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观音寺:留下观音永远的慈祥

2013/7/15 10:42:05 点击数: 【字体:


    “洗我清清白白心”

    “一步三孔桥,八角六棱井,七十二望角。”这是汝阳县流传的描绘观音寺的民间小曲儿,也是观音寺的一幅速写画。

    观音寺位于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南依凤凰山,北傍汝河水。难怪明朝诗人曾在这里留下传世佳作:“寺临圣王几千秋,白云高飞泉自流。一道汝水环玉带,半轮明月横银钩。”

    观音寺的修建源于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与张天师的女儿有关,当然也与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有关。

    张天师是镇宅之神,他手持净水瓶,骑着一只老虎,威风凛凛,镇服“五毒”。民间认为,贴一幅这样的图画可以避邪除灾,保佑全家平安,但滑稽的是,张天师自家却有件不平安的事,而且他对此事的处理显得有点不近人情。

    据说张天师有九个女儿,和他一起居住在天庭。天庭里的日子无忧无虑,但张天师的九女儿却厌倦了这种无聊的日子,很勇敢地私自下凡了。

    离开天庭时,她捎了一颗银杏果。银杏果为天上独有,落地时当然要找个好地方。她遍游神州,最后被凤凰山的美景所吸引,就在这里种下银杏。经过400多年的辛苦栽培,她终于使天上独有之珍树,在凡间开花结果。

    女儿触犯天规私自下凡,张天师因此“背上了黑锅”,并遭到众神的冷嘲热讽。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张天师命天兵天将把九女压在凤凰山下,永世不得接触凡人。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非常同情九女的不幸遭遇,就将她点化成一汪清泉,名为九女泉,让她用甘甜的泉水滋润天下生灵。

    在广寒宫里饱受寂寞煎熬的嫦娥,有一天无意间看到了凤凰山,只见山上郁郁葱葱,紫气汇聚,凤凰翩翩起舞,百鸟群起和鸣,真是人间仙境。嫦娥再仔细一看,凤凰山上满是银杏和梧桐。嫦娥心血来潮,想锦上添花,就将月宫中菩提树的种子抛到九女泉边,最后长成高耸入云的菩提树。众佛听说后纷纷来此修行。凤凰山上祥云缭绕,引来各方信徒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寺院,这才有了观音寺。

    尽管这只是当地的民间传说,但在观音寺里却能找到实实在在的“依据”。观音寺的泉水自“八角六棱井”中出,此井即“观音寺八景”之一的“洗心井”。古人还留下一首诗:“身处红尘十丈深,人生一涉便相侵。须知井渫不穷养,洗我清清白白心。”

    其实,不论是谁,只要来到“洗心井”边,听其名并观其形,都难免生发出无尽的感慨。这是一眼独特的井,井筒呈六边形,六个角竖立着六根石柱,柱间镶着六块石板,上面刻有火葫芦、乾坤图、阴阳板、如意钩等八宝图,故又称“八角六棱井”。最神奇的是,“洗心井”的水位常年不变。1961年当地连遭三年大旱,其他地方河枯井干,“洗心井”依然水源充足。1982年这里河水暴涨,寺前积水半米高,“洗心井”却清澈见底,一如既往。

    “洗心井”旁有两棵银杏树,一雌一雄,不知是不是九女所栽。据圣王台村78岁的刘笑天老人介绍,观音寺中原有一棵菩提树,后来,观音寺被改成学校,人们在菩提树旁挖了一个大坑,作为学校厕所的化粪池。不知是耻于与秽物为伴,还是难以忍受臭气的熏蒸,这棵菩提树很快就枯死了。

    “老母洞”里看天气

    观音寺始建于何年?

    据院内石碑的碑文记载,观音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已初具规模。宋末元初,年久失修的观音寺一片颓然景象。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至1449年),有一法号为“铁船和尚”的僧人来到这里,立誓修复寺院。后来,在“铁船和尚”和历代寺僧的努力下,观音寺终于建成现在的规模。

    观音寺坐南朝北,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及房舍64间,分主体及两翼三部分。左翼是竹园、树林,右翼为和尚的起居室和菜园。主体建筑仿照白马寺的建筑布局,主要殿宇分五层四进,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殿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形成阶梯形。山门内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大雄宝殿、汤王宫,东西两侧还布列钟楼、厢房、阁楼、碑亭、仙洞、井泉、溪池等,整个寺院构成了一幅素雅幽静的美丽画卷。

    观音寺现在已经没有僧人,由村民负责看护。新中国成立后,寺院内还有一名老和尚,被政府定为五保户,由该村村民段平天负责照顾。段平天在观音寺中与老和尚相处了10年,听他讲了不少观音寺的情况,其中包括建寺年代。段平天说,按老和尚的说法,观音寺在白马寺建院47年后开始修建。寺院中原有一通1米高的石碑,上面记载着这些内容,可惜此碑后来被人偷走了。

