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滑县大弦戏

2013/11/21 14:47:43 点击数: 【字体:


    大弦戏是流行于豫北、鲁西、冀南一带的一个古老而珍稀的曲牌剧种。以演唱唐宋大曲为主,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早500年。早已失传的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等,在大弦戏中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堪称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大弦戏” 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这还得从唐玄宗说起。唐玄宗时期设3个梨园:一个设在长安宫,主要演奏经典大曲及皇帝的新作;一个设在长安的太常寺,称“太常梨园别教院”,主要演奏艺人们的新作;一个设在东都洛阳的太常寺,称“梨园新院”,主要演奏民间音乐。这里的演员被称为“皇家梨园弟子”,由皇帝亲自指导演出的梨园戏便是大弦戏的前身。唐玄宗让“立部伎”(站着奏乐的乐工)扮演生活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角色。又让“坐部伎”(坐着奏乐的乐工)进行伴奏,烘云托月,这便是最早的“戏曲”。而唐玄宗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君子,不但能演奏竹笛、羯鼓,还能扮演滑稽的丑角,因此大弦戏艺人至今称鼓师的座位为“九龙口”,视丑角为大辈。谚云:“三弦不动笙不鼓,呼呼笙响锡笛吐。”三弦领先,继之笙笛。“拨棱”、“呼隆”、“得拉”三声(指三弦、笙、锡笛三种乐器的模仿音),艺人称为“三滴水”。每曲必须以三弦领头,先声夺人,故称弦戏。因它源于“御戏”,以唐宋大曲为主流唱腔曲牌,为显示其皇家御戏的规格与尊贵,前面尊加“大”字,就传下来“大弦戏”和“御戏”两个名称。

    大弦戏主要乐器为三弦、锡笛、大笛、锣笛、横笛和笙。用锡笛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锣笛、横笛伴奏的称为粗曲,其中锡笛为大弦戏祖传独有的乐器。大弦戏唱腔音乐为曲牌体,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组成,五大套曲为:(一)“海里花”、“江头金桂”;(二)“高黄莺”、“塌黄莺”;(三)“驻云飞”、“驻马听”;(四)“懒画眉”、“懒画杆”;(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娇”等,还有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民间俗曲小令。唱腔多于尾音处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韵白,且以三弦伴奏。在表现武戏场面时用大铙、大钹和大号,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唱腔换牌频繁,音节跳度较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红生多用胸腔共鸣间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鸣,多高音。净角多用腹腔共鸣,行腔短促,间以真假嗓结合,音域宽厚雄浑,行腔入律得体。奏文曲“懒画眉”、“步步娇”时,缠绵悱恻,柔和细腻;奏武曲“武耍孩”、“高头撵”时,则如金戈相加,战马嘶风,激人奋志。文场乐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场镲铙锣鼓,随节骤起,古朴劲烈。民间有“大弦戏唱过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的说法。

    大弦戏的脚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脸谱细腻讲究,富于个性。至今大弦戏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及“赤膊戏”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为基架,粗犷泼辣、古朴浑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枪上阵,惊险刺激,其中的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更是令观众惊叹不已。2007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佚名)【原标题:滑县大弦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安阳网 2012-08-27
0
下一条:梅花拳 上一条:滑县二夹弦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