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新乡

牌坊守望者赵更来

2013/10/29 17:22:28 点击数: 【字体:

牌坊守望者赵更来
赵氏第十六世孙赵更来


    花甲之年,子孙满堂却不忘祖辈嘱托,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却不忘著书作文,弘扬正气。如今的饮马口和牌坊街,仍生活繁衍着赵氏子孙,他们依然守望着彰显祖上荣光的七世同居坊。几位赵氏家族优良家风的执著传承者,七世同居坊的永久守护者,也随着牌坊的荣光与美丽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三伏天,石牌坊在烈日下泛着光华,牌坊街一派热闹与繁华。见记者打听赵珂后人,有人热心地将记者引入牌坊街一狭小胡同。他告诉记者,牌坊街原为赵庄,大多是赵家后人,外来户不多。在他的帮助下,记者辗转找到赵家长者,今年74岁的赵家十六世孙赵更来。

    据赵更来介绍,赵氏有修家谱传统。最早的家谱由十世孙赵珂于清道光年间(即1834年)纂修,第一次续修家谱是在1915年,1920年第二次续修,1934年第三次续修,1997年第四次续修。退休后的他,与族人赵清山、赵长秋、赵长义、赵以俊等成立赵氏族谱第五次续修委员会,开始了修订族谱的历程,直至2008年,才完成续修。

    赵更来以赵氏族谱第五次续修委员会名义,撰写了《忠厚、孝敬、友爱是我赵氏家风》一文。文中写到:“鸣玉公(即赵珂)是我们族之楷模,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他一生周困济贫,修桥补路不计其数,人人皆知。对父母长辈孝敬,兄弟友爱相承;立功,他平匪立下军功,受到加封;立言,在祭祖时不断言教子孙,还著书《居家庸言》敦促实施。鸣玉公以身作则,展现和发扬了赵氏家风。鸣玉公是我族的骄傲,子孙的榜样,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赵氏家族的一员,不能忘记祖训,不能忘记吾祖之优良传统。从我做起,弘扬、充实、发展赵氏之忠厚、孝敬、友爱家风,为构建和谐家庭、社会作贡献。”

    婚丧嫁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赵氏家族尤为重视婚丧嫁娶的习俗。赵珂曾撰写一部《居家庸言》,对本族祠堂、表礼、居家杂论都有详细规定。100多年来,赵氏家族婚丧嫁娶及祭祀祖先都以此为例。然而,因年代久远,当年的《居家庸言》早已遗失,赵家已经没有全本。据赵更来介绍,赵氏族谱第五次续修委员会的几位成员,几经周折在省图书馆内找到了道光甲午年间木刻板的《居家庸言》,并全文录下,收入新续修的《赵氏家谱》,恢复了祖先所指定的婚丧嫁娶及祭祀祖先的礼仪。

    “祖籍洪洞槐树下人/举族南迁卫河之滨/人杰地灵饮马口村/先祖赵珂英名远震/六品团练安民建勋/为人之道唯善为本/忠孝节义遗训传人/耕读传家安守本分/团结乡里扶困济贫/长贤幼孝遐耳传闻/美好家风传承至今/赵氏后裔前程似锦/携手并进高歌入云。”为弘扬家风,赵氏族谱第五次续修委员会请郑州市艺术研究院的国家二级编剧张同春、国家一级曲作家耿玉卿谱写了这首具有浓郁豫剧风味的戏歌——《七世同堂歌》。

    赵更来将代表中国古代优良传统的《二十四孝图》收录于《赵氏家谱》,并为撰写前言:“孝顺,华夏崇高之美德,二十四孝推行,约3500年,其中有帝王、有官、有民,有6岁幼童,有年过古稀之老翁。以真诚纯朴之孝心,感动天地,事迹千古流芳。百善孝为先,父母生养之恩,终身难报,孝敬双亲人之本性,忘恩负义禽兽不如。二十四孝流传至今,现绘此图加注诗句,意在激励世人有所感悟并教育后人学其精神,献真心及早孝敬双亲,构建和谐家庭,奉献社会。”

     “《赵氏家谱》续写完成后,有的赵氏后人不远千里而来认祖归宗,先后有四五百人。族人于赵氏陵园供奉祖先牌位,由辈分最高的族人赵维福朗诵祭文,场面之壮观在整个豫北地区都是少有的。”提及前两年的赵氏祭祖活动,赵更来很自豪。他告诉记者,当时赵氏后人齐唱族歌《七世同堂歌》,一同祭祖先,同吃一锅饭,发誓不忘祖训,传承祖训。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有先辈为榜样,今日的赵氏仍是友爱的。七世同居坊仍静静伫立于闹市,诉说着赵氏一族光辉的过去。对于与赵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百家姓,七世同居的传奇,不仅仅是历史,是故事,更是一种警醒,警醒着人们不能忘记“忠厚、孝敬、友爱”。 “忠厚、孝敬、友爱”与仁义礼智信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今天,又一次普照在牌坊守望者的心房。□本报记者赵新颜实习生郭琳婕【原标题:牌坊守望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2012年7月2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