    寺院中被盗走的,还有一尊菩萨的头像。寺院内有座升圣桥,就是民间小曲中说的“一步三孔桥”。升圣桥东、西侧各有一池,均名汤王池,池中各有一洞,西为 “水帘洞”,东为“老母洞”。“老母洞”洞内供奉着一尊青石菩萨像,仔细一看,菩萨的头部是水泥制成的。此尊塑像原是青石制成的,后来塑像的头部被人盗走了,人们只好用水泥仿造了菩萨头像。

    这尊菩萨端坐在一个石台上,石台由四个石人抬着。这四个人弓腰弯背,面带愧色。原来,他们是子都、庞涓、罗成、韩信。这四个人生前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但他们心胸狭窄,干了不少不该干的事,被后人所不齿,故名列“四大绝人”。或许是他们死后才悔过自新,所以甘愿到这里做苦役赎罪。正如洞前对联所述:“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

    村民们说,从“老母洞”中还可以看出天气变化的前兆,所以“老母洞”又被称为“气象洞”。该洞由青石板砌成,从底部到洞顶东西两边各有五块青石板。当洞里底部的两块青石板变湿后,预示着很快会有小到中雨。如果五块青石板都湿了,那就预示着大暴雨即将来临。

    观音菩萨变女身

    升圣桥西有迎旭阁,也称观音阁,阁上有一副对联:“雨冢凌霄道觉路,半岩叠翠护法门”,横批为“媲懿丹丘”。

    这副禅意十足的对联是什么意思?段平天讲述了他从老和尚口中听到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观音菩萨云游四方,来到凤凰山后,发现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但观音菩萨还要“精益求精”,在这里做了一个标记后,就又到附近转悠,看有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谁知观音菩萨刚走,商汤王也到了这里,他一看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就在这里驻足,并修建了宫殿,即如今寺内最雄伟的建筑——汤王宫。

    观音菩萨转了一圈后,没有找到更好的地方,就又回来了,可她没想到被商汤王占了先机。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不愿和商汤王争执,但又不甘心落在商汤王后面。怎么办呢?于是她就在汤王宫前建了一座观音阁,并写了一副难懂的对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仍在商汤王之上的意思。

    有趣的是,在汤王宫前面还有一棵“莲花柏”。这棵柏树的树干上有一莲花状的凸起,传说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台。虽然观音菩萨不能坐在汤王宫的正前方,但莲花台放在汤王宫前,也是高人一等的意思。

    关于观音寺的来历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商汤灭夏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是不久天下大旱,一旱就是七年,庄稼颗粒无收,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如何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呢?商汤王想到了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当他得知观音菩萨点化九女泉,泉水终年不断后,亲率文武百官来到观音寺祈雨。天感其德,普降甘霖,解除了连续七年的旱情。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商汤王为民祈雨,就在这里修建了汤王宫。佛门寺院内修建一座汤王宫,虽然看似不谐,但却合乎情理。

    商汤王在危难之时想到观音菩萨,显然是后人的演绎,但这个传说也反映了观音菩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如有人所说:“西方人如果不识耶稣,就不是西方人;中国人如果不识观音菩萨,就不是中国人。”

    观音和文殊、普贤、地藏统称四大菩萨,但观音在世俗社会中的知名度最高。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其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到极乐世界。

    据史料记载,观音菩萨原名观世音菩萨,因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所以去掉了“世”字,只称观音菩萨。观音是慈悲的象征。当众生有难时,只要念其名号,即可解脱苦难。

    佛典中记载,观音原是一个男人,他得道后,跟着弥勒佛普度众生。他神通广大,行善天下。一般人都“听”音,唯独他可“观”音。世上之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一次,他走进一座大殿里,听几个妇人正在祈祷:一个贵妇人说她家很富有,但老爷年老,膝下无子,希望菩萨赐给她家一男一女;又听一妇女叩拜道:她家很穷,但只要子女多,以后就不穷了。

    观音菩萨一听,走出来笑着说:“好好好,都听你们的。”众妇人一看来了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男子,都面红耳赤地躲开了。观音菩萨见此情景,知道她们因为“男女授受不亲”而感到不好意思,心想,自己既然要为妇人解苦解难,不如化为美貌的妇人,更何况,他本身就有三十三化身,所以,从此以后,观音菩萨就变成了女菩萨。

    不管是男菩萨还是女菩萨,在老百姓心中菩萨都是慈悲的化身,都是他们最爱敬拜之神。所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九,观音寺古刹大会之时,周边县乡的商贾游客、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观音寺内外热闹非凡。

    观音寺就这样一直热闹着。香火缭绕着的是观音寺的文化内涵,人来人往正是观音寺的魅力所在。(本报记者 刘保军 通讯员 郭万章/文)【原标题:观音寺:留下观音永远的慈祥】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5-09-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