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周口工艺 >> 工艺与品牌 >> 浏览周口

妙笔生花汝阳刘 千年风华写春秋(2)

2013/12/4 17:26:16 点击数: 【字体:

  经过一代又一代汝阳刘人的探索和继承,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汝阳刘毛笔由128到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圆、齐、健”四大特点,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佳品。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过汝阳刘毛笔之后,连声称赞“妙笔、妙笔!”因此,汝阳刘村被世人喻之为“妙笔之乡”称之为好笔。先武刘秀对汝阳刘毛笔更是爱不释手,钦赐汝阳刘的制笔作坊为“御笔坊”。到了明清,华夏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作为文明符号的毛笔也开始了登入了大雅之堂,广泛行走于社会的上层。民国时期,项城的袁世凯因喜欢家乡的汝阳刘毛笔,所以经常用汝阳刘毛笔披阅文件颁发命令,一时传为佳话,汝阳刘毛笔成为“天下第一笔”。项城历史上名人书法家麻坦、《千字文》作者周兴嗣、著名爱国者一代艺苑宗师张伯驹、潘素夫妇等都曾由汝阳刘毛笔伴随过传奇人生。

  1982年春,中国文房四宝毛笔部优产品鉴定会在北京举行,鉴定评委全由国内知名的书画家黄胄、欧阳中石、沈鹏、启功等人担任。参评现场,所有评委蒙上眼睛,靠摸、写、画在不告知任何生产厂家的情况下,逐家一一进行综合测试。汝阳刘笔得到了所有评委的一致赞誉,被评为“部优产品”。参评会结束后,大书法家欧阳中石特意使用汝阳刘毛笔,挥毫写下:“初试汝阳刘笔,甚觉得心应手。”书画家黄胄、书法家沈鹏也当场赋诗作画,对汝阳刘毛笔给予很高的评价。

  汝阳刘的传统制笔工艺,是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凝聚而成的具有显性物质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创的制笔工艺是其它毛笔无法比拟的,如今汝阳刘毛笔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产品等荣誉,汝阳刘毛笔传统文化已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家万户“汝阳刘”

  汝阳刘人以制笔为生,家家户户制笔,出现了许多制笔世家,创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2007年7月,汝阳刘村又被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的称号。

  明朝以前,封建国家施行重农抑伤政策,汝阳刘氏先人们,恪守艺道,不与世争,却工艺精湛,生活得闲适、潇洒、充实。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生长,使得汝阳刘氏族人开始由农转商,走出家门,但是仍然重艺、守信。笔不精不出门是明清时期刘氏族人的美德,童叟无欺是刘氏族人的立命之本,外和内聚是刘氏族人的持家之术。不论谁家字号、谁家笔店皆互不相侵、互不贬低,牢牢坚守同工、同祖、同手艺,使得外人皆羡。

  经营汝阳刘毛笔的笔庄林林总总遍及全国,较为著名的有步青斋、文林堂、一言堂、天孙斋、太和堂、文亚斋等,汝阳刘毛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普及。文林堂,其笔在汝南一带颇负盛誉,现有刘宝山继承; 刘自川百年老字号,主要经营于太康、杞县、通许、尉氏一带;以及创办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步青斋老字号 ,响遍沈丘、界首、临泉。创始人刘好谦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创新意识.1947年在他的主导下新品种----锭墨.使用的原料是美国进口的油烟,其产品可与徽墨相媲美.不仅如此,1948年有创办了印刷业,其产品有“三字经”、“百家姓”、“杂字本”等,“步青斋”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包管来回”对族内经营影响深远。

  “刘占奎百年老字号”,200多年前清嘉庆时期刘蒿山所创,其艺规严谨,家法有度!制笔过程严谨有序,以传统技术精制小楷为主,所制小楷尖、圆、 齐、健具备,经久耐用。足迹遍步阜阳、正阳、 确山< 锡>山、汝南 、洛阳 、开封 、安徽 、山东等地!时人无不称颂刘占奎毛笔。

  70年代后期, 刘汝成就依个人身份在孙店西街办起了刘汝成笔壮,对汝阳刘毛笔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现代汝阳刘毛笔的发展给予了一定启迪。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刘好勤从事毛笔的产销已有40多个年头。他说,村里的制笔能手数不胜数,他们都是从小就受家庭熏陶,对制作毛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上世纪80年代,书法是学生们的必修课,我就主动对准学校销售,当时河北省有30多所师范院校,我就‘占领’了20多所,毛笔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一年轻轻松松赚个两三万块钱。”刘好勤说。

  千万财富“汝阳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毛笔逐渐淡出了校园,淡出了人们的视界,一些传奇的故事只能流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传统的并不是落后,蕴含着财富和商机,只要认准形势,在发展中创新,小毛笔还是可以做成大产业的”。提起毛笔的发展,现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制笔大师、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说。

  2005年,作为汝阳刘传统笔刷厂副厂长刘好勤,投资500万元,对频临倒闭的汝阳刘传统笔刷厂进行了改制,成立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的建立,使汝阳刘毛笔再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09-04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李楼村民巧手编出“金竹篮”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