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2013/7/26 10:38:50 点击数: 【字体:

   
     一张纸,一把剪刀,不停地翻转在剪纸艺人的手中,片片纸片的飘落,却是美丽图案的形成。剪纸看似简单,但是剪纸的过程却是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不断地汲取灵感,不断地修改才能剪出满意的作品。一张纸,剪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反映了作者的追求和生活情趣。郑州就有一位民间剪纸艺人,从小热爱剪纸,剪纸俨然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就是陈德荣。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陈德荣在展示剪纸技法
 
    陈德荣,男,1935年生于浙江乐清虹桥。1957年温州师范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1958年在温州市自来水厂任化验员,负责自来水厂的化学分析和水处理工作。1978年温州市自来水公司成立,陈德荣任公司副经理。1995年退休后,他专心学习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成为郑州民间著名的剪纸艺术大师,他对剪纸的酷爱使他在剪纸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剪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童年接触,深受启蒙

    童年的经历总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对于陈德荣来说,他与剪纸的结缘是和小时候的两次经历分不开的,这两次经历不仅使陈德荣喜欢上了剪纸,还在以后的岁月里让他们相伴一生。

    陈德荣是温州人。温州剪纸与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域特色鲜明。在温州的民俗活动中,剪纸总是贯穿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采访中,陈德荣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里玩,看到祠堂里放着一个很大很大的龙。龙头是用木头雕刻成的,龙身上则贴满了色彩各异的剪纸,题材很丰富,但以白色的剪纸为主,各种图案的剪纸叠在一起,一层一层的像浪花一样翻滚着。”陈德荣讲到这里兴奋不已,双臂展开,为我们描述这条龙的巨大。他对剪纸的新奇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使我们看到了童年时的陈德荣站在各种各样的剪纸面前,被深深吸引的表情。 从此,剪纸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在温州很多人都会剪纸,学会剪纸技能在当时就可能成为谋生的一种手段,陈德荣邻居家的一个婆婆是卖剪纸的,小时候经常去她家看剪纸,总是站在各种各样的剪纸面前看上老半天,婆婆看他看的入迷,就给他拿出一本关于剪纸的书让他看,书上印有好多鞋花、喜花、动物等各种各样的剪纸图案,陈德荣拿在手里欣喜不已。这使得他对剪纸再也无法忘怀了。

    正是这两次对剪纸的亲密接触,才培养了他对剪纸的热情。但是,贫困的生活使他无法专注于这个爱好。那时陈德荣家里很穷,十一岁小学毕业后,他曾报考中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但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父亲见他学习欲望很强烈,就把他送进了收费很低的私塾,仅上了一年。看到家里的生活负担越来越重,两个妹妹和弟弟也需要照顾,才十二岁的陈德荣开始每天走三十里路去集市上卖些小东西挣钱,希望能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就这样他用弱小的肩膀承受了同龄人无法承受之重,用朴实的心感受着艰难生活对他的考验,这不仅使得他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也让他对向往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执着。

    平时专研,从未间断

    家境贫穷并没有使陈德荣放弃对剪纸的喜爱、对知识渴望和对生活的追求。陈德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地的初中,直接从二年级上起。他因为家庭困难,生活很艰苦,有时一天三顿稀饭,饿了再喝水充饥。甚至有时他饿得头昏眼花,上课都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他依然学习很刻苦,在第一次月考时就考了98分。那时初三分两个学年,但是陈德荣上完第一学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温州师范,就在这里,为他的剪纸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大学里,陈德荣选修的是油画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以后再对剪纸进行创作时有了更加专业的构图和技法。

    大学毕业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留校教书的机会。一年后,他被调入温州自来水厂任化验员。白天上班,晚上闲来无事,陈德荣就把时间用在了剪纸上。有一天,陈德荣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关于剪纸的书,上面印制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图案。每当他看到十分喜欢的剪纸作品时,就自己临摹下来,尝试着对剪纸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汲取灵感,不断创新

