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棠溪文化简介

2012/6/29 17:19:17 点击数: 【字体:


    棠溪文化是起源于西平的独有的一种古文化,它是以冶铁铸剑为特色的区域性文化。


  棠溪文化是棠溪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它过去是西平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同样是西平人民、河南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两千七百多年前,它早于西欧创造了铁器文明,使铁器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它成就了历史九大名剑,使棠溪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响誉天下的军工基地。而今天,它的声誉和影响又传播到了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同时为西平的经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接带动了西平的旅游业,使西平的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它已成为西平乃至驻马店地区经济交往中的一张名片。

  一、棠溪文化的起源

  棠溪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许多历史典籍均有记载。据考证,棠溪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西平古称柏子国(简称柏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归楚、属韩。今西平县城西45公里处的西部酒店山区属伏牛山系,其中的蜘蛛山上不仅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呈赤色)而且含铁量高。铁矿资源的优势,使那里在两千多年前较早地出现了铁器文明。先人们采矿、冶铁,用铁代替了青铜器,制作农业生产的工具,用于劳作,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在蜘蛛山的山脚下又有一条溪流,上接山上龙泉流下的泉水。“龙泉”亦称“龙渊”,《晋书.大康地志》载:“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因其水质独特,含有介质,特别适宜于淬刀剑。加上溪流的两岸自然生长着许多棠棣树,每年逢春花开如雪,甚是好看,自成一景,于是当地人就把这条溪流叫做棠溪。

  棠溪地的铁矿资源和独特水质,使锋利的刀、剑应而生。由此而产生的干将、莫邪铸剑神话故事和龙王女儿化剑为龙的故事也在民间传播。

  二、棠溪文化的辉煌时期

  棠溪文化起自西周,盛于春秋战国。当时,七国纷争,各欲一统天下,成就霸业,战争频仍,对武器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于是推动了棠溪冶铁、铸剑业的快速发展。其兴盛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全国著名的铸剑高手云集于此。曾达7000之众。他们长期实践,智慧超凡,技艺精湛,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都是身怀绝技的匠人,铸出的宝剑若紫电青霜,寒气逼人,吹毛利刃。《史记》中赞叹“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二是规模宏大。当时形成了棠溪东城、西城、冶炉城。它包括遂平县的西北部,舞钢的全部、西平的大部、舞阳县的东南部和郾城县的西南部,方园达480平方公里。据史学家考证,当时的炼炉有1000多座,每至夜晚,到处是“红星乱紫烟”的热烈景象。1958年在棠溪河上游修建谭山水库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水库内,就发现冶铁炉残基16处。棠溪成为当时全国的冶铁铸剑中心。

  三是冶铁技法先进,当时工匠们就采用了《高温液体还原法》冶铁铸造,并掌握了海绵铁增炭制造高炭钢和锻铁淬火技术。

  四是出现九大历史名剑。据《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资冶通监》对棠溪宝剑给予很高的评价,有“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之说。还有大量历史典籍均对九大历史名剑以记述。

  五是冶铁铸剑业带动了商业的繁荣。酿酒业、餐饮业、各种服务业、杂耍等,异常兴旺,来往商人频繁,故有“十里棠溪十里城”之说。

  六是设置铁官。宏大的规模,众多的从业人员,频繁的交易等,引起官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管理,于是专设铁官进行管理,《清统一志》载:“汉置铁官,晋亦置铁官,别领户。”

  三、棠溪文化的中断

  棠溪剑文化辉煌了一千多年,为中国的历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至唐末元和年间,公元815年,唐宪宗调集大军讨伐吴之济时,派副将马少良取冶炉城,“杀士卒,逐工匠,毁城池”,使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冶铁中心遭受严重破坏。此后,朝庭撤走驻军和铁官,不准棠溪再生产兵器,棠溪剑文化也就画上了名号。今天被发掘的由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酒店冶铁遗址和大量史书的记载,永远见证着棠溪文化的灿烂辉煌。

