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秀美山水 >> 郑州地理 >> 浏览郑州

历史记忆里的郑州:曾是水乡泽国

2013/11/27 15:53:22 点击数: 【字体:

 


    如今郑州缺水。地下水、地表水都缺,尤其常流不断的水系更少。但在古代,郑州却是河、渠、滨、汊纵横交错,湖、塘、池、泽星罗棋布的水乡泽国,其主要河流有:

    汴河,源于荥阳大周山,与鸿沟相通,又名小黄河、大沟和汴渠,也称莨荡渠。为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凿的古运河。西汉时黄河泛滥,受其影响,河道为之淤塞,汉明帝命王景疏浚,使荥阳以下黄、汴分流。黄河东流入海,汴河南流入淮。后隋帝使人拓宽,渠宽增之四十步(20丈),水深丈余,可行大型舟船。又筑傍河御道,堤上广植杨柳,时称“汴河新柳”,为当时郑州“八景”之一。唐、宋时,漕运南及江浙,东通汴梁,为中原重要水路。所以有“隋受开凿之劳,唐享转输之利”之说。北宋时,其地位更为重要,可将江、浙、湖之粮食、土特产品,直运开封,并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不过北宋以后,这里成为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战火频仍,遂逐渐荒废。至元十七年(1280年),由贾鲁再行疏修,改名贾鲁河,终因时局我变,政治中心转移等原因,失去转运功能,而沦为一条区域性小河。

  潮河,亦名栾河,龙须河,在州南15公里处,流入圃田泽的一段,又称龙须河。因一日三潮(三次起落)而得名。河水富含泥沙,夏秋更甚。南由曹北流,同七里河汇合后,入贾鲁河。郑州东南一带的沙土地,多因它冲积而成,为当年郑州最大的水患之源。

  金水河,俗称泥河,在州西一里处。源于州西南梅山之黄龙池,北行东流辗转至郑州城西,再入西、北城壕而东流,最后流至贾鲁河。此河水位无常,雨季泛涨,波涛汹涌,平时如同小溪,水势弱小。stock photo : Reedy

  七里河,在州南七里处,系分东、西两支,土名岔河,源有梅山、泰山、郭店西三处,合流东北为十八里河。流经地区分别叫武家河、安家河、魏家河等,经水磨周而北注祭城,与金水河会合,名曰郑河。引水可以灌溉,沿途多有水磨,是条曾经造福郑州一方的利河,但因后来下游不畅,夏秋经常泛滥,不时为患。

  索须河,由西北隅双桥入境,东流入贾鲁河。沿途水势不大,但河水清冽,甘甜无比。当年郑产“双桥酒”所以出名,实与用该河之水酿造有关。

    除河渠外,古代郑州地区湖泽也多。仅市区的小型塘、池,即有州后的浮波池(当年郑州著名的游乐胜地),文庙北邻的硝滩池,北大街的北大坑,衙门前的黄殿坑,西街南侧的柳叶坑等。尽管它们面积不大,却常年有水。其中北大坑夏秋雨季,水面漫至东大街,深数尺,与硝滩接连,非舟筏而不能出行。而当年郑州城郊的湖泽,不但多,且颇有特色。如东湖(今管城区城东乡一带)、梁湖(今经济开发区东部)等,湖面积多在百亩以上。最为有名的,当属州西的荥泽与州东的圃田泽了。

  荥泽,古称荥波。《尚书·禹贡》中的“荥陂既潴”,指的就是荥泽。《荥阳市志》也有“济水(北济水)自温县潜行入河,南溢为荥(南济水),聚集成泽,古称荥泽”的记载。说明它因济水滞留而成。荥泽西起荥阳以东20里的垂陇城,东至郑州附近的五龙口,南北长十八里,东西宽七八里,因与汴河相通,是北渡黄河,东通开封的咽喉。西汉以后,因泥沙沉淀,水位变浅,逐渐萎缩,至民国时期,仅存一不足十亩的小池。昔日偌大的荥泽,从此在郑消失。

  圃田泽,一作甫田,春秋称原圃,战国又名囿中。又因芦蒲丛生,亦名萑苻泽。史书对它多有记载。《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尔雅·释地》:“郑有圃田”,指的都是圃田泽。《诗经·小雅》中,涉及圃田的诗,多在十首以上。可见圃田在古代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

  民国五年《郑县志》记载,圃田泽“在州东三十里铺,水草丛聚,潮河流至此曰龙须河。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长城,东极官渡,高者可耕,注者成汇,今为泽者八,若‘东泽’、‘西泽’之类,为陂者三十有六,若‘大灰’‘小灰’之类,其实一圃田泽耳”。此为清末民初的情况,而在此以前,圃田泽规模更大。宋代以前,因接河(黄河)、连沟(鸿沟),又汲纳诸多小河之水,所以水域广阔,乃郑州湖泽之最,有九沟、九泽、二十四浦、二池、三涸之说。奇怪的是,它的湖水流向,四季有别。夏秋北流入渠(即北流入汴渠、黄河),冬春则南注入泽(即汴渠之水又回流)。就是说,夏季,湖水向北流动,旱季湖水向南流动。正因为如此,它对流经郑州地区的水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当年,圃田泽的绿波曾为郑州增添不少灵气。只是宋代以后,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沉积,湖面锐减,至清代,仅剩几个湖泊,昔日名垂史册的圃田泽,从此“名”存实亡,风光不再。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2007-04-05 作者:李济通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