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古荥阳城崛起于荥泽湖畔

2013/10/9 17:20:09 点击数: 【字体:

古荥阳城崛起于荥泽湖畔

荥阳故城(在今惠济区古荥镇)位于荥泽西北岸,依托荥泽的水运枢纽地位,崛起于战国时期,持续繁荣了三四百年。

古荥阳城崛起于荥泽湖畔

鸿沟水系示意图。这条著名的运河自战国开凿,延续使用到汉魏西晋时期。
 

    “郑州水系,沟通天下”系列之四

    □首席记者 姚伟 特约撰稿 贾宝倩 文图

    引子

    PREFACE

    鸿沟不是阻碍,而是沟通和交流。

    中原四通八达,中原文化原本就具有开放的特质。鸿沟开凿后,天下水系、天下经济、天下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便捷而频繁,中原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鸿沟的起点在荥阳。司马迁说,“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最初的荥阳城不在今天的荥阳,而在今郑州惠济区的古荥镇。“山南水北谓之阳”,叫荥阳是因为位于荥泽西北;叫荥阳,更因为这座城因荥泽而生,而繁荣,而光芒万丈、举世瞩目。

    此时的荥泽,已成为“国际性”水运交通网的总枢纽。

    因位居天下之中,古代郑州地区的两个大湖——荥泽和圃田泽,具有了非凡的意义,黄河水被引入这两个大湖,然后再引向东南,沟通各条河流,并为水运提供足够的水量。

    荥泽本来就与黄河和济水相连,此时又通过鸿沟与黄淮间各水系连通,自然成为天下水路的中心和枢纽。这个水运网所形成的经济网络,息息相通,富有活力,极具吸引力,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看来,甚至“秦国极力东侵,无非是也想参加到这个经济网络中来”。

    正是借助荥泽在水运网、经济网中的枢纽地位,公元前四世纪,荥阳在荥泽西北迅速崛起,并持续繁荣了三四百年。

    践土之盟为荥阳奠基

    古荥镇在郑州市区西北。沿西四环——古须路一直向北,到与大河路交叉口处,你就踏上了古荥的土地。

    古荥如今只是一个偏远的郊区乡镇,但自战国到西汉,长达三四百年的岁月里,这里却是闻名全国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发达的商业、先进的冶铁工业,富足繁荣,名扬天下,桑弘羊赞其为“天下名都”之一。

    古代荥阳城的奠基者,可以说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晋文公正式确立了霸主地位。

   古荥一带是郑国地盘,起初很不起眼。当时郑国的明星城市是京(今荥阳京襄城村)和制(今上街),这两个城邑都处于新郑到洛阳的交通线上。无论政治或商业,郑国均与东周王畿(今洛阳)关系密切。而北边荥泽湖边的古荥一带,不为人们注意。在《左传》的记载中,这里林木畅茂,麋鹿出没,人烟稀少。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击败强大的楚国,一战而建立霸权。但晋文公知道,要让天下诸侯心服,他还要得到周王正式支持。

    城濮之战后20多天,晋文公率领大军到达郑国北部,在践土为周王修筑王宫,请周襄王前来,并约鲁、齐、宋、蔡、郑、卫等诸侯国再次会盟,史称“践土之盟”。

    经晋文公精心安排,这次会盟盛大而隆重。首先举行的是献俘仪式,晋文公把俘获的楚国兵车100辆、士兵1000人献给周王;随后周王用甜酒招待晋文公,用策书正式任命他为诸侯的首领,并赏赐给他大辂车、大戎车各一辆及整套服饰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并“虎贲”(勇士)三百人。晋文公三次辞谢,然后恭敬地接受:“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至此,在尊王的旗帜下,晋文公顺理成章地登上霸主宝座。

    践土的所在,历来多有争议,但其大致方位无疑是在今郑州北、原阳西南。《读史方舆纪要》及《荥泽县志》有记载说:“荥阳故城内东北隅有践土台。”著名考古学家荆三林据此进一步考证,认为践土就在古荥镇荥阳故城。今荥阳故城东北角有数丈高夯土台,红色土质,坚固异常,被认为即践土台。当年古荥东南就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荥泽,晋文公为周王修筑的王宫,可说是一座豪华湖滨别墅。

    践土会盟,一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带来长期发展的动力,此后两百多年,古荥一带仍不很重要,只能等待更大的发展契机。但王宫的存在,无疑是不寻常的底蕴,增添了地望,为日后大城的修筑,奠定了最初的根基。

