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历史传说 >> 历史典故 >> 浏览郑州
精彩推荐
  • 历史典故-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详细]
  • 历史典故-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典出《韩非子》。有个郑国人想给自己买鞋,他先测量好脚..[详细]
  • 历史典故-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眭多,以弱胜强的三大著名..[详细]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以邻为壑

2013/5/28 17:48:04 点击数: 【字体:

 
    大禹治水时,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后来,人们就用以邻为壑来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疾风知劲草上一条:大功告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