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新闻资讯 >> 浏览相关信息

古村落必须守住“灵魂”

2012/11/9 10:22:00 点击数: 【字体:


    最近,关于古村落的一组数据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目前全国共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在2005年还有约5000个,而今只剩下两三千个,7年间消失近半数。古村落正在被破坏、摧毁的事实,不仅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也让值得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流失,更可怕的是,遗留多年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殆尽。

    诚然,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求平衡,是古村落发展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难以避忌的难题。既要保留古村的“灵魂”,又要利用这个“灵魂”来吸引游人,进行旅游开发,成功的例子寥寥。

    现在不少古村落旅游开发,走的模式大多是将原建筑保留,将原住民迁出。为让更多游人不断到访,满足其各种需求,旅游相应配套也一一落地。于是,古村落里便多了餐馆、宾馆、停车场、交通指示牌等等,却少了原有的古朴风貌和原本扎根于此的风土人情。

    除了丢了“灵魂”的古村落变身旅游“摇钱树”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古村落还未被开发,由于当地政府和居民缺乏保护意识,在无形中被毁。实际上,在我们走访省内不少古村时也时常发现,一些地方尽管留存着大面积的古建筑群、古民居,但它们早已破旧不堪,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甚至面目全非。里面住着大多并非原住民,而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他们租住在此,对古村的保护更无从谈起。若非进行旅游开发,或许这些颇具历史价值的古村建筑和民居或不被受到重视,若非挖掘旅游资源,保护之路似乎也难以开启。

    以上两种矛盾,或许正是不少古村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实际上,要取得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不见得就要掏空古村,也当然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其自生自灭。笔者认为,提高对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更是当务之急。历经百年的古村落,原住民中还保留着怎样的文化习俗?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文化如何传承?所延续的民俗习惯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梳理,需要原住民们共同配合,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古村落的维修保护,所耗成本巨大,除了通过原住民自己筹钱修葺外,更多的理应由政府的专项保护资金予以支持,这样才不至于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力不从心。

    有了“掏空式”旅游开发的前车之鉴,古村落的开发更不应以单一模式的旅游开发为出路。我想,即便是游人,也不愿进入古村,所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古民居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下也顿生韵味。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流水河畔,那些温雅朴素的民居中还住着当地居民,他们过着自如的生活,置身其中,我们也仿若能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能体悟他们的生活方式,能读到古老历史的遗迹,能领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实现,又岂是几个旅游开发商能简单拼凑的?

    周人果

    有了“掏空式”旅游开发的前车之鉴,古村落的开发更不应以单一模式的旅游开发为出路。(原标题:古村落必须守住“灵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12-10-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