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新乡

高适在封丘的“仕”和“诗”(上)(2)

2013/11/22 17:42:19 点击数: 【字体:

    头顶举衔、怀揣荐信、满腹经纶的高适再也想不到自己会被打发到一个被政治刻意疏远的小县城。当时的封丘是一个不毛之地,人口万余,毗邻黄河,水患泛滥;风沙盐碱肆虐,土地贫瘠,盗匪猖獗,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苦不堪言。几经挫折,才得到这样一个微职,高适的目标是公卿啊!而朝廷给他的却是县尉,公卿和县尉之间的区别有如云泥,我们可以想象出来他自然不会满意。但此一微职毕竟来之不易,加上家贫、生活窘困(其《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说: “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所以他还是在当年秋天取道洛阳到封丘上任。过洛阳时,诗人李颀作《赠别高三十五》诗送行:“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吾观圣人意,不久召京师。”劝高适安于卑位,并以不久会召为京官的话相慰勉。然而朋友的劝慰并不能消除高适到任后的烦恼,自身的期望与现实差距毕竟太大,所以从他上任开始,心情一直颇为苦闷。刚到几天就写了一首七绝《初至封丘》表达他的心情:“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年过40岁,才做了个小官,无论地域环境,还是心理上,他都感到很不适应。

    高适从浪游梁宋到做封丘县尉的时期,尽管在官场上不得志,但他的作品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有些作品深入地反映了农民的疾苦。例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的第九首:“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作品揭示了人民在旱灾和赋税压迫下贫困萧条的生活景象。《东平路中遇大水》描写农村的水灾景象,更令人惊心骇目:“傍沿巨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乃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在开元时代诗坛上,高适是最先接触到农民疾苦的诗人之一。诗人在梁宋时期的生活是贫困的:“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别韦参军》)这就是他所以能够关怀民生疾苦的生活基础。

    正是由于高适这一段贫困沉沦的生活体验,他在做封丘县尉后,目睹官场现实,写下了他的名作《封丘县》。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诗文的意思大体是这样的:“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曾经是十分悠闲的。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役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都是这样。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我现在才知道梅福突然数次上书,又想起陶潜曾弃官而去,创作《归去来辞》。”

    高适的代表作是《燕歌行》,而他在封丘县尉任上较早的5篇作品中,以《封丘县》为最佳,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封丘时的心态。一、封丘邑小才难适。二、不愿“拜迎官长”、“鞭挞黎庶”。三、生事须向南亩田,转忆陶潜《归去来》。开头4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高适素有“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的鸿鹄之志。但是,他进入官场后,只得到一个小邑的县尉,掌管的不过是捕捉盗贼之类的差使,不得已而俯身降职。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怎甘做个卑微的小吏呢?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4句,紧接“宁堪做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做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安得不“心欲碎”、“令人悲”呢?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诗句对仗工整,通篇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反倒成了笑料,这岂不是更可悲吗?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

    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萦魂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汉代的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陶潜了。本报记者 姬光环【原标题:高适在封丘的“仕”和“诗”(上)】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2013年10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