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石佛寺:千年古镇的玉雕神话

2012/6/20 16:55:52 点击数: 【字体:

 

        
    中国·镇平·石佛寺镇。这里不产玉,却是被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销售基地。“中国玉雕第一镇。”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河南省又确定镇平县为首批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石佛寺千年古镇,始于隋,兴于唐。从远古至今折射出流光溢彩的玉文化,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玉雕神话……

  神话宗师仵永甲

  镇平玉雕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用玉(石)制作雕刻生产和生活工具了。镇平石佛寺西北处,盛产一种红沙,可磨玉。镇平玉人就是使用这种沙研磨了几千年的古今玉文化。

  在漫长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镇平玉雕从用作生产工具发展到用于装饰,礼仪,祭祀等生活当中。在选玉、琢玉,用玉方面也因石材、工具,技艺,用途的不同而变化,使玉雕工艺由单调的粗糙到精美俏色;由呆板规矩到活泼多样。

  明末清初,镇平玉雕已蜚声***,而在镇平众多从事玉雕的民间艺人当中,大多数的艺人都是仵姓人。

  仵永甲则是镇平玉雕的开山鼻祖。据镇平县志载:生于1878年的仵永甲,镇平石佛寺镇贺营村人,年少丧父,十四岁学习玉雕工艺,他雕琢的玉牛、玉蛙、蚰子、白菜、螳螂捕蝉、人物、花鸟、佛祖、山子等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达到形神兼备的意境。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时,南阳镇守使吴庆桐请仵永甲为袁氏做了福禄寿三星等器皿,作为祝贺礼品呈送。可以说仵永甲演绎了镇平玉雕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东西合璧成大器

  玉雕加工的工艺流程《诗经》中就有记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即解玉料,磋即构图设计,琢即雕刻,磨即打磨抛光。

  数千年来,镇平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引进,吸收、创新雕刻手法,贯通东西、博采众长,使镇平玉雕的题材雕刻手法愈加广泛,工艺愈加精湛。逐步形成了融京津工艺之雄浑,苏杭工艺之俊秀,闽粤工艺之纤巧,滇缅工艺之粗犷为一体,具有特有和谐文化底蕴的中原风格。惊世之作不断问世,而且更加富有文化内涵。80年代至今,镇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独玉“九龙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妙算”、“红旗渠”等30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让镇平玉雕走向世界

  薪火相传。镇平有一个卓越的玉雕大师群。

  在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仵海洲,这位身兼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馆长,国家级玉雕大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家”、“世界优秀专家”、今年5月又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镇平玉雕领军人的他,正忙着为他的独玉组合“十全十美”盛世通灵和谐玉摆、挂件做杀青前的修饰。这是件色彩斑斓的独玉作品,体积不大,合则是一个整体、分则独立成篇,统体和每个组成部分结合得恰到好处,大师赋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将“十全十美”独玉作品打磨成镇馆之宝珍藏。

  仵海洲说,镇平玉雕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就是要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特色,创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闯自己的市场。多年来,镇平玉雕是在传统玉雕工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审玉、设形、传神等工序。正因为如此,高超的雕刻工艺才使镇平产生了许多像仵海洲一样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大师。

  为壮大玉文化产业,按照“玉都、水乡、绿城”理念,石佛寺镇相继建起了第一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和玉文化中心,建起了珠宝、古玩、玉雕、玛瑙、奇石、古玩、字画、陶瓷、骨雕、角雕,铜制品、刺绣布艺等六大专业市场和旅游工艺品辅助市场。

  走出去,引进来,许多镇平人在新疆、云南、广州、杭州、苏州、西安、北京建起镇平玉雕一条街;石佛寺则建起了新疆仔料市场,辽宁岫玉市场、阿富汗玉市场等,全镇拥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6000多家,3万多人,年产销各类玉雕产品1300多万件,日旅游购物客流量达万余人次,日成交额200多万元。普通玉雕摆件类产品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挂件类占40%左右,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这里村村都闻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

  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标题:石佛寺:千年古镇的玉雕神话)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特产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