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于氏古居:勤奋持家之样本

2013/10/10 10:41:50 点击数: 【字体:

于氏古居:勤奋持家之样本

于氏古居
 

    建于清朝光绪九年间,位于新密市刘寨镇于岗于家门村的于氏古居,100多年过去了,至今还保存完好。但它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从最初的天上掉馅饼式的崛起,到后来房屋主人因懒惰、吸烟成瘾,险些使古居不复存在。为世人上演了一个勤奋是持家之道的生存样本,足以够后人铭记在心。 新密播报 刘客白 文/图

    清晚期古民居的实物标本

    于氏古居,位于新密刘寨镇东2公里左右的地方。如今,周围民房已是一片废墟。只有青砖红瓦的于氏古居屹立在废墟中间。大门口放着许多石磨、石盘,给整个古居增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于氏古居共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东西并列二进四合院式建筑布局,现存房屋有大门,东西厢房,正房等建筑。大门位于最南侧,两阔一间,进深一间,硬山灰瓦顶略高于西侧倒座,倒座位于大门西侧,面向北,砖木结构,面阔两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二梁起架,灰瓦覆盖屋面。

    主屋位于北侧正中,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双层建筑,面阔三件,进深一间。明间两侧用木质隔板将房屋分为三间,西次间有楼梯可上二楼,二楼地面为木质棚板,二梁起架,梁架用柴考究。

    记者在主屋阁楼的梁上见到了写有建于“光绪九年间”的字样。新密市文物专家对刘寨于氏古居的评价:保存完好,并有确切建筑纪年,对新密市清晚期古民居提供了实物标本。

    跌宕起伏的家族命运

    43岁的于九成,是于氏古居的第四代传人,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居不被破坏,于九成一家人就居住在10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坐在古老的房屋内,于九成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着于氏故居的曲折历史。

    于家世代为农民,到了于九成的祖爷于中九那里,于氏家族的崛起可谓天上掉馅饼。一天夜里,于中九夫妇二人在自家纺棉花时,突然觉得地下面有些硬,并且闪闪反光。随后,二人拿来家什,从地下面挖出了一块元宝。

    得此大财的于中九并没有挥霍。他不再承包土地,用挖来的元宝做资本,带着家人往返于豫中与豫东两地,做起了贩卖香的生意。

    1850年左右,于中九在自家的土地上盖了两套二进院,东西并列。我们如今在于氏古居所见的只有一套,另一套在特殊年代被迫拆除。东院于中九依旧用于经营贩卖香的生意,西院于中九的几个侄子经营一酒家,生意颇为红火。

    在于岗村,于中九为人忠厚,知书达理,被任命为村长,村里之事他跑前跑后,从不计较得失。于中九早年无子,60岁得子,取名于佩轻。晚年得子的于中九对儿子溺爱有加。于佩轻十几岁时,于中九去世。

    于佩轻并不像父亲那样,勤于劳作,而是整日靠收地租过日子。年幼时,于佩轻体弱多病,用吸食大烟治病,后染上烟瘾,变卖了家里所有的土地,欲变卖房屋时,被妻子阻拦。

    留住古居就留住了文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于佩轻的好吃懒做差点使于氏古居毁于一旦,也挽救了古居。文革期间,于氏祖上没有被划为地主,于氏古居没有被扒掉。

    与于九成的父亲于彦理为堂兄弟的于秀理,是于氏旧居走出去的第一个从政人员。于秀理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解放初期,在天津警察局任一级督察员。现如今,于九成还保留着当时的任命书。落款处是天津警察局几个大字。

    解放天津时,朱德给于秀理写了一封亲笔信,劝其归诚。后因于秀理对解放有贡献,在狱中待了几年便又重回于氏旧居。归来后的于秀理一直待在家中。

    于九成告诉记者,从小生活在旧居中,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来,弟兄们一个个都外出,只有他一个人守在老屋中。“这不仅是一个老屋,还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是一个时代见证,留住它给后人留住了一个时代。”

    由于年代久远,旧居难免遭遇损坏。2010年,于九成在不改变旧貌的基础上对于氏古居进行了整修。现如今,走在古居中,院子里种着竹、兰、梅等花草,仿佛置身于一百年前的于氏家族中。

    于九成说,凡是了解于氏古居的人,都应该铭记“勤奋与节俭是持家之道、建家之本”的古训。

    一百多年过去了,从于氏古居走出去的后辈陆陆续续有130多人,他们多以勤奋刻苦为家训,分散在祖国各地,多有成就。(原标题:于氏古居:勤奋持家之样本)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3-10-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