强说,近些年,杨家的后人已经不在杨家大院居住,而是将其改为杨家祠堂,逢年过节,杨家后人都会回到杨家大院祭拜祖先,已经成为多年的习惯。

    “今年3月份,我突然接到镇里的通知,省道323线改线工程正好路过我家,需要拆迁,并跟我谈赔偿。”杨志强说,这是杨家的祖屋,现在又是杨家祠堂,无论给多少钱,他都不愿意拆迁。随后,他就联系登封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杨家大院,工作人员将其定性为清末建筑。

    担心院落被拆,杨志强还将有关材料送给了登封市多位主要领导,但至今没有下文。

    “9月29日那天,房子被拆,我当时还在登封,得知这个消息,差点儿气晕。”杨志强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几位身在海外的长辈交代。

    【说法】不在文保范围但拆了确实可惜

    昨天,东方今报记者和登封市文物局取得了联系。该局一位负责人证实,他们的确多次去过杨家大院查看,但这座院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无法予以保护。

    抽调到登封市大冶镇负责拆迁的王少辉,经历了杨家大院拆迁的全过程。

    “省道323线改线工程,是一项重点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拆迁的民居很多,杨家大院是其中之一。如果古院落是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我们肯定不会拆,但杨家大院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局也没有备案,只能拆掉。”王少辉说。

    不过,王少辉自己也坦言:这个家族在登封当地确实很知名,这座院落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拆了确实怪可惜。

    路过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工程能否临时改线?“这不可能,因为杨家大院北侧是大沟,南侧坡度大,没办法改线。”王少辉说。

    【出路】古院落如何避免被拆命运

    近年来,基建步伐不断加快,拆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古民居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最近半年来,东方今报刊发了多篇古民居被拆除的报道,这其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民居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就可以拆;那么,什么样的古民居才能够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呢?

    我省文物系统一位资深人士告诉东方今报记者:古建筑能否评上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不是唯一标准。“不但要看建筑的历史,还要看建筑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像二七纪念塔,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有文物普查制度,在文物普查中,如果发现古建筑比较有特点,首先评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有可能评为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直至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人士说,然而,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只进行了三次。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建筑越来越少,人们对古建筑到了一个重新认识、觉醒的新时期,这是好的变化。但尴尬的是,这些保护还局限在个人呼吁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投入和关注。”这位人士说。

    对于古民居的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意味深长地说:“路是弯的,理是直的。”只要重视起来,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原标题:登封清末杨家大院被拆除 100年间走出多位名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3-11-0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