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温县太极文化传承之路的思考

2012/6/22 16:18:37 点击数: 【字体:


    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健身运动,同时也承载了古老的中国文化,体现了“和谐”的价值观。据中国武术史学家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而陈家沟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太极拳爱好者们心目中的“太极圣地”。

  太极拳自古有传内不传外的习俗,经过陈氏族人和太极拳爱好者300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衍化成陈、杨、吴、孙、和等诸多流派,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习练者达3亿之多。今天,太极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太极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明日的太极拳将走向何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温县太极文化广场里早已聚集了晨练的人们。他们身着太极服,随着悠扬起伏的古乐,施展行云流水般的步伐,用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迎接新的一天的开始。太极拳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张先生今年48岁,练习太极拳已经有十年了。太极拳对他来说意味着健康。十年前他身体很弱,几乎每个月都会感冒。经过10年来的太极拳练习,张先生现在身体素质大大提高,每年仅有一两次感冒而已。他说,在练习太极功夫时需要保持平静,因此精神容易得到放松,身心得到了锻炼。

  出于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了太极这项运动。樊女士今年63岁,1998年退休以后,开始习练太极拳、太极扇。她和其他一些老人一起,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到太极文化广场打拳、练扇,既舒展了筋骨,也陶冶了情操。她说,由于开始练拳时年龄较大,许多上仰、下蹲的动作都会感到吃力,但是只要肯吃苦,能坚持下来,在教练的正确指导下,最后都会达到动作的标准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公园里大多数打太极拳的都是中老年人,于是有人认为“太极拳是老人拳”,退休以后再练也可以。对于这种说法,温县太极拳研究院的李虎副院长指出,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锻炼过程,也是协调人体周身五脏六腑运动机能的技术,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太极拳是气功的一种,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把它当做中老年体操去练了。这样做根本不符合太极拳的拳理,还起到了误导练习者的作用。

  在太极文化传承方面,陈家沟是如何做的呢?10月13日,温县副县长张金太在接受“2011中华武术之旅?中外记者武术之乡行”采访团集体采访时表示,政府要做好太极拳的传承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张金太说:“我们有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机构,最近我们又注册了一个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要建网站、办杂志,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加强研究,理论方面(的工作)得深挖、细找。”

  张副县长指出,要想做好太极拳的传承工作,还要加强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一方面,要组织众多的陈家沟太极拳师“走出去”,到外地、到外国去传播太极拳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实施“请进来”的战略,开办更多的武校,加大太极文化传播的规模,把太极拳产业化工作做好,整合太极旅游文化区的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实地了解中国的太极文化,了解温县的陈家沟,体验“太极圣地”之旅。

  据介绍,温县从2000年就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教学工作。政府组织专家编制了适合儿童的实用太极拳套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中小学生习练太极拳,从小培养太极拳的传承人。13日,温县太极武术馆举办了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各路太极名家纷纷献艺,而参加现场表演的也不乏年轻人和中小学生。来自陈柏祥太极拳研究协会的王岩、王鹏和冉召宇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岩19岁,他和哥哥以及自己的侄子都是太极拳的习练者。他说,温县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练太极拳,并以此为荣。14岁的王鹏表示,身为温县人,要学习太极文化,更要发扬太极文化。冉召宇今年只有10岁,他每天早上6点会准时到体育场跟师傅学习太极拳,风雨无阻。太极拳对于温县的孩子们来说,不再是一项简单的健身运动,更是祖辈留下的一份要传承下去的责任,也是通往梦想的一条新路!

  太极拳的传承不仅仅要依靠政府,更要依靠太极拳人才。太极拳历经数百年,虽有形式上的演变,但其拳理和精髓还是得以传承,这与历代拳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太极拳大师朱天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家沟在教授太极拳的时候,基本保持了传统的教练方法,传授纯正的陈式太极拳。在谈到太极教学时,朱大师说:“我们得因人施教。像小孩子,要以练功夫为主,对于一些成年人,没有基础的,我们以养生为主。养生呢,宜先学理,通过学理、明理再去练养生,通过养生再探讨功夫。对小孩子来讲,我们就是练功夫,通过练功夫、有功夫以后,再去慢慢讲道理,明白道理,内外兼修,道理和实践相结合在一起。”

  朱大师还认为,作为一名太极拳教练,首先自己身体要好,更要有好的武德,只有这样才能去尽力、尽心地教徒弟习武,教徒弟做人。朱大师表示,在教授弟子习练太极拳时,要针对个人的兴趣,逐渐引导他们既学习功夫,也要得到武德上的提高。

  太极拳源自民间,传承于民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太极拳长久不衰的秘密所在。郑州市武协中方圆太极拳辅导站是扎根普通居民区里的最基层的太极拳传播点,拥有成员160多人。在站长李瑞民的带领下,一个由30多岁到73岁的普通居民组成的太极拳精英团队13日来到温县,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太极拳交流大赛。李瑞民表示,现在学员的太极拳水平越来越高,对教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仅学员需要学习,教练也要不断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深对太极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身功夫造诣。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太极拳辅导站,太极晨练已经成为中方圆小区的一道亮点。

  随着陈家沟知名度的提高,来温县拜师学艺的外国弟子日益增多。在传授洋弟子太极拳的过程中都有哪些难题呢?太极拳教练郑冬霞说:“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上的沟通,双方语言交流出现一定障碍,(外国弟子)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尽量用肢体语言去表达,把动作最形象、最直接地教给我们这些外国朋友,毕竟他们把我们的太极拳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非常感谢这些外国学员们。”

  太极文化的传承要形成合力,政府、民间组织、太极大师、普通教练、中国弟子、外国弟子……你、我、他,都是太极文化的传播者,太极功夫的传承者。随着太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中外组织和个人、社会力量都会为太极拳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太极拳必将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而这张名片上的地址就在温县,就在太极拳的摇篮——陈家沟。(原标题:温县太极文化传承之路的思考)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2011-10-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