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红色记忆•千秋咏唱“将军渡”(一)

2013/7/24 16:55:58 点击数: 【字体:


    将军渡位于台前县孙口乡政府东南2公里的黄河北岸,原名孙口渡口。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交织,中国革命的滚滚车轮把孙口黄河渡口辗成了一个火红的闪光点。在这里先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以此为中心强渡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随后,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30万人在此转战,林彪、罗荣恒率领50万东北野战军从此向江南进军。孙口渡口被称为“将军渡”的美名由此而来。今天,每当回忆起那段弥漫着硝烟的光荣历史,无不令无数后来者充满敬仰,充满神往……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个半旅,连同地方武装共120万人,敌我军事力量消长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提出,解放战争立即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争取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为此制定了“两翼钳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战略计划。

    五月八日,中央军委在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电报中指出:为着于六七两月内,击破顾祝同系统第一线兵力(位于泰安、新泰、蒙阴、临沂之线约三十个旅)之目的:(一)军仍按辰支(中央五月四日)电,争取于已东(六月一日)前休整完毕,已灰(六月十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为着在该区长期立脚,全军应有充分的政治动员(使每个人明白政治任务,提倡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及干部、经费等项的充分准备。对中央二一时局与任务指示,应作普遍传达。(二)陈粟军在已灰(六月十日)以前,应集结全力(二十七个旅)寻求与创造歼敌机会,并准备于已灰(六月十日)以后配合刘邓军大举出击。谭震林率七纵亦似于已灰(六月十日)以后向苏中出动为宜。

    这个计划首先要求刘邓大军务于1947年7月以前,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大量歼灭敌人,配合山东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尔后向敌纵深腹地大别山挺进,在鄂豫皖作战略展开,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管区。接着,陈(赓)、谢(富治)兵团从晋南强渡黄河,在豫西、鄂北、陕南作战略展开;华东野战军主力推进到豫皖苏地区,和刘邓、陈谢在中原地区形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开辟中原解放区。

    担负着战略突击任务的刘邓大军在渡河前夕,国民党政府仅在黄河南岸构筑滩头阵地各野战工事,用两个师扼守河防,另一个师在嘉祥地区机动,兵力薄弱。1947年2月,刚刚完成豫皖边战役的刘邓大军,为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莱芜战役,经孙口渡口北撤休整,并牵制了敌人在鲁西南的一部分兵力。刘邓首长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巧施计谋,一方面把12万大军集中身边,而让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伪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与敌周旋,同时命令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佯攻,以转移敌人视线。另一方面,则夜以继日地筹备渡河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孙口作为黄河的重要渡口历史地被推向了革命的风浪尖上。

    刘邓首长决定把强渡黄河的中心渡口选择在孙口渡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这里是敌军的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蒋介石被迫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分别集中31个旅共20多万人压在陕北战场上,56个旅40多万人压在山东战场上,沿黄一线则兵力空虚。刘伯承司令员把当时战场上这种敌我态势形象地比喻为:一只大哑铃,两头粗,中间细,其中央部分就成了国民党军队的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1946年年底,国民党将黄河水全部引归故道,企图水淹解放区,以水代兵,并吹嘘“黄河天险足抵四十万大军”,派遣多批轰炸机对复堤民工进行轰炸扫射,仅在南岸构筑了滩头阵地和野战工事,用两个师直接扼守河防,另外摆一个师在嘉祥地区机动,兵力薄弱。