  四、棠溪文化的恢复和发扬

  高氏父子续写棠溪文化。20世纪40、50年代,生长在棠溪河畔的高西坤曾毕业于天津大学,并以自己的所学决心让消弭了一千多年的棠溪文化重放光彩。他在西平创办第一家大陆铁工厂和以后以打铁为生计的同时,苦心钻研棠溪宝剑,以至遭受“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命运打击和穷困潦倒,仍痴心不改。并且把打铁铸造手艺传授给儿子高庆民。年少的高庆民秉承了父亲的血液和追求,同父亲一起摸索、研制棠溪宝剑,让棠溪剑文化重放光彩,使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不至失传。他们经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和考验,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工艺,终于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将位于历史九大名剑之首的棠溪宝剑研制成功,恢复了棠溪宝剑“强、硬、韧、弹”四大显著特点。焊接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断层。

  棠溪文化的恢复、发扬光大,使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于是《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及省市级各大新闻媒体大量给予报道。1989年,在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上,棠溪宝剑展示风采,受到了永信大师的高度赞扬,说“棠溪宝剑不失真传!”之后,棠溪宝剑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种博览会上先后荣获大奖、金奖等40余项。原国家领导人程思远、王光英及全国文化艺术界名人邵华泽、沈鹏、欧阳中石、冯其庸等纷纷题字予以褒奖。

  棠溪文化再创辉煌。大型“香港回归剑”创棠溪宝剑之最。1997年与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充分激发了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与企业员工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以著名的棠溪宝剑为载体,以超出前人的智慧,投入百万元的巨资,精心研制纪念港、澳回归的大型宝剑。他们通过查阅关于香港、澳门割让百余年的历史,了解中国人民反抗英、葡殖民主义者的斗争精神及结合回归祖国怀抱的重大事件,把有关涉及年代的数字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诸如万里长城、敦煌飞天,及代表香港、澳门的紫金花、圣洁的莲花等等在剑的长度、重量、宽度和剑鞘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在长1.997mm重19.997kg的香港回归剑和长1.999mm、重19.999kg的澳门回归剑的剑条上、剑鞘上融入了许多难以把握的技术参数。巨型港、澳回归剑创造性地赋予了棠溪宝剑厚重的文化内含。同时,在剑鞘的饰件上进行了一次革命。它不单单有内在的上等质量,也有了可观赏性和寓意的文化精髓,使棠溪宝剑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创下了国内同行业宝剑之最。

  棠溪宝剑的绝唱——中华第一剑。2001年10日,棠溪宝剑厂在棠溪千年龙剑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中华第一剑是棠溪文化完美的结晶。它经国家权威部门专家鉴定会鉴定为“中华第一剑”,“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专家们皆给予很高的评价。棠溪中华第一剑作为稀世珍品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华第一剑是完美之作,是棠溪宝剑的绝唱。

  2002年后,棠溪宝剑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八项专利,并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2003年,棠溪宝剑被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组委会定为贵宾专用礼品。2004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定为名牌产品。同年,又被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代表146个成员国审核、认定,并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证书”,成为世界名牌。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评为全国创名牌企业;2007年,棠溪剑业公司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景点之一。

  棠溪剑业公司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面向未来,推陈出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成功剑、和平剑、太阿剑、龙腾剑、擎天剑、金银雄狮剑、轩辕乾坤剑、棠溪军魂剑……,已经成为棠溪剑文化中的灿烂奇葩。专家们和海内外众多宝剑爱好者纷纷称赞:棠溪系列宝剑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等,在当今的同行业中无与伦比,不愧为中华灿烂的文化瑰宝。

  五、棠溪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棠溪文化已成为西平县、驻马店市的文化品牌。在西平、驻马店的文化中,当前最有影响、最能令人称道的文化当属棠溪文化。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在许多经济活动中,都打起棠溪文化这块牌子,让外地人、在外的家乡人、客商等通过棠溪文化深入了解西、解驻马店,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棠溪文化带动了西平的旅游开发。棠溪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冶铁遗址。西平于2002年决定把目光转向以棠溪文化为主的旅游开发,找到了发展经济新的增长点。于是通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4年初,命名为“棠溪源风景区”的旅游正式开放,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去观看,享受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魅力,随着景区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大力宣传,棠溪源风景区必将成为西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原标题:棠溪文化简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0-04-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