    1995年,陈德荣退休后,开始专心研究剪纸。因为家庭原因,陈德荣退休后一直居住在郑州,在这里他开始更加亲密地和剪纸接触。

    陈德荣平常到处搜集素材,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电脑上有构图、造型、装饰等类别的文件夹,条理清晰。陈德荣收集的素材很广泛,初期主要是搜集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或者使他有感触的素材,后经朋友推荐,开始专注于戏曲素材的搜集,对戏曲的场景、服饰、动作等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并将戏曲元素融入到剪纸创作里。谈起素材搜集,陈德荣讲起一次经历。那时他在外地出差,在火车站看报纸时发现一个很有创意的图案,于是他就掏出笔用纸把图案描摹了下来,回到家中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再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创作了一幅很满意的作品。陈德荣就是通过这种“处在随时随地都不忘搜集素材的状态”方式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素材资料,从这些素材资料中汲取创作灵感。作品《虎乡行》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杂志上的一幅插画,他将人物的正脸变成一正一侧,使作品更加协调;作品《打渔杀家》的创作灵感来自电视上的一个画面,就是这样的不断搜集整理素材、深化立意,使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陈德荣对自己的剪纸要求很严格,每幅作品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作品服饰、头饰、动作等都要一改再改。我们在陈德荣的电脑中看到了很多他的作品构图,他说,这些作品还需要不断修改。陈德荣创作的80多幅戏曲题材的剪纸已经修改了2/3,并还在不断地修改中。

    偶然一次机会,一位民间艺术办公室的朋友听说他会剪纸,就让陈德荣拿一些作品过来看看。谁知,朋友甚是看好,并且推荐他参加全国剪纸展览。2002年,作品入选海峡两岸四地团圆艺术展览。之后,他又经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王志生的推荐,于2003年参加第五届中国(黑龙江)剪纸艺术节全国剪纸展览,作品《舞蹈》获得金奖,并获“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参赛作品入刊《中国剪纸选集》,其中一幅《荷塘小景》刊载于2003年第11期《美术》月刊上。

    陈德荣的剪纸风格独树一帜,对剪纸创作也有独到的见解。

    陈德荣的剪纸作品,多以表现东南沿海渔业丰收、戏剧故事、儿童生活和江南秀丽风情的地方特色为主题。剪纸风格最初是受陕西民间剪纸风格的影响。后来,随着对剪纸研究的深入,陈德荣结合了山东剪纸的点、线、面突出的特点,给自己的作品增加了新的趣味。陈德荣的剪纸作品选材广泛,色彩以黑色为主,给人呈现出一种厚重、稳定和朴实感。作品构图严密,人物动作夸张有力,动静结合,线条曲直搭配,疏密结合,赋予作品生机和活力。陈德荣在采访时说:“国画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剪纸也应该这样。并且人物表现要该夸张时夸张,该缩小时缩小。”

    陈德荣认为,剪纸的造型是意象造型,它不像西画那样研究透视、明暗、比例、质感等,如实地把对象描绘出来。而是通过意象思维,把自然形态美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种造型形式。运用意象造型的方法,可以高度概括物象,写神脱形,夸张变形,添省扩缩,突破时空,寻求美妙的意境和韵味。

    在剪纸创作过程中,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陈德荣说:“想象是艺术的母亲,有了想象,才能孕育艺术,产生艺术。”陈德荣的许多作品就是通过对素材进行综合加工,立意深化,再通过想象形成的。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荷塘小景》
 
    《荷塘小景》刊载于2003年第11期《美术》月刊上。该作品采用夸张的手法,将鱼鹰放大。它身上的羽毛线条曲直结合,疏密相应,富有美感。鱼鹰的神态刻画的生动传神,将捕鱼归来,休闲自在的心情呈现出来。旁边莲花,给读者以江南水乡的联想,给人以情景美,可以使读者看到作品之外的景物,可谓是画尽而意未尽。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凤仪亭》

    《凤仪亭》的立意是借用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述了吕布、貂蝉和董卓之间的关系。作品人物的服饰、头饰等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人物的颈部窄、小,体现了皮影戏的人物特点。董卓动作夸张,胡须翘起,突出人物性格和当时的情绪。作者巧妙地利用画面构图的形式,在空间上将董卓缩小,着重突出吕布和貂蝉的动作和神态,在紧张的氛围中给我们传达了董卓、吕布和貂蝉三人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其他兴趣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陈德荣在速写
 
古稀老人圆童年梦——记陈德荣与他的剪纸艺术

陈德荣在雕刻砚台

    我们从陈德荣的家人那里得知,陈老师除了喜欢剪纸,兴趣爱好很广泛。平常在家里喜欢画画,临摹了墙上挂的壁画,画的很像,几乎和原画辨别不出来。陈老师平常还喜欢修复古董,已经专研了10年左右,郑州古玩城一带没有人不知道他的。

    陈德荣就是这么一位博学多思,善于专研的人。他不仅喜欢剪纸,且已将剪纸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虽然年至古稀,但是他依然坚持,依然兴致盎然。

    一张纸,一把剪刀,在陈德荣手中变幻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剪出的不只是各式各样的图案,还有他的生活情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张宝明泥塑上一条:张振福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