    台前属老解放区,大军在此渡河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台前境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革命思想觉悟高。1944年12月,台前全境解放后,寿张和张秋两县县委组织领导人民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诉苦运动和以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倒粮回地,斗争地主分浮财运动”,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解放区的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具备了解决军需的条件。翻身农民在“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家乡”和“保田、保家、保命”的口号激励下,掀起了参军热潮,涌现出集体参军、妻送郎、父送子、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典型。1945年8月至10月,寿张县青年近3000人参军入伍。1947年春,寿张县有3000人、张秋县有2000人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同时,县、区都成立了战勤指挥部、河防指挥部,县长任指挥长,县委书记任政委,民兵担负把守河防的战斗任务。村村呈现出一手分田、一手拿枪的革命景象。当得知刘邓大军要进行大反攻、强渡黄河时,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群情振奋,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为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和对岸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分子破坏船只,黄河河防指挥部和寿张县委组织沿黄群众,将各个渡口的船只集中到北岸隐藏。黄河河防指挥部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在台前境内先后兴建起十里井、林楼、张堂、孙口、毛河(后移至陈楼)五处造船厂,调集全县沿黄村庄的木工制造大船。历经数月艰辛,完成建造120只大船的任务。台前人民积极配合“黄司”组建水兵武装,沿黄8里以内的村庄群众直接归“黄司”调遣。寿张、张秋两县建立县河防团,河防团6000余名民兵日夜固守在长达50公里的河防线上,实行军民联防,形成了摧不跨、攻不破的百里防线。此外,寿张县全民动员,大打支前准备工作的 “总体战”。1946年5月至1947年6月,根据冀鲁豫行署指示,县委先后组织5万民工昼夜复堤,打破了国民党政府水淹解放区的企图。同时,台前人民在寿张、张秋两县党的领导下,积极为驻军腾房,安排后方机关、做鞋、磨面、运送物料粮柴、迎送部队,还组织担架团、轮战团(河防民兵)、儿童团、姊妹团等,男女老少,不分彼此,全力投入到支前工作中。与此同时,寿张、张秋县委领导开展的县、区、村三级政权建设、联防反特保边区活动等,都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行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鲁西南人民可接应和配合部队作战。1946年年底至1947年春,刘邓大军先后进行陇海、定陶、巨金鱼、鄄城等战役,歼灭大批敌军,然后转到黄河以北休整。与台前一河相隔的鲁西南地区刚刚沦陷为国民党统治区,敌人立脚未稳,地方反动势力也是刚刚露头。为教育群众,树立胜利的信心,鲁西南各县、区党政干部根据上级“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指示,带领广大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浴血奋战。其间,国民党军队到处受到中共地方武装力量的阻击或骚扰,有部分小股国民党军队被县、区武装民兵歼灭,这里的人民可以接应部队过河,还可配合部队作战。

    孙口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孙口渡口位于今台前县城东南,地处黄河由豫北平原进入山东丘陵地区的过渡带,河床较窄,河势稳定,易于渡河,历史上为黄河水路要冲。它不仅是联结鲁西南和鲁西北的交通枢纽,而且素有冀、鲁、豫、苏、皖“五省通衢”之称。其次,从军事上讲,孙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期,寿张、阳谷、东平三县地主武装民团驻防于此。日军占领寿张后,伪县公署亦派兵扼守。刘邓大军渡河前夕,孙口北靠冀鲁豫解放区,东不足50余里紧连泰山余脉丘陵地带,进可攻,退可守,回旋余地大。这里既是国民党部队北渡黄河进攻解放区的咽喉,又是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反攻、南渡黄河、经略中原的战略重地。

    基于上述等原因,刘邓首长指示冀鲁豫军区及时成立黄河河防指挥部(又称黄河司令部,简称“黄司”),以加强对大军渡河前战勤准备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1947年2月20日,冀鲁豫军区印发了关于成立黄河河防指挥部的决定。决定指出:黄河现已分流改道一部,在此蒋军进攻解放区、自卫战争坚持之际,黄河南北交通,以及治河治安等,极关重大。为加强河防,决定成立黄河河防指挥部,并有以下之决定:

    一、组织:成立河防指挥部(驻长刘村,后迁孙口村),由王化云任司令员、刘茂斋任副司令员、郭英任政治委员,机关详细组织另行制定。沿河各县成立船只管理科( 按照总指挥部指示办理)。

    二、任务:管理黄河交通,组设管理渡口,掌握指挥船只,进行水手组织教育,保证军事运输之交通及商民过渡;组织武装及沿河联防,严密保护,提防并防止国民党特务破坏大堤坝、扰乱渡口、破坏船只,以确保沿河及各(渡)口之治安;主要渡口设立食宿站,招待过河军人食宿,减少军民之困难。

    三、武装:成立河防营,组织沿河村庄联防。河防营首先由六地委负责组成一个连,二地委负责组成一个连,五地委负责组成一个连。各地委接到此决定后,应即具体研究布置,限期完成。河防营之任务,是阻击蒋方武装破坏堤防,保护我方堤防,修筑工程。河防营之供给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经费项下筹拔。

    四、领导关系:河防指挥部除归黄委会领导外,在军事上归军区领导,沿河各县之河堤联防除受本武委会领导外,得受河防指挥部之指挥。各地委接到后,应即研究具体办法,布置到县。争取短期内完成为要。

    决定发出的同时,于长刘村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又称黄河司令部)。王化云兼任司令员,不久改由曾宪辉任司令员,郭英任政委。3月至5月中旬,由于军区和地方大力支持,“黄司”组织机构很快得以基本健全,司令员曾宪辉,副司令员刘茂斋,政委郭英;参谋长梁仁魁(军队干部),副参谋长谭光汉(长征干部);军事科副科长张杰(原七纵队参谋),政工科副科长王镇山(原七纵队政治部政治协理员),船管股长武鸣岚,总务科长刘涛,供给科长王耀先;武装营营长张杰(兼),教导员王镇山(兼);造船厂厂长李廷君。5月底,军区决定黄河司令部各科一律改为股,科长一律改为股长,并成立政治处,政治处下设组织股、宣传股,组织股长由王镇山担任,宣传股长由李肖担任,王庆忠任特派员。6月初,军区派李兴程(长征干部)任政治处副主任(1948年8至9月间军区派朱品文任政治处主任,李兴程调离)。