    战国初年,时代发生的两个巨变,让古荥一带突然重要起来。

    其一,韩国吞并郑国。韩国疆土狭长,跨黄河南北,黄河南有今郑州、许昌、南阳等地,黄河北则有野王(今沁阳)、上党(今山西长治)。对于韩国来讲,维系南北交通意义重大。而古荥东边是荥泽,北边是广武山东缘,恰是连接南北的要道。

    其二,荥泽成为水运枢纽。魏国开凿鸿沟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再从圃田泽引水东南,形成庞大的水运交通网。而韩国沟通圃田泽与荥泽,让荥泽成为水路枢纽。

    时代发生的巨变,迫切需要经营一座新的城池,它既是军事堡垒,足以连结韩国南北;又是商业都会,能够承接荥泽带来的新能量。

    位于荥泽西岸,拥有践土王宫,南边和东边为索须河环绕的这片土地,天时、地利皆备。

    鸿沟:沟通天下

    水乃生命之源。奔腾不息的江河,如大地的血脉;星罗棋布的湖泊,似璀璨的明珠;湿地沼泽则因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人类本性喜欢水。

    考古发现的古代遗址,基本上都位于水边。住在水边的好处太多了,用水方便,可以逮鱼捉虾,河边都是冲积平原,土质肥沃而松软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河流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水运比陆路运输省力,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独木舟,传说“古人见窾(kuǎn,中空)木浮而作舟”,《易·系辞下》则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这一说法表明独木舟出现的时间相当早,比“车”这样的陆路交通工具早得多。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衡云花先生介绍,考古发现表明,最晚在距今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木板船,摆脱天然木材限制,也更大、更稳、更便于操作。

    甲骨文的“舟”字,从形状看,平底、方头、方尾,首尾略翘,是小型木板船的样子。甲骨文中的“舟”字形状不一,亦说明当时用船十分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制的木板船。

    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水势落差较小,便于水运。从《禹贡》看,能同行舟楫的河流,已基本被古人加以利用了,甚至不惜迂回曲折,也要尽量借助水路进行运输。

    随着水运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自然河流的限制,不同水系之间的运输,常要通过陆路中转,辗转起卸十分麻烦。开凿运河,沟通本不连贯的水系,使舟楫直接往还,便利快捷,成为那个时期人们的梦想。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进步巨大,各国之间经济交往需求日增,而随着铁制工具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手段的提高,当时中国各地开凿运河的行为逐渐多了起来。

    三家分晋后,新兴的韩赵魏活力四射,大举开疆拓土,韩国灭了郑国,占据了郑国大半地盘,而向东发展的魏国则占据了郑国东部领土。郑国北部的两大湖,荥泽归了韩国,圃田泽则归了魏国。为了控制中原,公元前362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第二年就开始规划开凿鸿沟。

    按照文献记载,魏国最初是从今原阳北引黄河水南行(当时黄河位于原阳之北),注入圃田泽;随后从圃田泽引水东经大梁城北,再转向东南,经今通许、太康,东南行至淮阳,注入颍水,从而贯通了黄河和淮河水系。由于有丰盛的黄河水源供给,又有圃田泽沉淀泥沙,调节水量,因此鸿沟航运畅通无阻,此即为最初的鸿沟。

    魏国开凿鸿沟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原各国纷纷效仿,扩大鸿沟的规模,形成极为复杂的水系,把当时中原地区黄、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濮、汴、睢、颍、涡、汝、沙、泗、菏等水都连接了起来,不仅可行舟,水量丰余时还可供灌溉,形成了沟通黄、淮、济三大水系的水运交通网络,并且可以自淮河以南,直达长江、太湖、东海。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越国向魏国赠送三百艘满载五百万支箭及犀牛角、象牙的船,辗转不同水系,顺利抵达大梁。

    从地势上看,韩国的荥泽比魏国的圃田泽更适合引黄河水。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决开黄河口岸引出一条足够的水流,绝不是简单的事情。荥阳地势“绾毂水路要道”,比原阳更适合引黄河水,因此荥阳引黄口很快取代了原阳引黄口,后来在司马迁看来,就是“荥阳下引河”了。当其时,荥泽连接黄河、济水和鸿沟,成为天下水运枢纽。

    鸿沟开凿后,沿线崛起一系列商业城市,如大梁、睢阳、彭城等,荥阳也在此时崛起于荥泽湖畔,自此之后。荥阳之名频频现于史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10-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