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2013/6/4 12:25:17 点击数: 【字体:

 商丘报业网讯: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李秀山创作的泥塑作品个个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木兰纺织》泥塑。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搏》泥塑。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关羽》泥塑。

关注商丘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柘城李秀山泥塑

《王亥》泥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这种遗产维持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只有它才能够确保文化特性永存。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和认定,提出了推荐项目共121项,并于2006年11月8日向社会公示。其中,我市有6个项目被列入公示名单,分别为:民间文学类花木兰传说、民间美术类柘城李秀山泥塑、民间舞蹈类大仵民间舞蹈、民间戏剧及曲艺类四平调和二夹弦、文化空间类火神祭祀。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民间素有天津“泥人张”、北京“泥人王”和山东高密“泥家村”的称谓,而柘城县远襄镇的泥塑高手李秀山,被人尊称“泥人李”。他几十年间制作出了不计其数的泥塑作品,声名远扬。2006年8月,李秀山的作品《搏》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并注册了“秀山泥人李”商标。

  最近,李秀山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李秀山泥塑又登上了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人李”可谓是双喜临门。

  泥塑源于三代相传

  李秀山的祖父李茂功从13岁时就开始学木工雕花工艺,到18岁时已闻名于商丘周边地区。

  李秀山的父亲李廷芳如今已是年届8旬的老人了,他12岁时拜商丘泥塑艺人曹广仁为师。师徒参与了火神台、灶冢庙、玉皇庙等庙宇寺院的大型泥塑、彩塑、彩绘创作,所创作的神像留存至今。

  李廷芳师满回乡后,继续进行泥塑创作,并让全家老少参与制作。他还兼顾民间艺术竹马、旱船、龙灯、戏剧服装头饰的制作,解放后仿制了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1970年,他参与了商丘市中心广场毛泽东塑像的设计与制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廷芳老人想让儿子李秀山从小学习泥塑,使这门古老传统的手艺早日后继有人。但当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社会上盛行破“四旧”,手艺人不吃香,就因为这,父亲没有让李秀山跟他学。

  1973年初中毕业后,李秀山经人介绍进入商丘师范学校美术进修班,开始了为期1年的学习。凭借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努力,李秀山很快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得到班主任、画家曹天舒先生的赏识和悉心指导,此后有多幅作品在省、市展览中获奖。

  1990年,李秀山跟着父亲开始正式学习泥塑,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苦练,李秀山终于掌握了泥塑工艺的基本技法和要领。

  当之无愧“泥人李”

   1991年,李秀山承接了玉皇庙“玉皇大帝”系列泥塑工程;1992年,承接了三皇姑庙系列泥塑工程;1994年,承接了河南省老君堂制药厂李时珍塑像制作;2003年,应商丘市文化部门的邀请,承接了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商丘火神台的大型泥塑工程。在此期间,来商丘参观的著名画家李雪禅等人对他的作品赞赏有加。

  2005年10月,在“商丘文化温州行”民间艺术展上,李秀山创作的《油》、《出嫁》、《走娘家》等作品成为亮点,倾倒了许多观众。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袁汝波看过他的作品后说:“李秀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极富喜庆生活气息。他运用了现代对比手法,使作品有冷有暖、有阴有阳,具有立体感、穿透力。他是一名实力派民间艺人。”袁教授还欣然提笔,为李秀山题下了“神手泥人李”。

  2005年8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吕济民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培德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琼的陪同下,参观了李秀山的泥塑作品,对李秀山与其父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称赞他们的作品完全可以和天津的“泥人张”相媲美,并挥毫题字“技奇艺高”。

   “泥人李”、“泥人张”一脉相承

  其实,柘城“泥人李”同天津“泥人张”是一脉相承。

  据李秀山介绍,其父李廷芳的师爷同“泥人张”的师爷是师兄弟,同拜一个老师学艺。因此,张、李两家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家的泥塑均以民风民俗为题材。无论造型、神态、着色、肢体语言都有相通之处,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李秀山的泥塑艺术价值极高,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甚至西洋画的艺术营养,使作品更具有张力,更加逼真。他创作的婚丧嫁娶民俗系列、柴米油盐生活系列、中国“四大名著”人物等大型系列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李秀山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豫东农村,所塑人物饱满质朴,线条浑圆富有弹性,构图形式简练、粗放,制作手法娴熟。人们所熟悉的人物,经过他三捏两塑,远处观看就像真人一样。

  2006年8月,李秀山花2个多月创作的泥塑作品《搏》完美地表现了劳动者的力量之美,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为李秀山发来了嘉奖令。

  获奖的同时,有远见的李秀山已在北京注册了“秀山泥人李”商标。

  泥塑作品亟待发展

  当记者走进位于柘城县远襄镇李秀山的家中时,看到李秀山一家人正在忙活着,每个人的手上、身上都是泥,院子里几个大个的泥塑已大致成形,李廷芳老人正在为泥塑构思造型。

  被李秀山让到屋里,记者看到无论桌子上、架子上、地上全是大小不一的泥人,形态逼真。李秀山告诉记者,他的二儿子李亚伟正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学习,而中央美院的教授们则对李秀山的泥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嘱咐李亚伟要继承和发扬李家3代相传的泥塑艺术,中央美院还准备在李秀山家设立实习基地。

  李秀山指着窗台上几个已具雏形的孙悟空、猪八戒泥塑说,这是他7岁的小孙子捏成的,平时也没人教他,但这孩子心灵手巧,经常看爷爷、爸爸捏泥人。前几天他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看完就拿起泥捏起来,全家人看到他捏成的唐僧师徒可爱的模样都很高兴。李秀山欣慰地说,李秀山泥塑后继有人啦!

  随着天气转冷,泥塑所用的泥会变硬,李秀山说他的泥塑创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当务之急是建一个温室,这样他才能不受天气影响专心进行艺术创作。另外,他还要建展览馆,让更多喜爱泥塑的人来了解、支持李秀山泥塑艺术。他很想把泥塑艺术扩大,但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捏泥巴,他心里很急。不过他相信,有了政府的支持,他的泥塑学校一定能办起来,李秀山泥塑一定能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商丘报业网(2007-01-0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