    在黄河河防指挥部领导下,各县先后成立县黄河河防指挥部,下还先后成立民防团、民防营,统一指挥各县的黄河河防和河堤修防。各县黄河指挥部是地方性质,由当地党政领导负责。但在1947年9月,因斗争形势紧张,为统一领导,沿黄各县一律改为人民解放军河防团,直至是年12月份。黄河司令部自成立时起就担负着沿河上至濮县、下至东阿,后延伸到济南的黄河河防任务。此段黄河防线,在解放战争中所处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国共双方必争之地。

    黄河河防指挥部直属有河防营和兵工厂。兵工厂设在台前境长刘村和陈楼村,负责造船只和军火。黄河河防指挥部开始既不管黄河修防,又不领导各县的黄河河防指挥部和各县境内的河防(包括各县的河防团,河防营等)。虽然,各县黄河修防段领导的船管股,改由黄河司令部领导,但是建船只、扩大水兵等工作仍需依靠沿黄河各县协助解决。

    黄河河防指挥部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防守黄河,保卫解放区。当时,黄河以北地区已全境解放,成为可靠的后方。解放区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一些顽固的地富分子跑到黄河南,组织起反动的“还乡团”,配合国民党新五军企图杀向黄河北,破坏土改,残害革命干部,气焰十分嚣张。黄河河防指挥部又肩负起防守黄河、打击入侵之敌、抗击还乡团、保卫解放区的重任。1947年4月,冀鲁豫区大扩军,军区让黄河河防指挥部成立一个武装营(也叫直属营或独立营)。武装营的任务是哪个大队(当是还是船管股)把守的渡口吃紧就到哪里支援,以便防止小股国民党军队渡河骚扰和破坏船只,维护渡口的安全;也可以出击南岸国民党军队。

    二是造船,作大军过河的准备。每个渡口要造船20只,其中大船2只。造船采取分散、隐蔽的方法,包括寿张县在内的沿黄各县普遍成立木工厂、铁工厂、纺麻厂,生产木板、铁锚、麻绳等必用物资。赶造木船要时间快,质量高,可以说是开足马力,日夜奋战。在造船的日日夜夜里,孙口渡口造的比较快,船也比较大,共造了50多只,有几只可以容下几辆大汽车和装甲车。黄河河防指挥部在沿黄各县共造战船320只。

    三是护船,防止黄河南岸敌人的骚扰破坏和敌机轰炸。在黄河北岸制造船只, 一开始就被国民党新五军发觉,他们不断派遣船只偷袭,同时派飞机每天来轰炸。5月初,黄河河防指挥部要求各船管股挖船坞(船坞是在河边上挖个地洞,棚上盖子,把水引进去,船藏到里面)和用覆盖物隐藏船只,工程大的船坞,除有藏船之处外,还要开挖引河;挖防空洞,如敌机来轰炸,人员可及时隐藏起来,避免人员伤亡。指示大造船厂把工序分散,减少轰炸目标,避免损失,加快造船速度。尤其是陈楼造船厂是专造百余人的大船厂,民工最多,目标最大,民工经常达五六百人,仅锯木工经常就有200余人。因树有多高,就锯多高木板,锯工少了,影响进度,工序不分散,人多目标大,敌机发现就会造成严重破坏。为了减少伤亡,开始把兵工厂挪到树林里,把造好的船只藏在船坞里。敌机炸不到船,他们又派兵偷渡,妄图过来烧毁船只。

    有一天早晨,国民党军队约一个排的兵力乘两只船向河北岸驶来,曾宪辉发现后来不及下达命令,就从一个战士那里夺过来一挺机枪,带领其他两名战士扑向河沿,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打沉了两只船,50多人淹死在河里。接着南岸国民党军队又向河北岸防御阵地发起炮击。河防民兵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3点停止。

    5月的一天上午,孙口对岸的国民党军队突然向孙口渡口发射两枚炮弹,打在孙口村的空地上,村民们没受损失,黄河河防指挥部人员向河对岸仔细观察,有两只小船已离岸驶来,企图袭扰,破坏船只,对岸和船上的士兵不停地向北岸射击,炮弹也不断打来。当时,黄河河防指挥部独立营一班在执勤,曾宪辉在四大队部听到枪炮声立即赶到渡口,一方面指挥执勤班隐藏射击,另一方面让四大队通知武装营火速派一个排支援,其余各连待命。当支援排赶到渡口时,国民党军队乘座的两只小船已过来大流。由于河防民兵猛烈射击,船被打坏,不久沉没。强渡之敌30余人被打死,河防战士和水兵仅有3人负伤。

    5月下旬的一天,国民党飞机经过多次侦察,确认陈楼造船厂是大的造船厂。从早上7点开始到下午5点,对陈楼进行狂轰滥炸,不少房子被炸毁,数名群众被炸伤。船厂由于工序已分散,又挖了防空洞,民工及时隐蔽,仅仅损失一小部分物料。第二天民工照常紧张工作。

    四是转运军用物资,护送军民。当时,黄河南是游击区,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革命干部以及大批群众,要通过黄河渡口到黄河南开展游击活动。形势紧张时,又要护送大批干部和群众到黄河北。开封解放后,要把大批胜利品、枪炮弹药和一些伤员转到黄河北解放区。同时,所有支前物资都要通过黄河渡口运往前线。

    五是训练船工,加强政治和技术指导。在国民党军队的炮火之下,以最快的速度强渡黄河,把十余万军队安全运到对岸,没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驾船技术是不行的。以郭英政委为首的政治部对选拔的船工抓紧进行政治教育,提高船工的政治素质和阶级觉悟。与此同时,举办军事和渡河技术训练班,请军事干部和老船工传授技术,使水手们的驾船技术迅速提高。

    六是组建水兵大队,训练水兵。水兵大队的前身为黄河修防段船管股。黄河水归故道后,黄河南岸变成游击区,河南岸的船管股和船只合并到河北岸的船管股,仍由黄河修防段领导。1947年4月,根据冀鲁豫区党委和“黄司”的安排,开始筹建水兵大队。6月初,根据军区指示精神,船管股改由黄河河防指挥部领导,并一律改建为水兵大队,相当于军队营级建制,大队级干部相当于营职,大队设正副大队长、正副教导员,大队下设军事、船管、供给三个股。水手又称水兵,享受军队待遇。为确保大军安全渡河,黄河河防指挥部和沿黄寿张、张秋等各县县委、县政府又征调组织2300多名水性好、撑船技术较高、政治表现好的沿黄水手组成支前水兵(又称支前船工),他们多是沿黄各村有撑船经验的青壮年,如孙口孙庄王黑、辛庄等村许多青壮年当了水兵。这些水兵共编为5个大队(寿张县属4大队),每个大队设3至4个中队(中队相当于连),每个大队根据中队的多少负责防守3至4个渡口,每个中队配若干船只,船上用树枝伪装,船帮用秸草绑缚,以防河水撞击时发出声响,船内用沙袋构筑掩体。准备就绪后,黄河河防指挥部发给水兵部分武器,进行驾船军事训练。时逢雨季,黄河猛涨,水流湍急,南岸国民党军队不断炮轰,空中飞机时常侦察轰炸,水兵们每夜进行超常规训练,苦练划浆、掌舵、撑篙,学习隐蔽、抢救、洇渡等技术。因河水上涨,河滩泥沙松软,加上多人踩踏会变成漏人的泥浆,影响部队前进,水兵和民工们迅速筹集木板、门板进行铺垫,造就了坚实的河滩大路。水兵大队和各县河防团组成了300余里的黄河钢铁防线,沿黄军民完全掌握了来往渡河的主动权。

    4月21日,冀鲁豫行署发出为防险自救对沿河各县征购苎麻以应急需的训令。训令指出:为了防险自救,特原则,不得提高价格加重人民负担,具体征购办法如下:

    (一)组织领导:此项任务专署不作布置,但要负责掌握督查,由县区负责具体布置,会同修防段具体进行。

    (二)任务分配:东阿、平阴、河西、张秋、寿张、范县、濮县、鄄城、昆吾、濮阳、长垣等十一县各根据实际情形征购大麻三万至五万斤,并于本月底完成任务。

    (三)分配的办法:县对区、区对村均布置具体数字,村向户不分配具体任务,依靠深入的调查与说服动员工作,保证将群众所有之麻都征集上来。

    (四)征购手续:修防段根据县区分配到各村的任务和规定价格,在适当的地点负责收麻发款(款粮由上级拨付)或发粮(如该县存有什么粮可根据市价以粮换麻),并开给修防段印制的收麻发款或发粮的发单。

    (五)报解手续:征购任务完成后,将完成的具体数与用款的确实数目,由修防段负责报解修防处,麻的保管调拔,由修防处具体指示办理。

    (六)麻的价格根据黄委会调查和收买的现价在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标准价格,即四修防处每斤由180~230元,三修防处由180~250元,二修防处由180~270元,在此数内由各县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节约原则决定。

    以上办法仰即研究执行,并将执行情形及时报告本署为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台前县档案信息网 2011-7-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